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坡

繡花坡是新場鎮近郊的一處地名,它位於今千秋橋東約里許,據史志記載,這一帶婦女自古以來即好刺繡,人人技藝超卓。 繡花坡當時是南匯刺繡技藝的發祥地,其名亦因此而得,而且這裡的刺繡技藝在一段歷史時期里的確也有頗多發展,並出現了許多名家裡手,據說當時繡花坡的韓家就是著名的刺繡世家之一,其女兒韓希孟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韓希孟出生於新場繡花坡,成為顧名世孫媳婦後,將刺繡技藝傳到了上海,並予以發揚光大,是完全可能的。

繡花坡是新場鎮近郊的一處地名,它位於今千秋橋東約里許,據史志記載,這一帶婦女自古以來即好刺繡,人人技藝超卓。
明代,當新場鎮步入最為繁榮的時期,其刺繡之風更有了進一步的興旺與發展,歷史上曾有竹枝詞一首為證,詞云:“一鉤新月制香羅,姊妹相攜綺陌過。怪底踏青鞋樣巧,阿儂家住繡花坡。”據說這裡婦女的刺繡技藝的確是一個賽過一個,而且她們也都十分好強爭勝,每年春暖花開之時,姑娘們都會用新繡成的服飾將自己妝扮得花枝招展,借踏青之名走出家門,相互間賽一賽、比一比,以展示各自刺繡技藝上新的創意和進步。通過如此展示,不少姑娘也因此獲得了如意郎君的青睞。
顧繡是上海市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與蘇繡、湘繡、蜀繡、粵繡齊名,是我國五大名繡之一。 顧繡創始於明嘉靖年間韓希孟之手,其工藝要求極高,刺繡前必須先將絲線闢為單股,經分別染色後再擇色依次進行剌繡。這種工藝最適宜於仿繡古代山水、花鳥、人物等名畫,所繡製品精美逼真,可謂一絕,因此當時這種工藝一度曾被名為“畫繡”,韓希孟是上海露香園名官顧名世的孫媳婦,因出於顧家,故又名“顧繡”。
韓希孟一手絕世技藝是如何創立起來的,歷史上曾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傳自宮廷,但是南匯縣第一部縣誌《南匯縣分建志》(即《欽志》)中卻否定了這一說法,稱這一技藝實源自南匯繡花坡世代相傳的刺繡絕技。
繡花坡當時是南匯刺繡技藝的發祥地,其名亦因此而得,而且這裡的刺繡技藝在一段歷史時期里的確也有頗多發展,並出現了許多名家裡手,據說當時繡花坡的韓家就是著名的刺繡世家之一,其女兒韓希孟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韓家當時不僅人人好刺繡,而且人人也都好繪畫,用刺繡仿古畫的技藝就是在這基礎上派生出來的。韓希孟出生於新場繡花坡,成為顧名世孫媳婦後,將刺繡技藝傳到了上海,並予以發揚光大,是完全可能的。
歷史的發展常常會出人意料,刺繡從繡花坡走進上海露香園後成了古今矚目的傳世“顧繡”,但是發源地繡花坡的刺繡隨著南匯鹽業中心的南移而漸漸沒落了,這裡又一首竹枝詞為證,詞云:“鴛鴦繡出色絲工,自昔傳聞歇浦東。今日繡花坡上過,胭脂零落野花紅。”據說到清代末期,這裡精於刺繡的婦女已經很少了,繡花坡的地名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已漸被淡忘,在這裡能繼續顯示其昔日光彩的唯田野中的那些野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