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

基本信息

總集

釋義

詞目:總集拼音:zǒngjí

基本解釋

1.猶聚集,集合。《南史·沉恪傳》:“以嶺南勛,除員外散騎侍郎。仍令總集宗從子弟。”

2.指匯集許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詩文集。《隋書·經籍志四》:“總集者,以建安之後,辭賦轉繁,眾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摘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後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清龔自珍《<自晉迄隋石刻文錄>序》:“何所據?據史。又何所據?總集、別集。”馬其昶《<桐城古文集略>序》:“總集蓋源於《尚書》、《詩》三百篇,洎王逸《楚詞》、摯虞《流別》後,日興紛出,其義例可得而言。”

正文

中國古代對多人著作合集的稱呼。中國最早的總集是西晉摯虞的《文章流別集》。總集保存了很多古代文獻(其中不少原著已散佚),並對文學研究和校勘有重要參考價值。
總集編輯體例,可分為網羅宏富的“全集式”總集(如清代嚴可均編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擇優選精而輯成的“選集式”總集(如梁代蕭統編 《文選》)。按收錄時代範圍,可分為通代總集(如明代張溥編的《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和斷代總集(如宋代姚鉉編的《唐文粹》)。按所收錄作品的體裁,可分為專輯歷代同一體裁作品的總集(如清代陳元龍等編的《歷代賦匯》);專輯一個朝代某一種體裁作品的總集 (如清代董浩等編的《全唐文》);匯集各種體裁作品的總集(如宋代李昉等編的《文苑英華》)。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