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縣

羅定縣

羅定位於廣東省的西部,是全省50個山區縣(市)之一,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2327.5平方公里。羅定縣經濟發展把握機遇,實事求是,團結拼搏,適時調整和實施各個階段的發展戰略,較好地推動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羅定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揚長避短,使外商接踵而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工農業基礎紮實,電力供應充足,教育基礎較好,勞動力資源豐富。

基本信息

羅定縣概況

時間:2006-08-809:27

--------------------------------------------------------------------------------

羅定縣羅定縣
羅定位於廣東省的西部,是全省50個山區縣(市)之一,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2327.5平方公里,現有21個鎮,總人口109萬人,中心城區建成面積達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萬人。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可比價)89.6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0價)124.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05.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億元,外貿出口總額7495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59元。

羅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抗日著名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故鄉。羅定自晉末設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秦屬南海郡,漢隸端溪縣,宋朝為瀧水縣,明朝萬曆5年(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並轄東安、西寧(今雲城、雲安、鬱南);辛亥革命後廢州改名羅定縣。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羅定縣經濟發展情況

1、經濟基本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羅定歷屆黨委、政府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把握機遇,實事求是,團結拼搏,適時調整和實施各個階段的發展戰略,較好地推動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堅持實施“走外向求發展”的道路,認真做好外引文章,使以服裝加工為主的“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蓬勃興起,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發展外向型企業的路子,成為全省山區縣創匯大戶之一。曾被譽為廣東省山區利用外資的“一面旗幟”。

特別是去年以來,羅定按照“工業立市、民營先行、外向帶動、改革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建設粵西地區集文化、經濟、商貿集散地為一體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為目標,實施招商引資和國企轉民營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全市招商引資空前高漲,成為近十年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使羅定成為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的熱土。目前全市經濟發展態勢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現在羅定發展的企業紛紛增資擴產;二是原來離開羅定的企業紛紛回來;三是新客商紛紛來羅定投資置業。據統計,全市2003年招商引資項目146個,項目資金45.44億多元。

2、主要措施
羅定距港澳400多公里,與珠三角發達地區相比,發展經濟欠缺地緣優勢,為此,羅定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揚長避短,使外商接踵而來,主要措施有以下四方面。

(1)解放思想。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全市上下進一步思想解放,形成了“官商合作,共創繁榮”的良好氛圍,特別是領導幹部樹立了三個意識:一是樹立民營經濟就是老百姓經濟的意識。二是樹立機遇更是不可再生資源的意識。三是樹立敢於特事特辦、敢於讓大利、敢於打破常規的意識。

(2)以情引商。羅定人口眾多,能工巧匠多,外出創業人士多,居住在港澳台的同胞也不少,不少人靠自己的奮鬥,成功創業,名聲在外。結合羅定人外出經商多、商品意識濃、家鄉親情重等特點,充分發揮羅定人外出發展的企業家多的優勢,著力改善投資環境,以外出羅定人的鄉情、親情、友情,吸引外出經商的羅定人回來投資,不斷壯大羅定的經濟,走出了一條以“羅”引“羅”的招商引資路子。

(3)以利引商。對外來投資者關鍵要捨得讓大利,即是為投資者營造一個低成本的營商環境。羅定出台了《羅定市鼓勵外來投資若干規定》、《羅定市圍底民營科技工業園投資優惠辦法》等一系列鼓勵投資的優惠政策,大幅降低了電價、水價,並減免了屬地方許可權內的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了投資的成本。最近,又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為投資者建“綠色通道”,加強對外資和民營企業保護,並計畫對納稅大戶給予獎勵。

(4)搞好服務。首先是大力整頓部門作風,設立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並推行了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度,著力營造法治、高效的行政環境。其次是對民營企業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象愛護國寶大熊貓一樣加以保護,營造了“親商、愛商、護商”的營商環境。第三是設立了投資服務中心,提供保姆式的貼身服務,並成立“民營企業用工協調小組”,著力解決企業的勞動用工問題。

羅定縣社會經濟條件

1、自然資源豐富。全市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錳、鐵、錫、黃金、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高嶺土、陶土、石英礦等15種,其中,石灰石儲量甚大。全市現有水泥廠9家,年生產能力110萬噸。農林土特產以玉桂、蒸籠、松香、三黃雞、豆豉、茶葉、蠶絲、龍眼、荔枝、芒果、木薯等最大宗、最出名。目前全市有松脂基地70萬畝、玉桂基地45萬畝、羅竹基地4萬畝。2002年被命名為“中國玉桂之鄉”,年產桂皮5813噸、桂油450噸,年產值達1.7億元。旅遊資源有被稱為“嶺南第一石刻”的唐代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明朝三元寶塔蔡廷鍇故居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聚龍洞、龍龕岩、金銀湖、扶合龍灣等風景名勝具有較大的旅遊開發潛力。

