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甲板飛行甲板距水面高為19.11m,距基線高為30.63m。 機庫甲板至飛行甲板占4個甲板層高,為11.13m。 加在一起,就是飛機起降作業需要的飛行甲板長332m。

基本介紹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Nimitz aircraftcarrier“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當今世界海軍威力最大的海上巨無霸,是美國海軍獨家擁有的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它是當代航空母艦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員,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載機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級航空母艦,是繼企業一號核航母之後,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首制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服役。

製造原因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能得到“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有“核動力航母之父”之美譽的里科維爾上將的努力。他在國會授權委員會上成功地抓住了核動力航母的優越性,使其在1967年獲準撥款。目的是為了提高美在冷戰中的霸主地位。

總體架構

船型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艦同以前的航母一樣,由其自身發展的要求,選擇了不利於阻力的肥大船型。就其內部居住性標準而言也不高。重量分配是航母設計師頗費心計的問題。從“福萊斯特”號以後的超級航母雖然排水量不斷增大,但吃水變化很小,而是在長度和寬度上增加。這種變化一是受港口船塢水深條件的限制,二是獲得了有利飛行作業的儘可能長的甲板長度和寬度,即擴大了飛行甲板的面積。在船體構造上也與前述的航母一致。機庫甲板以下為水密結構,共分8層甲板(含雙層底)。其型深為19.51m。兩舷側由底至機庫甲板都採用古老的防雷隔艙結構,在內外兩艦體之間有4道縱向隔壁。這種防護型式在二戰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地,只不過現在更加發展了,將其延伸至水線以上,使機庫兩側也形成雙層防禦結構。沿艦長每隔12-13m便設一道水密橫隔壁,共23道,並設有10道防火隔壁。從而形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就是這2000多個水密隔艙保證了艦的不沉性。在這些艙中採用空、實相間的措施,增強了艦的抗損能力。二戰時,這些艙中就裝淡水和艦用燃油。現今,由於JP-5的性能較溫和,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燃料,所以在核動力航母的翼艙中也設有航空燃料艙,從而大大提高了航空燃油的裝載量。兩側多層設定空、實相間隔艙和X形吸能支撐結構,以及HY-80以上的高強度結構,形成了航空母艦的堅固的被動防禦體系。

甲板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飛行甲板距水面高為19.11m,距基線高為30.63m。由基線至桅頂高為74.37m。共有艙室3360間。從“福萊斯特”級以後的航母均採用閉式機庫,飛行甲板為強力甲板,參加全艦的總縱強度。為此,即保證了高性能飛機著艦的要求,也解決了艦體加長後出現的艦體梁的縱向強度問題。在艦體內,動力裝置、彈藥庫等重要艙室布置在一個裝甲箱體內,以防受損危及艦的生命。機庫甲板至飛行甲板占4個甲板層高,為11.13m。機庫占3個甲板層高,長度占水線長的66%。機庫的周圍布置航空車間。.機庫頂部為吊艙甲板(日本人稱高射炮甲板)。飛行甲板至吊艙甲板之間的廣闊空間為航空聯隊的辦公區。集中在飛行甲板舯部右舷側的上層建築被稱為“島”。在這裡布置有司令艦橋、航海艦橋和飛行艦橋,實施對全艦飛行作業和艦隊的指揮。此外,許多雷達等電子天線設定在其上,是全艦重要的中樞區。

裝甲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馬島海戰時對美航空母艦的發展影響很大。由於防禦的加強,故排水量一增再增,現已突破10萬噸大關。飛行甲板進一步強化,增設了消防裝置和新設了呼吸裝置。“林肯”號和“華盛頓”號在增加飛行甲板裝甲的同時,在艦橋等處增設了防禦裝甲。
目前據透漏的訊息說,在“羅斯福”號以後的艦,在彈藥庫的舷側增加了63.5mm厚的克夫拉裝甲板,在彈藥庫和機艙頂部同樣也增設了該型裝甲板,形成箱形防禦結構。在“華盛頓”號以後的航母艦橋上增設了這種彈片防禦裝甲。CVN74號艦以後,採用高強度低合金鋼HSLA-100建造。這種鋼能使結構變輕,有利於防禦彈片。

錨舵

該級航母設有2個錨,每個重30t。錨鏈每環重163.3kg。4個5葉螺鏇槳,直徑為6.40m,每個重為30028.32kg。共有2個舵,每個重65.5t。空調裝置的容量足夠800多個家庭用。每天制淡水1514m3(400000加侖)

