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壽環

羅壽環,(1887-1944)原名壽椿,別名壽生。 1915年,時年28歲,將屆而立之年,接妻左氏來洋。 1929年,羅壽環眼見商機已到,乃加大投資,擴建廠務。

羅壽,(1887-1944)原名壽椿,別名壽生。1887年生於廣東梅州蕉嶺縣高思鄉大地村。1905年,年方18歲的羅壽環便裝簡行,告別家人親友,飄洋渡海,幾經周折,來到星洲芙蓉吡嘮之港尾。1915年,時年28歲,將屆而立之年,接妻左氏來洋。其時妻兄左應元,在吧城兩腳橋經商,蒙妻兄關照,3月初離星洲到吧城,幾經周折,辦妥入住戶口手續,暫居妻兄店中,一邊學習巫語巫字,一邊學習經商方術,接著,妻兄在釘居磨開間小店,托他夫婦經營,由於店小貨乏,人手多,不足所費,不得已離店外出學藝,積蓄獨自開店資本,容圖進取。1917年,他對妻左氏曰:“欲脫苦,莫畏苦,畏苦焉能脫苦境;不堅忍,不努力,決有老大傷悲之日。”功夫不負苦心人,在他的努力和子釗叔公、應元兄等親朋幫助下,在孟加勿舌辦起一間雜貨店。辦店後,夫妻起早摸黑,廢寢忘餐,艱苦省儉,加上經營有方,致使生意日益興隆,家庭生計漸入佳境。
1918年,適逢歐戰告終,吧城社會正值改革維新,商業逐漸繁榮。羅壽環抓住商機,秉承古訓“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取。”1920年辦起咖啡製作工廠,有十五六個工人。當時商戰日益加劇,競爭激烈。面對這種情況,他胸懷大略,決策果斷,遠謀深算,知進知退,靈活經營。不到一年,該廠就以優質高產,信譽至上在吧城立足,在同行中獨樹一幟。1929年,羅壽環眼見商機已到,乃加大投資,擴建廠務。增設醬油、鼓油、豆醬等加工項目。由於眼光遠大,經營有序,產品暢銷南洋各島,資本日增。對推動印尼經濟復甦起到作用。從此,壽環聲名鵲起,飲譽南洋。當地土民為表彰他創業功績和貢獻,特地把他所辦工廠之巷,名為“羅壽環街”。從此,壽環成為印尼赫赫有名的實業家。羅壽環商旅順風順水,事業有成。他熱心教育事業、積極籌劃桑梓建設。壽環先生常對人說“金錢取諸社會,當多用諸社會。他對貧困者,莫不慷慨解囊,力以救濟,而貧病之乞貸者,從無拒絕,對祖國之難民救濟,亦不遺餘力。他出身貧窮,熟知無錢讀書之苦。故捐資巨款為大地公學籌措教學基金,建校舍,使辦校經費充足。對鄰村鎮之學校,如高思、城北、城區、河西、三圳、梅縣區之白渡、嵩山、隆文等學校都受到他的贊助。家鄉經過,軍閥混戰,日寇摧殘,民力凋敝,地方蕭條,救濟與建設工作急待進行。壽環先生事必躬身,親力親為,為主辦蕉武公路出謀獻策。當時蕉嶺當局召集全縣鄉紳,議築蕉武(蕉嶺縣城到武平縣城)公路他當即帶頭捐資光洋1萬元。又以他在華僑中的聲望四出發動,八方勸說,積極發動華僑捐資贊助,在他們帶動下,全島僑胞熱烈回響,踴躍捐款。為使公路早日建成,竟然把廠務交其弟羅壽權主持,自己以建路為主,全力以赴。終於在二年間,全段公路(除大密徑石方未築)大部完成。從此,一條從蕉嶺山城起點,蜿蜒曲折、穿山越嶺向北延伸,直通福建省武平縣全長55公里的蕉武公路建成,公路上人來車往,熙熙攘攘,牽連著閩粵兩省千家萬戶,對溝通南北兩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起著“橋樑”和“紐帶”的重要作用,無不凝聚著羅壽環的心血,他熱愛鄉梓建設的敬業精神,博得了地方各階層人士的讚許,贏得了全縣人民的尊敬。此時,他又想到家鄉交通閉塞,欲致富必先開路,1940年秋,羅壽環又提出開一條蕉嶺大地至梅縣區嵩山高排長達5公里的公路,他在總結蕉武公路經驗的基礎上又自行設計線路,並著手建造一條水泥橋和一座涼亭。然而,就在工程準備就緒即將動工的時候,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寇占領印度尼西亞,侵占了羅環一生用心血建起的工廠。在這重大打擊下,舊病突發,醫治無效,不幸於1944年5月病逝於吧城,享年5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