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克里希納

羅摩克里希納,印度近代的宗教改革家。本名GadadharChatterji。生於孟加拉 的貧窮 婆羅門 家庭。在父親逝世後,隨兄長前往 加爾各答 的寺院出家,狂熱信奉卡利女神,將他視為宇宙之母。後入森林中修苦行十二年,進入與神冥合的三昧境界,修練瑜伽,脫離現世。

基本信息

生平

室利·羅摩克里希那 (Ramakrishn!a Paramaham!sa;1836~1886) 印度近代的宗教改革家。本名GadadharChatterji。生於孟加拉鄉下的一個小 村莊的貧窮婆羅門家庭。他幾乎沒有受過任何值得提起的教育,不會說梵語和英語,只會孟加拉土語,但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對大自然的榮耀有著激烈的敏感。他的思想與靈性問題強烈地結合在一起。十八歲的時候,他的哥哥把他帶到一百英里遠的加爾各答,此後他們在加爾各答北部市郊的達克希什瓦定居,就住在一座新建立的,用來供奉神聖母親卡利女神(印度教的宇宙之母)的神廟裡。室利·羅摩克里希那在那裡開始了對神的追求。23歲時娶5歲的幼女婆羅達·提毗,因為他堅持獨身,一直未能同居,婆羅達·提毗後來也被羅摩克里希納派尊為神母。羅摩克里希納抵制金錢和性的誘惑,認為性慾和財物使人無法在靈性上大徹大悟。他反對種姓制度,反對一切人為的畛域,後來後入森林中修苦行十二年,十二年以來,他實踐了各種通往神的神秘道路,經歷了印度教經典所寫的難以置信的神秘狀態,也在基督教和穆斯林裡面實踐了通往神的道路。自稱看見過穆罕默德顯聖和基督顯聖,進入與神冥合的三昧境界,修練瑜伽,脫離現世,故改名為Ra^makrishn!a(Paramaham!sa 是尊稱,意指學識卓越的超俗者)。最後,他宣稱了一個偉大的真理:“有多少宗教,就有多少通往神的道路。” 神無所不在。
氏終其一生未曾著作。在他逗留於世的最後五年里,很多知識分子和年輕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圍。後由門徒、友人將其言行編集成書。其著名弟子辨喜(Viveka^-nanda)更是繼承其遺志,代表印度參加1873年的芝加哥世界宗教會議,創設‘羅摩克里希納教團’(Ra^makrishn%a mission),以宣揚其教理。此外,又編輯刊行《羅摩克里希納語錄》,以喚醒印度國民,激勵印度教的思想改革。

思想

氏注重苦行、瞑想,也吸收伊斯蘭教基督教的教義,並探討近代西歐思想,認為各宗教的教義雖然不同,卻都是殊途同歸的真理,故其立場具有包容寬宥性,又因強調無我無差別人格的光與愛,故信徒眾多。
氏依商羯羅派的絕對不二論思想而有下列主張︰
(1)一切宗教皆為真、為善。
(2)神雖不可知,且是非人格、非論理的,但卻遍布於宇宙。人的靈魂是真、而且神聖的。
(3)偶像崇拜是健全的精神形式。
(4)印度教的要義有其價值,不可輕言改革。
(5)印度國民擁有最古的精神文化,應超越西歐之無理性,而承擔指導全世界的責任。
(6)印度人應維護自己的宗教,避免陷入歐美之唯物、利己的文明,但同時也應廣泛採行西歐的教育與文物,使印度成為現代世界的一份子,並確立印度人立場之真正的印度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