航空設備

航空指揮部
該級艦設定C13-1型蒸汽彈射器,在首部彈射區安置2部,在舯部斜角甲板的前端安置2部。據報導,在“林肯”號以後改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C-13-1型彈射器動力衝程為94.49m,往復車行程為95.97m,軌道長度為99.01m,末速度185kn。
在彈射器的後部,1、2、3號彈射器配有MK7Mod0型噴氣偏流板,在3號彈射器後部配有MK6-2型噴氣偏流板。
在斜角甲板後部設有4道阻攔索和1道應急攔機網。4台索連機和1台網連機均為MK7Mod3型。該型機的緩衝功能為63681301.6N/m,著艦飛機的重量為22680kg(緊急時27200kg),著艦速度145kn,滑跑距離106.68m。攔機網設在第3和第4道阻攔索之間,應急時使用。
一架進場速度為150kn,下滑角為3°的飛機在飛過艦尾時必須要有3m以上的安全高度,一般著艦甲板的進場長度為70.10m,4根阻攔索布設跨度約為18.29m,飛機滑跑距離為106.68m,停止後的飛機調度離開著艦區的迴轉距離約為30.48m。著艦甲板共長225.55m。為了保證最大45.36t重的飛機能以150kn的末速射出,彈射區長至少要107m長。加在一起,就是飛機起降作業需要的飛行甲板長332m。
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有4部舷側飛機升降機相聯接。每部升降機平台長25.9m、寬15.9m,面積約372m2。平台自重105t,能提升47.6t的飛機。飛機升降機升降一輪所需時間為60秒(包括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各停15秒裝御時間)。
機庫同“企業”號相比淨高由7.6m增至8.07m,長由223.11m減至208.48m,擴大了飛機修理間的面積。寬度由29.26m增至32.92m。在面積上“尼米茲”級擴大了323m2,飛機修理間面積擴大了400m2。
“尼米茲”級航母的飛行甲板布置與“小鷹”級相同,但該級艦的航空設施有很大改進。為了減小進場飛機受艦尾亂流的不利影響,斜角甲板角度從“小鷹”級的11°20'減為9°30'。
在著艦甲板的左舷側設有MK6-2型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在島上裝有飛機管制、引導和精確制導雷達。此外艦上還裝有助降電視。在著艦區尾部左舷側設有著艦信號官平台(LSO)。

儀器設備

從排水量來說,尼米茲級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後幾艘完工的滿載排水量已達到10萬噸。布希號完工後這十艘船的總排水量幾乎達到一百萬噸。1998年,尼米茲號成為美國第一艘在服役多年後,回廠添加推進用核原料的航空母艦,整個這個過程一共用了33個月。核反應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13~15年。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身也有強大的防衛體系,包括飛彈火炮、電子對抗系統、“海麻雀”飛彈發射裝置。由雷達導航的“海麻雀”飛彈屬短-中程飛彈,可攻擊飛機和截擊敵方的巡航飛彈。它的近程火炮系統有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自動搜尋和瞄準雷達,20毫米近程火炮系統每分種能發射3000發以上炮彈,能有效地防禦敵方飛機和飛彈的近程攻擊。
兩台核反應堆為航空母艦提供幾乎是無限期的30節以上的續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況下,艦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性能數據

*滿載排水量(t)91487(CVN68~70),96386(CVN71),10200(CVN72~73)
*空載排水量(t)72916(CVN68~70),73973(CVN71)
*總長(m)332.9
*兩柱間長(m)317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水線寬(m)40.8
*棱形係數0.613
*舯剖面係數0.991
*型深(m)30.63
*吃水(m)11.3(CVN68~70),11.8(CVN71),11.9(CVN72~73)
*飛行甲板(m)長332.9,斜角甲板長237.7,寬76.8
*機庫甲板(m)長208.48,寬32.92
*機庫淨高(m)8.07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GE公司A4W/A1G壓水堆,4台汽輪機,總功率為194MW(260000hp);4台應急柴油機功率為8MW(10720hp),4軸。
*航速(kn)30以上。
*人員編制(名)艦員3184(203名軍官),航空聯隊2800(366名軍官),編隊司令部70(25名軍官)。

