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蓋

纏蓋

纏與蓋。纏與蓋都是煩惱的別名,纏有十纏,蓋有五蓋。

簡介

纏與蓋。纏與蓋都是煩惱的別名,纏有十纏,蓋有五蓋。是佛教常見辭彙。

引源

纏蓋一詞引源於佛教。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人之所以自殺,是因為個體不能承受內心“煩惱”的折磨、重負,而採取的一種自我解脫行為。所謂“煩惱”,如《大智度論》卷七所說:“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指的是使人心靈發生的惱亂、煩躁、迷惑、污染等精神作用。在佛教中,此種煩惱有種種別稱,如“隨眠”、“纏”、“蓋”、“結”、“縛”、“系”、“使”、“垢”、“暴流”、“軛”等,這些別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煩惱”在人們心中肆虐的狀況,如“纏”、“縛”等是說明煩惱會緊緊地纏住、捆住人的心靈,想要擺脫也擺脫不掉,“暴流”是說煩惱發作起來的時候,其勢力很大,就像水流一樣,擋也擋不住;“軛”指的是煩惱會像牛軛一樣套住、壓迫人。

種子\現行

煩惱通過“種子”和“現行”的相互作用來折磨人的心靈。佛教認為,就像草是由種子生出來的一樣,人心上的種種煩惱其實是有“種子”的,它存在於第八識上,有機會它就要生出“煩惱之草”來,這就叫“煩惱現行”——在生活的種種境界上表現出來。煩惱“種子”哪裡來?又是“現行”薰習成的。換句話說,比如今天我很煩,不過第二天就不“很煩”了,好像“煩惱”已經消失掉了,但佛教認為,那個“煩惱現行”是過去了,但心底留下的“煩惱種子”還在,有機會它還會出來的。而且這種煩惱“種子”還會慢慢通過“現行”增加勢力,也就是說,它原來可能只有一分力量,但如果心靈老是處在煩惱之中,心靈上的這種“染污”狀態就會薰習煩惱種子,使之力量漸漸增強,慢慢地它就具有了二分、三分力量,那么當它再遇緣“現行”的時候,就會非常可怕。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內的自殺事件,當事人也是心裡的“煩惱種子”力量越來越大,“現行”的折磨也越來越強烈,而原來克服煩惱、回復平靜的心力越來越弱小,在此種不堪忍受的情況下,當事人覺得心靈鬥爭獲勝,克服煩惱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為求解脫,便採取了激烈的行為。

煩惱原因

人為什麼會產生煩惱?按照佛教的說法,萬法原本虛妄不實,但人不能正知(無明),便產生貪嗔痴“三毒”。“貪”便是想把外在的金錢、利益、名位、事業等占為己有,這是很容易遭受到挫折的。如果心靈沒有自我調節能力,一任陷溺於此種境界不能自拔,那煩惱自然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而且其力量會越來越強大。怎樣才能防止或減少煩惱呢?借鑑佛教的方法,降低、減少內心過高的欲望才是根本,其次則要學習調節、釋放內心的煩惱,以減少“煩惱種子”現行的勢力。

《壇經》中,神秀大師有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常常拂拭內心落下的“塵埃”——減少煩惱“種子”的滋生,才能維持內心的安寧、健康。拂拭內心的塵埃,這是現代人們應當學會的一門“功課”。

經書例句引用

如是 纏蓋了知遠離。真實無倒修因善妙。清淨邊際方所寂靜。學解圓滿真常德行。南方有天無因我縛。瀑流止息清淨無諍。梵行施為勝義誠實。淨妙色相德行成滿。自...

纏蓋相貌真實無有。德行自在勝義無壞。善淨邊際我慢不生。運載聽聞甚深秘密。清淨真實調伏修作。梵靜名稱國王有力。齊等贊詠無我寂靜。遠顛倒因道行鮮潔。處所...

纏蓋之本運動遷移。愛樂自性無諍為上。不壞染性崇敬恭肅。增上荷負發生殊勝。...根本纏蓋止息非有。慧解遷變染縛皆盡。善妙相狀真實修施。義利無倒安靜如山。...

出自: 菩薩本生鬘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