2、地理位置優越。羅定連線粵西北桂東南,是廣東進出大西南的重要門戶。國道324線橫貫全境,是廣東進出瓊、桂、黔、滇、川等省區重要門戶。廣梧高速公路羅定支線建設項目已通過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將在今年內動工興建,2007年建成;興建了南連三茂鐵路、北接正在興建的玉梧鐵路的羅定地方鐵路,其中總投資8.46億元的春羅段62.15公里已正式運營,總投資為11.2億元、全長75.42公里的羅岑鐵路,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建設,並被鐵道部確定為“十五”期間地方鐵路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可望今年內動工。南江港碼頭建成首期工程可停泊1000噸級貨船的貨櫃泊位,去年又建成了內河作業碼頭。羅定民航機場建於1992年,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3-B。同時,設有處級的羅定海關,更加為外來投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工農業基礎紮實。工企業方面,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萬多家,已形成電子、機械、紡織、服裝、建材等五大支柱產業。電子產品中,雅達(羅定)電子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充電器生產企業;機械產品中,廣液公司生產的高壓子母式葉片泵填補了國內空白;羅定無線電廠有限公司生產的“鐵塔牌”CWY系列參數穩壓器,榮獲國際電子博覽會金獎和世界電源博覽會金獎。建材主要有水泥、花崗岩和大理石板材、建築陶瓷、玻璃馬賽克等產品。紡織產品主要有高級毛毯、毛絨布、強力針織布、牛仔布、羊毛紗、兔毛紗等。服裝產品有各式西裝、機恤、運動服、睡袍、泳衣等,款式新穎,暢銷世界各地。在農業產業化方面,已建成松脂、肉桂、茶葉、蘿竹、水果、蠶桑、塘魚、蔬菜、三鳥、牲豬、肉兔等農業產業化基地,湧現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其中羅定農工貿實業總公司、羅定玉桂責任有限公司、羅定林工商公司為省級農(林)業龍頭企業。流通服務業方面,市內有在粵西地區有較大影響和規模的機車銷售市場,建成了首期投資儲量達2.5萬噸的廣東羅定國家糧食儲備庫。

4、電力供應充足。實行水電、火電並舉,並與省電聯網,全市有中小型水庫105宗,有小水電站179個,269台機,總裝機容量5.87萬千瓦,年發電量1.6億度。首期規模為2x135MW的粵瀧火電廠第一台機組已於2004年2月7日併網發電,投入商業運行。該電廠的發電對緩解粵西地區乃至廣東省用電緊張狀況將起到積極作用。

5、教育基礎較好。自古以來,羅定素有“文化之鄉”之美譽。設有雲浮市唯一一所普通高校——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建於2001年,目前在校生3000多人。全市現有37所中學、493所國小,在職教師10936人。有三所重點中學,其中羅定中學建於1911年,現有高中51個班、國中14個班;廷鍇紀念中學建於1989年,現有高中44個班、國中16個班;羅定實驗中學建於2000年,現有高中30個班、國中22個班。

6、勞動力資源豐富。全市社會總勞動力49.5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33萬人,城鎮勞動力16.5萬人),從事二、三產業勞動力13.8萬人,可供輸出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還有10.7萬人,在各類企業就業的外來員工有1萬多人。

羅定方言
粵語羅廣片包括:羅定白話有舌面鼻音(即二的聲母),可分成西(包括市區)、東兩片,使用人口占60%以上;陽山話等,是羅定市的主導方言。
亻能古話與廣西東部的地咕話較接近,是以古代俚語、僚語和中古音為基礎,與多種語言長期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方言,保留了許多古音成份,並且有復調,同一個字詞,用作定語時讀一種聲調,用作賓語時卻讀另一種聲調,還運用唇、舌、齒髮音,在曠野中傳播時十分清晰響亮,主要分布在圍底河流域丘陵地區,包括圍底鎮,素龍、羅平、華石、太平4鎮街大部和雙東、滿塘、分界、羅鏡、船步等鎮街的部分地區。
涯話(粵西客家語)分布在東南部素龍、太平、分界、羅鏡、新榕、加益、龍灣、泗淪、都門、連州等鎮街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10萬。
漳州話分布在南部羅平、太平、liang塘、船步等鎮的一些村落。
勉語勉-金方言分布在船步等鎮的少數村落。

羅定方言告字

羅定方言字羅定方言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