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心理教育課

缺失的心理教育課

缺失的心理教育課是由舒以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12年7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切入角度新穎。很好地解釋了存在於中小學生中的大量的心理現象。

缺失的心理教育

書 名:缺失的心理教育課
作 者:舒以
出 版 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7月第一版
I S B N :978-7-307-09711-7
定 價:29.8元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權威。作者舒以是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評定副教授。2007年教育部頒布《中國小心理教育綱要》,次年,中國教育學會會同中科院心理所將中小學生心理教育列入“十一五”總課題,並特邀舒以博士為總課題組專家。同時,在北京建立心理教育實驗基地。作者舒以博士有機會直接和來自全國的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接觸,積累了大量的心理諮詢的第一手資料。
本書切入角度新穎。從“心理防禦機制”、“心理年齡小於生理年齡”、“心理暗示”、“自卑情結”、“兒時情結”以及“情緒壓抑”等六個方面切入,很好地解釋了存在於中小學生中的大量的心理現象,並提出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本書對於家庭、學校引入心理教育,提升教育水平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中共中央黨校畢業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評定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心理所與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計畫教育心理課題組特邀專家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培訓講師。
1990年博士畢業,博士論文《文化無意識——兼論弗洛伊德本能無意識》在國內頂級雜誌發表後,得到科學泰斗錢學森的高度評價,《錢學森給舒以博士的信》公開發報表,並收錄在《錢學森書信集》。在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學經典》一書,廣大讀者也曾好評如潮。
作者先後在北京、天津、哈爾濱、深圳等大中城市從事中小學生心理諮詢的實踐與研究,並受邀承擔相關講座。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本書就是作者根據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寫成,並結合作者淵博的心理學知識,深入淺出的分析,試圖讓所有已經做家長的和即將做家長的爸爸媽媽們,幫助孩子跨越障礙(人格障礙、認知障礙、成長障礙等等),把所有被顛倒了的再顛倒過來,來一次青少年成長的滌盪心靈的無聲無息的革命......

圖書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中小學生以及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書,寫給所有孩子
的爸爸媽媽們,以及即將為人父為人母的青年讀者。這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又容易看懂的心理學讀物。
本書由心理防禦機制、心理暗示、心理年齡小於生理年齡、自卑與自卑情結、兒時陰影與心結以及心理問題的層次性等六大部分構成,講述了目前少年兒童存在的種種成長障礙,並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心裡有學問。很多家長有強烈的看心理學著作的願望,但常常卻步於它的晦澀與枯燥。本書的特色之一,就是用鮮活的案例來詮釋心理學理論,作者邊講案例邊做心理學解釋,恰似與您對坐品茗,談笑風生。
本書作者以心理學博士專業素養結合成功案例,教您如何對孩子開展心理教育,是您的孩子成為沒有問題的優秀學生。

錢學森給舒以博士的信

本市海淀區,
中共中央黨校博士生
李述一同志*:
讀到您在《哲學研究》1988年2期上的大作《文化無意識》,很受啟發。
近年來我在搞思維科學,一直是研究有意識的思維,沒有涉足無意識的領域。讀了您的文章後,很同意人的社會實踐不但創造了人有意識的整個思維世界,而且有一部分還“積澱”到無意識中,成為您所說的文化無意識。
心理學早就發現有意識與無意識是能相通的。例如,人走路,開步是有意識的,但走了幾步,如果還一直向前走,就轉入無意識的走了,腿自然會邁步;一直到要止步或轉彎,才又轉入有意識。
所以Freud只承認本能無意識是不對的。
總之,向您祝賀,希望能見到您(更多)的論文。
此致
敬禮!
錢學森
1988年3月14日
*本書信收錄在《錢學森書信集》第四卷p169~170
*舒以,為李述一筆名

目錄

代 序1:錢學森給舒以博士的信
代序2:作者舒以博士給家長、學校的信
第一章 心理防禦機制
01 退行 /007
02 合理化 /009
03 抵消 /011
04 否定 /014
05 本案的心理學分析小結 /017
06 心靈“馬奇諾防線”/019
07 應當築起一道怎樣的心牆 /026
08 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抑 /035
第二章 心理暗示
01 權威暗示:羅森塔爾效應 / 037
02 家長暗示:禿頭效應與稻草原理 / 039
03 學校暗示:貼標籤與刻板效應 / 042
04 自我暗示:巴拉姆效應 / 043
05 本案的心理學分析小結 /046
06 既要“明示”教育,也要“暗示”教育 /054
07 語言暗示:10句家長最不應當說的話 / 055
08 行為暗示:10件家長最不應當做的事情 /57
09 巧用暗示,是最好的親職教育 / 060
10 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 063
第三章 心理年齡小於生理年齡
01 情感依賴與任務依賴 / 064
02 認知發育緩慢 / 066
03 語言發育遲緩 / 068
04 本案的心理學分析小結 / 078
05 獨立性:越是愛孩子,就越該放手 / 092
06 除了陽光和空氣,一切所得都靠自己 / 099
07 明辨是非、對錯是一種能力 / 112
第四章 自卑與自卑情結
01 公共場所恐怖症 / 122
02 自卑與超越 / 124
03 自卑與自欺 / 125
04 獲得性失助 / 127
05 水性的力量 / 129
06 本案的心理學分析·小結 / 130
07 讓每個孩子揚起“自卑”的帆 / 132
08 自卑情結:一種病態的自卑/ 132
09 莫讓“嬌縱”引“狼”來 / 133
10 培養“信任”與“自信”/ 135
11 鼓勵孩子有能力“說到做到”/ 137
12 讓孩子從容走出“一個人的世界”/ 140
13 高度重視自卑與抑鬱
第五章 兒時陰影與心結
01 15歲少女兒時受到性侵害 /162
02 以“網戀”的名義,瘋狂報復 /163
03 竟成為黑社會老大 /165
04 當地學校談虎色變,一律拒收 /166
05 心理疏導何以“一錘定音”/167
06 本案的心理學分析小結 /169
07 兒時決定一生 / 170
08 讓兒時遠離暴力傷害 /174
09 讓兒時避免愛的缺失 /177
10 善待疾病困擾與生理缺陷 / 178
11 避免兒時性侵害 /182
第六章 情緒壓抑與心理問題的層次
01 16歲洋洋突然暴打多多 /185
02 和女友相約五一來京自殺 /188
03 女友視頻割腕,遠程緊急疏導 /192
04 超級壓抑:拜佛曾長跪4小時不起 /199
05 水落石出:兒時愛的缺失 /210
06 精神三層次理論
07 意識與無意識
06 心理疏導需剝繭抽絲,層層追擊 /215
附錄:媒體專訪
1、北京市教委主管《現代教育報》:/223
○本報記者文君:“差生”= 優等生?
——著名心理專家、教育專家舒以博士訪談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