武器裝備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裝有兩座A4W密封水核反應堆,4台飛機升降機,4座飛機彈射器,4座“海麻雀”飛彈發射架,3~4座“密集陣”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統,SPS-48E三維對空搜尋雷達,SPS-49(V)5二維對空搜尋雷達,3座Mk-91火力控制系統,AN/SLQ-32(V)4雷達電子對抗和火力控制系統,AN/WLR-1H雷達電子監視系統。*飛彈3座MK29型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射程14.6km,飛行速度2.5Ma。
*艦炮4座6管MKl5型20mm“密集陣”火炮(CVN68-69號艦上裝3座)。射速3000發/min,射程1.5km。
*對抗措施4座6管MK36型SRB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發射紅外曳光彈和箔條彈;射程4km;SLQ36型“水精”魚雷防禦系統;SLQ-29(WLR-8雷達預警和SLQ-17AV干擾機和欺騙系統),改裝時將由SLQ-32(V)4型電子戰系統代替。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作戰數據系統NTDS/ACDS(海軍戰術及先進作戰指揮系統),裝有LINK4A、11、14、16號數據鏈和JMCIS聯合海上指揮信息系統,SSQ-82衛星
*通信系統:SRR-1,WSC-3(UHF),WSC-6(SHF),USC-38(EHF)。
*火控系統3部MK91-1型飛彈指揮儀。
*雷達對空搜尋SPS-48E三坐標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402km。
*SPS-49(V)5型雷達,C/D波段,作用距離457lan,休斯公司MK-23目標捕獲雷達(TAS),D波段。
*對海搜尋 SPS-67V型雷達,C波段。
*空中管制SPN-41、2部SPN-42(CVN68~70)、SPN-43B、SPN-44、2部SPN-46(CVN71~73)航母控制飛機進場雷達,J/K/E/F波段。
*導航SPS-64(V)9雷達。900型雷達,I/J波段。
*火控6部MK-95型飛彈火控雷達,I/J波段。
*URN25型“塔康”飛機戰術導航系統。
*固定翼飛機標準的航空聯隊有20架F-14,20架F/A-18,4架EA-6B,16架A-6E.(含KA-6D),4架E-2C,6架S-3A/B。
*直升機8架SH-3G/H“海王”或SH-60F“海鷹”。
*蒸汽彈射器4台89.9m長的C13-1型彈射器。
*阻攔裝置4台MK7-3型索連阻攔機,4道阻攔索;1台MK7-3型網連阻攔機,1道應急攔機網。

主要使命

美國海軍第二代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主要使命是進行遠洋作戰,奪取並保持制空權和制海權,封鎖海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區,保衛海上交通線,支援登入等。該艦1975年9月服役。艦長332.8米,寬40.8米,滿載排水量91500噸,航速33節,續航力80~100萬海里,核燃料加注一次可工作13~15年。編制人員6300名。飛行甲板寬76.8米,可裝載飛機90餘架,最多可載120架。艦上武器有八聯裝海麻雀飛彈發射架3座,密集陣6管20毫米火炮3座,還有若干雷達、通信和導航系統。

建造計畫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1967財年批准“尼米茲”號,1970財年批准“艾森豪”(Eisenhower)號,1974財年批准“文森”(Vison)號,1980財年批准“羅斯福”(Roosevelt)號,1983財年批准了“林肯”(Lincoln)號和“華盛頓”(Washington)兩艦,“斯坦尼斯”(Stennis)號和“杜魯門”(Truman)號兩艘艦的造艦契約是在1988年6月簽訂的。1993財年撥款8.322億美元作為“里根”(Reagan)號(CVN76)的前期預研資金,該艦1995財年撥款建造。該級艦的建造廠紐波特紐斯船廠。“尼米茲”號於1968年6月開工,1975年5月服役,第2至第10艘分別於1977、1982、1986、1989、1992、1995、1998、2003、2009年服役。

