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額古道

羊額古道

羊額古道,建於南宋嘉定年間,已有七百八十餘年歷史,一直為梁弄南通大嵐之要道,有天梯之稱。現存的羊額古道,北始於濺水岩電站,南通大嵐夏家嶺,總長約3公里,比原先縮短了約2公里。

古道由來

羊額古道 羊額古道

羊額嶺,在今梁弄讓賢,舊志載,古邑人虞洪入山採茶,遇一道士,牽三百青羊,飲瀑布水,曰:“吾丹丘子也,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塔里甌檡檍之餘,幸勿忘也。”虞洪因立茶祠,後往往獲大茗,因名羊額。

據載,孫氏九世孫孫德玉,曾為崇政殿侍講,後因傷足,久治不愈,寧宗皇帝就特賜拐杖一根,不久就告病還鄉。他與慶元德雲和尚最為知交,因德雲和尚主持杖錫寺,相距甚遠,山道險阻,不便往來,二人出資開鑿羊額嶺,嶺旁岩壁鑿有“羊額古道”四字。

古道全長約五公里,用塊石砌成,寬約二米。兩邊山崖陡峭,竹木參天,鳥雀啁鳴,蘭草噴香,澗底流水潺潺,美如琴聲。雨天嶺上煙霧瀰漫,人如在雲中行走。登嶺眺望,梁弄山水盡收眼底。傳說有仙人丹丘子在這一帶修道牧羊,更增添了古道的神秘。

古道東面,有岙曰北斗灣,內有眾多山澗小溪,最大的一條稱濺水岩溪,澗水清沏寒冷,溪中棲息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蠑螈。在灣口,有塊摩崖石刻,鐫刻一個“佛”字,下面刻有百餘個小字,記載了建造羊額嶺庵助田記事。古道悠悠,北斗灣生態環境完好,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地理位置

古道今昔

羊額嶺甚陡,古道在逶迤翻越此嶺時,時而緊貼峭壁,時而傍溪,路面寬約2米,用塊石砌築,間有卵石鋪就。古道兩旁山崖陡峭,竹木參天,沿途分布著不少名勝古蹟。山腳處有一始建於1850年的“萬春庵”,不遠處有一橫跨溪澗之上的“益家橋”。往上走,在山巒交界之處又有一橫貫東西的“太平橋”,兩橋均為平板石樑橋。行至古道三分之一處有“羊額古道”摩崖題記,為民國十七年任餘姚縣長的苗啟平於“庚午秋十月刻”。題記峭壁對面一平地處有涼亭石基遺蹟 。

詠唱詩文

《羊額嶺》元 戴表元

兩額稜稜額下分,更無坳處可藏雲。

西風拍寺行人眠,蕎麥滿山鋪錦雯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