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A·海因萊因

羅伯特·A·海因萊因(Robert Asn Heinlin1907—1988)是美國最具影響的科幻大師級作家之一,也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他的《雙星》、《傀儡主人》深受我國讀者的喜愛。今年的7月7日,是海因萊因誕辰90周年,為此,我們編髮了這篇由海因萊因夫人所撰的小傳,以作紀念。

生平

1907年7月7日,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出生於密蘇里州巴特拉,在巴姆·萊爾·海因萊因和雷克斯·伊娃·海因萊因夫婦所生的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三。還在他童年時代這個不斷擴編的家庭便舉家遷移到了堪薩斯城。羅伯特剛學會閱讀時,手頭有什麼就讀什麼。事實上,他連上學的路上都在讀:沿街走的時候讀、上下人行道的時候讀、進教學樓的時候也在讀。就這樣他進了國中,而後在堪薩斯城中央高中完成了高中的學業,接下來又在本地一所初級大學讀了一年。這時羅伯特的二哥先於他考入了美國海軍學院,於是他定下目標也要去那裡就讀。羅伯特搞來許多推薦信,終於在1925年得到了參議員詹姆斯·雷德的選派進入美國海軍學院學習。
1929年羅伯特從學院畢業並取得了軍官資格,接受任命在列剋星頓號艦長E·J·金手下服役(此人在二戰中成為美國海軍的首席指揮官)。當羅伯特在列剋星屯號上的服役期將滿時,金艦長向上級申請讓他以炮術專家的身份繼續留在列剋星屯號上,然而他還是被任命為驅逐艦羅泊爾號的炮術軍官。海上的顛簸使在驅逐艦上服役成為一件苦差,而對他來講暈船本身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的體重下降,又不幸感染了肺結核。病癒後海軍便令他從現役中退役了。
就這樣,27歲的羅伯特發現自己被永久地留在了岸上,僅有一點點年薪的供養,另謀它路多掙些錢成了一件必須考慮的事。於是他嘗試著挖銀礦、從政、買賣房地產,並進修了工程學。一天,他在一家雜誌上看到一則徵文廣告,便坐下來寫了一篇小說《生命線》(Life-Line)。寫完後羅伯特卻覺得這樣一篇作品對那家雜誌社而言未免太好了一些,所以就把它寄給了科幻界的頭牌雜誌社——約翰·W·坎貝爾主編的《驚奇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約翰果然買下了這篇小說。
羅伯特接下來寫的幾部小說銷路都不好,每本書都要他跑上五六遍坎貝爾才勉為其難地買下。當然,最終他的那些書還是賣光了。羅伯特早期作品質量不高的原因在於他是迫於生活的壓力才寫書的。最初他寫作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歸還他和他妻子幾年前買房子時欠下的抵押貸款,然而當貸款償清後他卻發現,只要自己一放下筆就覺得說不清楚的不舒服,只有回到打字機前才會感到滿足。
二戰期間,羅伯特棄筆從戎轉而為美國海軍負責工程工作。他在費城幹了3年,戰爭結束後才又回到寫作行業中。那時的他一直在試圖擴大寫作範圍。於是,在別人的勸說下,羅伯特開始寫青少年讀物,作品都賣給《周六夜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他為青少年所寫的第二部作品被搬上電視,改編後的系列劇足足演了5年。同時,他也寫下了經典電影《目標——月球》(Destination Moon)。就在這時,他開始考慮寫嚴肅的成人小說以打開科幻市場。
羅伯特一直認為人類走向太空是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有足夠的可行性,所以早在離開費城前就寫過兩封信極力請求海軍部開始太空探險。其中一封通過各種渠道最遠到達費城海空實驗站負責人手裡,提案便在他那兒被“槍斃”了。另一封走了另外一條道,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通過了海軍指揮部,被提交到內閣會議上討論。據報,當時在任的總統杜魯門對此非常重視,甚至詢問能否從船的甲板上發射這種火箭。“不行”。他們這樣告訴總統。提案因此被否決了。
1947年,羅伯特的妻子提出離婚,他接到離婚判決書之後我們就結婚了。我們認識在二戰期間,我作為一名WAVE(在海軍中服役的女子)加入海軍,第二個巡迴服役地即是費城,在那兒,我遇到了羅伯特:我們同在一個站點工作。
一天,羅伯特為找幾張稿紙花了好幾個小時。我努力想幫助他,覺得他那些稿件實在有必要整理一下,便著手幹起來,建立起一套至今仍在使用的管理系統。就這樣,我開始涉足於文學工作。
