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歷新年

羌歷新年

羌歷新年,節日,是羌族最重要的的傳統節日,逢年過節,羌民都要盡情歌舞。

基本信息

簡介

羌歷年亦稱羌年節,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羌人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即由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後,按照古羌太陽十月曆和羌族“釋比”的鐵板算,推算出羌歷九月初一(即農曆十月初—)為羌歷年,並以這—天作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從春種到秋收,辛勞了一年的農人進人了農閒季節,辛苦了一年的耕牛也由此而獲得了短暫的自由,被放上了山。糧食進了倉,豬羊進了圈,這自然是一件令人十分高興的事情,外出務工的人也紛紛趕回了家,因而人們開始載歌載舞,歡慶豐收。

..

由於羌人實行靈物崇拜,多神信仰,因而進人農業社會後的羌人,不僅把命運和土地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還把希望寄託於上天,希望天神保佑羌人,年年風調雨順,歲歲吉祥安康,因而每年羌歷年期間,均要舉行“祭天還願”儀式。與此同時,羌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同耕牛結下了特殊的感情,羌人認為,糧食的豐收同樣離不開牛王爺的幫助,故在一些地區至今仍保留著“牛王會”習俗。
從嚴格意義上講,“祭山會”是表達羌人美好願望的一種寄託行為(民間稱為“許願”),而羌歷年則是表達羌人美好情感的一種答謝方式(民間稱為“還願”)。因而,祭山會屬“春禱”,羌歷年屬“秋酬”。同屬農事活動,其間不僅折射出羌族古老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芒,也集中展示出羌族民俗文化的深刻內涵。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節日期間停止勞動、出門。聚集家中,用麵粉做成各種形狀的小、小、小等祭品,

..

以祭祀祖先和天神。有的地方還由端公跳神至神樹林,殺羊撒血在祭壇前敬神,羊肉分給各家帶回,再合家並請親友飲自製 的咂酒,唱酒歌、跳鍋莊舞,共慶豐收。 羌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大都會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論是在勞動生產、婚喪嫁娶,都要唱歌跳舞。而節日則是唱跳的最好時機。因此,逢年過節,羌民都要盡情歌舞。酒歌是年節時“咂酒”對唱的一種傳統的歌唱形式。唱時主客並排而坐,輪流對唱,節奏緩慢而旋律優美,聲音高吭,拖腔婉轉,具有典雅樸素的優美風格。歌詞長,多表達 吉祥,視賀與酬謝謝意或敘述家史與追憶祖先業績。節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形式有“跳鍋莊”,“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鍋莊”最為流行。舞蹈時,一唱一落,男女互相變換位置,造成節日熱烈 歡樂的氣氛。約半分鐘後,一闋才終二闋又起。參加的男女多至數十人,並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達旦。歌舞時伴奏的樂器主要是羌笛。這是一種古老的六聲階的雙管豎笛。此外是小鑼、手鈴、嗩吶、羊皮鼓、胡琴口弦等樂器。這些樂器能吹、奏、彈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民族樂調,使節日的人們異常歡樂。

傳承羌族文化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羌歷新年,其要義在於祭拜白塔及其所象徵的山神,感謝一年來得到的恩賜,同時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這個節日被定為羌歷新年是近十幾年的事。在本地羌族文化人的奔走下,許多本來不過羌歷年的寨子都開始操辦了起來,把這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祭天祈福還願”儀式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羌族釋比手持法杖,踱步前行,百餘名身著各色羌服,手執羊皮鼓、松柏枝、號角的羌族童男、少女和青壯年男子跟隨其後緩步走向祭祀台,近千名幹部民眾、羌族代表與各地遊客同掛羌紅,共祈平安.羌歷年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近年來,為弘揚和傳承羌族文化,自2008年起鳳縣每年都要舉行羌歷新年慶祝活動。今年羌歷年,鳳縣羌文化研討會、羌歷新年文藝匯演、羌寨迎賓民俗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還將相繼登“台”亮相,把慶祝活動推向高潮。

相關條目

麻粉肘子
漢宮秋月
紅扒肘子
菜包子
玉兔火鍋
保健食品
木簡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