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河烈

1953年中山大學物理系畢業。同年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室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付研究員和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磁性薄膜和納米顆粒 的套用及基本磁性。套用研究;很好完成了國防和中國科學院的任務。故獲國家和中國科學院多次科技獎。基本磁性的研究也得到許多新結果,在國內外有關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一百五十餘篇,寫有“磁記錄材料”等書。帶過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學生。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山大學物理系畢業,磁學專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磁性薄膜和納米顆粒的套用及基本磁性。曾多次獲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科技獎。在國內外有關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一百五十餘篇,寫有“磁記錄材料”等書。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磁性薄膜和納米顆粒的套用和基本磁性。

主要成果

1.組織完成國防任務快速磁膜存儲器的研製。將60-70年代中國計算機運算速度提高一倍以上。
2.研製出新高性能磁粉並解決工業生產的關鍵設備。使中國成為磁粉出口國。
3.解決中國80年代磁碟組高密度記錄關鍵問題,使中國磁碟組的記錄容量提高50倍以上。
4.在國內外發表科學論文160篇。
5.著有磁記錄材料。磁性流體和磁記錄介質等書。

獲得獎項

1953年,羅河烈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磁學研究組,時年23歲。1978年,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潘孝碩、羅河烈等的快速磁膜存儲器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1年,羅河烈等的γ-Fe2O3和包鈷亞鐵新型磁粉的研究獲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獎。1982年,羅河烈、孫克等的包鈷亞鐵磁粉項目獲廣東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廣州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2年,羅河烈等與計算所合作的29Mb11片可換磁碟組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一等獎。
1983年,羅河烈、孫克等與化冶所、廣州染化廠合作的流態化還原制磁粉也獲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獎,此工作在1984年又分別獲得廣東省和廣州市的科技二等獎項,流態化還原新工藝又獲化工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6年,計算所與羅河烈等合作的有關200兆位元組可換磁碟組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河烈等的250噸流態化還原-氧化法制磁粉工業試驗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年,羅河烈的《磁粉性能參數國家標準》獲國家技術監督局二等獎。
1992年,羅河烈和南京大學都有為教授合著了《磁記錄材料》。
2000年,羅河烈的沉澱穩定生產高導磁率軟糍鐵氧體磁粉獲得農業部科技成果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