羅伯特發現自己太忙了,以至於沒時間應付管理工作(諸如與代理商保持聯繫、錄製磁帶、給書迷們回信以及所有那些伴隨文學家這一身份而來的雜務),而此時的我已經對他的工作有了相當的了解,足以接手替他應付那些雜務。於是我們像一個小組那樣工作著,一起討論如何處理諸多的建議,然後由我替他回信。
青少年讀物系列成功推出,最開始的幾版主要賣給了圖書館,羅伯特因此成了圖書館管理專家們的寵兒。他沒完沒了地被邀請去做講演,而每年他為孩子們寫的書一出版,羅伯特就要上電台為他的每一本新書作特別節目。
然而,比起特殊的科幻市場來,他仍然更渴望為成年人寫一些嚴肅作品。因此1960年,他完成了《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 Land)這部最出名的作品。正是在羅伯特的努力下,科幻得以普及起來,當年讀過他所著的青少年讀物的孩子們業已長大成人,他們渴望能看到更多羅伯特所推出的這類嚴肅科幻作品。所以,他便著手為他們寫成人小說。有很多年,他定期地每年寫兩本書,一本給成年人,一本給孩子。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或機構請羅伯特寫一些非科幻題材的東西,對於這類請求,羅伯特都因沒有時間而不得不加以拒絕。
在寫書之餘,我們大量地出國旅行,我們做了四次環球旅行,在歐洲渡過很多時光。最有趣的一次,但同時也是不可重複的一次是在蘇聯。1960年,我們看過‘五·一’慶典遊行之後出發前往哈薩克斯坦,剛到達阿拉木圖不久,就聽說了U—2事件。對於我們來說形勢一下子嚴峻起來,可當時根本沒辦法出去,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旅行,前往撒馬爾罕——我們千方百計進入蘇聯旅行的真正目的的。在維爾挪(Vilno)時,正值赫魯雪夫與艾森豪總統舉行首腦級會談之前,蘇聯發射了一枚至今仍無法確定是否是無人駕駛的火箭。在參觀維爾挪一座城堡的路上,我們遇到一群紅軍軍校學員,他們對此極度興奮,非要把這訊息告訴我們不可。我們都因蘇聯人在宇航事業上的發展而感到沮喪,悶悶不樂地回旅店。
1970年,羅伯特被一場大病襲倒,花了兩年時間才得以痊癒。而後,他坐在打字機前寫下了《有足夠的時間去愛》(Time Enough For Love)。
通常說來,一個人如果身體虛弱就容易得病,所以他用來寫作的時間就更少了,我們便都熱衷於旅行,去過世界上許多地方;只要是通車的地方我們就去。我們遊覽過南極洲,並沿著西北走廊來的日本。中國對外國遊客開放後我們還去了中國,順帶著遊覽了東方的其他一些地方。在他80歲生日那天他的又一本小說《航行在遠離日落的地方》(To Sail Beyand the Sunset)終於出版發行了。問題隨即而來:這是不是羅伯特用打字機打出的最後一部作品呢(其實那時他已經在計算機寫作了)?他的確是打算再多寫幾部的,可病魔再一次襲來,《航行在遠離日落的地方》果真成了他的絕筆之作。
我想把羅伯特的事業對後人的影響留給其他人去評估,但的確有不少次我被告知說他是’現代科幻之父”,他所寫的那些書被翻譯成許多種語言,在世界很多地方出版發行,有些書似乎還成為科幻史上的里程碑。
在他的一生中,羅伯特獲得過許多榮譽,包括四屆雨果最佳小說獎。這四本小說分別是《雙星》(Double Star)1956)、《星艦騎兵》(Stars hip Troopers)(1959)、《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 Land)(1962)和《月球——一個苛刻的女主人》(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1966)。同時,他還是美國科幻作家協會所頒發的第一屆星雲獎的獲得者。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獎:由“俄克拉荷馬兒童”頒發的西快亞最佳兒童小說獎(《有了太空衣就能旅行了》(Have Space Suit-Will Travel);還有許多獎是因我們熱情的幹勁而獲得的,如德塔·維有限公司頒發的“明天由此開始”獎。羅伯特長期以來在權威性的關於普通作家受歡迎程度的調查榜上一直名列前茅。但最讓他開心的還是1972年他的母校邀請他做名譽講師這件事。
1988年10月,我被邀請到華盛頓特區接受由於羅伯特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而頒發給他的“傑出公民服務勳章”。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他未能早點知道這個好訊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