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祖道

羅祖道

著名力學家、固體力學專家。在彈性力學接觸問題、板殼理論、斷裂力學和複合材料力學等許多研究領域都作出了新貢獻。其中不少研究成果結合船舶、航空、熱工儀表等工程套用有很好的實際效果。在教學工作和固體力學學術組織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成績。

基本信息

著名力學家

人物簡介

羅祖道 羅祖道

羅祖道,1920年9月22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父親羅雲從事土木工程技術工作,每月薪金收入雖屬中等水平,但由於家庭人口眾多,家庭生活困難。1935年秋,羅祖道進入浙江大學代辦浙江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攻讀機械工程。平時刻苦勤奮,學習成績優秀,幾乎每年都獲得獎學金。七七事變後,1938年初杭州淪陷,他隨家輾轉至上海,入光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習,半年後以優良成績畢業。同年秋,考入滬江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次年考入交通大學繼續攻讀機械工程。  1941年冬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占領了上海租界,他隨即離滬奔赴內地。先在浙東麗水借讀於英士大學,但在學期結束前浙東淪陷,他又輾轉去大後方。旅途中經歷重重艱難,最後抵達重慶。這時上海交通大學已內遷重慶,他在重慶交通大學繼續學習。在學習期間,曾獲得該校1942—1943年度全校學習成績最佳的“何思源獎學金”。1944年畢業。同年2月被教育部徵調全國大學應屆畢業生服兵役2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在上海復員。並被推薦在上海市政府民用局工作,後又在上海市行政院物資供應局工作。

1948年8月,他赴美深造,10月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就讀,並在第一個學季中以5門課程全優的學習成績爭得研究資助獎學金,同時還獲得了美國“西格瑪-科賽”學會副會員的榮譽。1950至1952年,他在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力學系攻讀博士。前後4年的研究生學習過程中,他均以全優成績分別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和力學博士學位;兩篇學位論文都得到導師的高度評價,特別是他的博士論文,因具有創造性而倍受導師著名力學家唐奈爾的讚揚和當時力學界同行的重視。

1952至1953年,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力學系和航空工程系從事研究工作。1953至1957年,在美國任塞倫理工學院執教時,深得學校當局的信任和重用,曾任教多門研究生的主要課程,並擔任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導師;負責主持力學系學術講座等活動;還負責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滾珠軸承研究項目的理論研究工作,為該課題的理論組組長。他在3年中,由助理教授晉升為具有終身聘約的副教授,為校教授執行委員會的成員。

在美國工作期間,他就享有一定聲譽。1954年曾受聘任美國《套用力學評論》的特約評論員;1955年被推薦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員;1956年又被推薦選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辦的《國家註冊工程師》名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美國政府實行敵視新中國的政策,阻撓理工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返回祖國。1955年,經中國政府與美國當局多次談判後,美國當局才被迫允許我少數留學生回國。在祖國建設事業蒸蒸日上的鼓舞和親友的敦促下,他毅然決定回國參加建設。在臨行上船時,曾受到兩批美國武裝人員的搜身檢查,但這絲毫也動搖不了他回國的決心,他於1957年春天回到了祖國。

回國後,他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授、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他積極參加國家建設中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後進行了熱工儀表彈性元件的分析計算;原子能發電站工程大電機組合轉子的計算;萬噸柴油機汽缸蓋的斷裂分析;708飛機後艙球壁的應力分析等課題,努力把理論研究的成果套用於中國的工程實際。同時他又不斷地從事固體力學領域新興學科的理論研究與開拓工作,站在學科的前沿,努力在學術的“深水區”探索。

他熱心於教育事業,作為學科帶頭人,他曾指導和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和力學工作者,是中國力學界中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曾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第三屆常務理事,第三屆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現為第四屆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編委副主任,《上海力學》副主編以及《力學學報》、《複合材料學報》、《套用數學和力學》和《力學進展》等學術刊物的編委,對推動與發展中國的力學事業作出了貢獻。

學術成果

1957年回國後,他積極投身於教育事業,不辭艱辛地承擔各類教學工作,熱心培養人才,先後講授了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彈性薄殼理論、彈性結構穩定性理論、板殼理論和各向異性體彈性力學等多種課程。早在1962年,他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國首批授權固體力學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的導師之一。多年來,他已培養出碩士18人,博士6人。  1962年,由於國內尚缺乏薄殼理論方面的教科書,在國際上,當時只有蘇聯出版過一些系統的殼體理論書籍,而歐美國家同類書也很少見。為了適應專業學生和青年教師開課的需要,他編寫了一本《彈性薄殼理論》教材。1963年在西安交通大學講學時,該校根據講學內容將其手稿整理成《彈性薄殼理論中的若干問題》一書,成為當時國內最早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系統性的殼體理論教材,也是最早為高年級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這一專門課程的教材。1977年,他曾與章林合編過一本《非線性斷裂力學基礎》,這在國內也是最早的一本有關非線性斷裂力學的講義。1983年,他為《固體力學學報》主辦專題講座,編寫了《各向異性體實用彈性力學》教材,並首先在國內講授了各向異性體彈性力學課程,為從事複合材料力學與結構的科技人員掌握基本理論奠定了基礎。

他十分注重培養年輕一代力學工作者,把重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他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教育青年學生要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把自己的才智貢獻給祖國的四化大業。同時,他也積極推薦自己的研究生赴美國、加拿大、日本等技術先進的著名大學作訪問或攻讀博士學位。

1978年,他獲得上海市科技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1985年,又獲得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導師的獎勵;1988年,又被授予上海市僑界優秀知識分子和1989年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等榮譽稱號。

30多年來,羅祖道積極活躍在力學界並在固體力學這個廣闊的園地上,堅持不懈地繼續播種、耕耘。

個人簡歷

1920年9月22日 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35—1937年 浙江大學代辦杭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工程系學習,1937年肄業。

1939年 肄業於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

1944年 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1948—1950年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1950年畢業,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

1949年 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程試驗所研究助理。

1950-1952年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力學系學習,1952年畢業,獲力學博士學位。

1952—1953年 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力學系研究員。

1953-1957年 任美國任塞倫理工學院力學系助理教授,1956年任副教授、校教授執行委員會委員。

1957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

1982年— 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和第三屆常務理事、第四屆理事,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固體力學學報》主編。

1985年— 任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兼職教授。

1992年11月10日 逝世於上海。

著名教授

羅祖道,教授。浙江杭州人。194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系。1950年獲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52年獲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力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員、塞倫理工學院副教授。1957年回國,歷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力學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對彈性理論、板殼理論、斷裂力學、複合材料力學有較深研究。撰有論文《大撓度和初始缺陷對圓柱薄殼在扭轉和軸壓作用下彈性失穩的影響》、《關於帶環形切口圓柱的應力強度因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