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錦台

織錦台

織錦台是蘇蕙曾經創作織錦迴文詩的地方,是為紀念才女蘇蕙織迴文詩而建造的歷史遺蹟。

簡介

織錦台是為紀念才女蘇蕙織迴文詩而建造的歷史遺蹟。

相關人物

蘇蕙,字蘭若,陝西武功人,相傳為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蘇武後代。自幼聰穎好學,才思敏捷。年方十六,嫁給竇滔為妻。竇滔,字連波,風神秀偉,識通經史,允文允武,時論高尚。約公元380年,竇滔任秦州剌史,攜妻蘇蕙從長安移居秦州

相關故事

蘇蕙隨夫寓居秦州後,居住在秦州城西的一處環境優美的庭院裡。夫吏女

織錦台舊址所在的務農巷28號院織錦台舊址所在的務農巷28號院
織,生活幸福美滿。不料竇滔因忤旨罪謫戍敦煌,長久不歸。蘇氏思念丈夫,悔恨自傷,織錦回文,寄情自慰,於公元381年織就了奇巧的迴文詩,將841個漢字織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這就是被後世文人大加讚譽的《璇璣圖》。自蘇蕙迴文詩問世以來,廣為流傳,婦孺皆知,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武則天曾高度評價其“才情之妙,超古邁今”,“五采相宜,瑩心耀目,徘徊宛轉,縱橫反覆,皆成文章”。其讀法特殊奇異,不論順讀、反讀、橫讀、斜讀、交讀、退一字讀、疊一字讀,皆可成三、四、五、六、七言詩,亦可釋讀出數百首詩。據最新統計,可讀出14000餘首詩!

織錦台懷古(絕句)

宦跡竇滔事不周,獨留蘇惠在秦州。
一團恩愛翻雲浪,織錦成文人白頭。

歷史記載

織錦台是蘇蕙曾經創作織錦迴文詩的地方。歷經1600多年漫長的滄桑歲月,在城市興廢嬗變中早已蕩然無存。織錦台遺址何在?據《直隸秦州新志》記載:“竇滔故里在州城西部,有織錦台。”經考察,織錦台在今秦州區城西關育生巷口,曾有一座不大的二層木樓,樓檐下前後各懸掛一巨型匾額,前門上為“晉竇滔里”,後門上為“古織錦台”。傳說還有一副木刻對聯,上書清代詩人楊榕裳所作的“鶯花古巷秦州陌,雲是蘇娘舊時宅。”書法雄健,蒼勁有力。但門樓、匾額、對聯在“文革”中被拆除銷毀。近年來,不斷有人提出建議,恢復古織錦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