成本造價

“尼米茲”級的造價如下:
“尼米茲”為7.25億美元;“艾森豪”為7.44億美元;“文森”為12.8億美元;“羅斯福”為32億美元;“里根”為約45億美元。

航母家族

簡介

“尼米茲”級是美國海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家族
第二代航母,全部由位於美國東部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船廠建造,迄今已有8艘服役,未來還將有2艘加入這個興盛的大家族。這總共10艘航母的服役情況是: 第1艘“切斯特·W·尼米茲”號(CVN-68)於1968年6月22日開工,1972年5月13日下水,1975年5月3日服役
第2艘“德懷特·D·.艾森豪”號(CVN-69)於1970年8月15日開工,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
第3艘“卡爾·文森”號(CVN-70)於1975年10月11日開工,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
第4艘“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於1981年10月31日開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
第5艘“亞伯拉罕·林肯”號(CVN-72)於1984年11月3日開工,1988年2月13日下水,1989年11月服役;
第6艘“喬治·華盛頓”號(CVN-73)於1986年8月25日開工,1990年7月21日下水,1992年7月4日服役;
第7艘“約翰·C·斯坦尼斯”號(CVN-74)於1991年3月13日開工,1993年11月11日下水,1995年6月9日服役;
第8艘“哈里·S·杜魯門”號(CVN-75)於1993年11月29日開工,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7月25日服役;
第9艘“羅納德·里根”號(CVN-76)於1998年2月9日開工,2001年3月5日,2003年7月25日服役;
第10艘“喬治·H·W·布希”號(CVN-77)於2003年9月6日,2006年10月9日,2009年1月10日服役。
喬治·H·W·布希”號航母全長332米,最大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最多可搭載百架戰機,造價62億美元。以前總統老布希命名的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喬治·H·W·布希”號2009年1月10日正式服役。

差別

由於“尼米茲”級建造時間長達數十年,所以各艦之間有一些差別,僅排水量一項,前3艘“尼米茲”標準排水量為81600噸,滿載排水量為91487噸,第4艘“羅斯福”號滿載排水量則達到了96386噸,而其後的“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里根”號滿載排水量均已超過100000噸。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艦上設備也有很大改變。象“杜魯門”號就融入了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如大面積使用光纖電纜以提高數據傳輸數率;布設了IT-21非保密型區域網路,將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作戰兵力戰術訓練系統、艦艇圖片再處理裝置、數位化綜合印刷及綜合資料庫等連線為一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艦員還配備了數字身分卡,艦載機的起降設備也增設了電視監視系統。下面的數據以該級第7艘“斯坦尼斯”號為標準。
“斯坦尼斯”號全長317米,寬40.8米,吃水11.9米,標準排水量79973噸,滿載排水量10550噸,載航空燃油9000噸。其飛行甲板長332.9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寬77.8米,面積超過了3個足球場。艦內從機庫甲板以上分為9層,其中5層在島式上層建築內,機庫甲板以下除雙層甲板外又分為8層。整個艦從龍骨到桅頂高為76米,相當於20層的高樓。
“斯”艦動力裝置為2座通用電氣公司的A4W/A1G壓水堆和4台蒸汽輪機,反應堆熱效率為25.6%,每個反應堆驅動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高達26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燃料可持續使用15年,續航力可達80萬-100萬海里,自持力為90天。它配備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彈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在1分鐘內可將8架飛機送上天。斜角甲板著艦區設有4道攔阻索和1道攔阻網,飛機回收間隔是35-40秒1架。 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將飛機從機庫運送到甲板再到起飛,可在15-20分鐘內完成。它現在配備的是美軍的“標準型”艦載機聯隊,總數有80架左右,但在緊急情況下的載機可達100架。
“斯”艦裝有3座“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和4座“密集陣”近防系統。其電子設備為:對空為SPS-49(V)5和SPS-48E(V)(三座標)雷達;對海為SPS-67V雷達;導航雷達為LN-66;火控雷達為MK-99。電子對抗為4座MK-36干擾箔條發射器和SLQ-36拖曳式魚雷誘餌。
“斯”艦的生存力極強,艦體除設有若干道縱向隔艙外,還有23道水密橫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彈性鋼,可以抵禦穿甲彈的攻擊。在艦的兩舷設有隔艙系統,彈藥庫、機艙等重要部位的頂部和兩側還裝有63.5mm厚的“凱芙拉”裝甲。艦上設有30個損管隊,設有泡沫消防裝置。泵設備能在20分鐘內調整艦體15度橫傾。
“斯”艦編制人員為5984人,其中航空人員為2800人,它有6410個床鋪、544張辦公桌、813個衣櫃、924個書架、543個公文櫃、5803把椅子和29814個照明燈,艦上還設有數十個倉庫,有郵局、電台、電影院、百貨商店、照像館、洗衣房、醫院等各種生活設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斯坦尼斯”號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海上城市”。
“斯”艦的作戰能力是很驚人的,其艦載機所能控制的空域和海域可達上千公里,其自身一晝夜機動也有500海里。它的艦載機可以24小時不停頓地進行戰鬥巡邏,每天可出動200多架次的飛機,其載機比例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