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特紀念館

羅生特紀念館

羅生特紀念館是目前世界上內容最為豐富的羅生特事跡陳列館,詳實記錄了曾被陳毅元帥贊為“活著的白求恩”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生特光輝而偉大的一生。多層次、多角度對羅生特的人品、道德、行止、思想品質,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他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進行了紀實性直觀地展示描述和謳歌。

基本信息

紀念館簡介

莒南縣於2000年開始,在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內設立“國際主義戰士羅生特事跡陳列館”,位於魯東南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東室,清明節完成布展並對外開放。2003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為紀念羅生特誕辰100周年,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了羅生特生平紀念展覽。同年8月,國家友協將全部展覽資料和羅生特遺物轉贈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莒南縣羅生特紀念館是目前世界上內容最為豐富的羅生特事跡陳列館。2004年6月,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對羅生特事跡陳列館進行了擴建改造和展帶裝修充實,地面設大理石板,展帶飾以鋁塑板並安裝射燈,製做異型玻璃展櫃10個。改造後展廳面積達到173平方米,展帶面積153.6平方米,形成了展出有仿青銅羅生特軍人頭像1座、莒南縣概況及羅生特駐村示意模型1座、羅生特遺物31件、4個展出序列168幅文字和圖片展板的布展格局,詳實記錄了曾被陳毅元帥贊為“活著的白求恩”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生特光輝而偉大的一生。多層次、多角度對羅生特的人品、道德、行止、思想品質,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他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進行了紀實性直觀地展示描述和謳歌。

建館的意義

羅生特事跡陳列館門牌羅生特事跡陳列館門牌
羅生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奧兩國友誼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革命鬥爭,貢獻了青春和才智,經他救治的抗日軍民不勝其數,他為中國人民鞠躬盡瘁,捨生忘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為紀念羅生特題詞:“羅生特大夫從1941年到1949年間,把自己最寶貴的年華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的光輝業績已載入史冊。他是中國和奧地利人民友誼的象徵,將永遠為後人所緬懷。”自2000年開放以來,前來瞻仰參觀的社會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學生等達15萬人次。2003年,奧地利家鄉代表團一行10人,在北京參加完羅生特紀念活動後,專程赴莒南,到羅生特事跡陳列館瞻仰參觀。

羅生特簡介

羅生特與劉少奇、陳毅的合影羅生特與劉少奇、陳毅的合影
羅生特,原名雅各布·羅森費爾德(Jack·Rosefeld),1903年1月11日生於奧地利加里齊思的萊紐貝格。1928年獲維也納醫科大學博士學位。1938至1939年被德國納粹拘禁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1939年11月被驅逐到中國上海。1941年3月在蘇北鹽城參加新四軍,在衛生部直屬醫院工作,開始使用“羅生特”做名字。1942年春經陳毅和錢俊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共特別黨員。1943年9月到山東軍區駐地莒南縣,為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醫治腎病。在莒南期間,積極參與山東軍區衛生部的領導工作和附屬所的臨床醫療以及衛生學校的教學工作,曾在日寇飛機轟炸時,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施行手術。在為八路軍傷病員診治傷病的同時,為駐地民眾治好了許多疑難病症。1945年11月隨八路軍調往中國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顧問,後改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一縱隊衛生部部長。先後參加了遼瀋、平津戰役。1949年11月回到奧地利,1952年4月22日卒於以色列並安葬於特拉維夫墓園,年僅4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