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密星團

緻密星團

緻密星團為恆星集團中的一類星團。星系碰撞和球狀星團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在兩個星系相互碰撞或強烈地相互作用的激烈環境中,誕生出大質量的緻密星團。其形成時標大約1千萬年或更短。它們很可能就是球狀星團的前身。

概述

星系中心的緻密星團,圖中的白斑是星系中心的緻密星團星系中心的緻密星團,圖中的白斑是星系中心的緻密星團

緻密星團,星系碰撞和球狀星團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在兩個星系相互碰撞或強烈地相互作用的激烈環境中,誕生出大質量的緻密星團。其形成時標大約1千萬年或更短。它們很可能就是球狀星團的前身。

作為一類恆星集團,球狀星團因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在若干天體物理學領域,如銀河系早期的恆星形成條件、銀暈的結構、恆星系統的演化和動力學,以及河外星系的研究等,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經典的銀河系星團分類中,與疏散星團和星協相比,球狀星團外形較為規則。老年球狀星團和年輕的超星團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緻密星團,觀測表明它們都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質量分層效應。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

英國斯威本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銀河系中存在黑洞和時空漣漪共存現象。副教授阿利斯·格雷厄姆(AlisterGraham)和李·斯皮特勒(LeeSpitler)博士在研究了50個星系後發現,12個星系中包含了雙核,也就是說12個星系中同時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和一個由千萬顆星組成的密集星團,這個密集星團位於星系的中心。

此前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大多數的小星系的中心存在一個緻密星團,而大星系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雙核星系被認為是極為罕見的。斯威本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表明,雙核星系現象實際上是相當普遍的。
格雷厄姆稱,普遍存在的雙核星系現象提高了發生天文奇觀的可能性。首先,黑洞可能“吞噬”掉鄰近的恆星。當恆星靠近大質量黑洞時,黑洞的超強引力可以將它吞噬掉。現在,黑洞附近有一百萬顆恆星,明顯增加了發生這種情況的機會。其次,雙核星系現象的存在表明可能還有更多的天文學家沒有慮及的“超速恆星”存在。當一個恆星靠近大質量黑洞並處在黑洞引力範圍,這個恆星就會以超過每秒500公里的速度脫離以前的星系。最後,此項研究結果還表明,通常稱為引力輻射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理論上認為,當恆星圍繞黑洞呈螺旋形快速運動時,將產生引力波,從而導致時空漣漪(ripplesinthespace-time)現象。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里已經預測了這樣的現象,但是一直沒有觀測到。據悉,雷射干涉空間天線(LISA)是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合作的引力波探測計畫,它是由三顆太空飛行器組成的三角形雷射干涉儀,用以探測引力波,雷射干涉空間天線計畫在2018年投入運行。儘管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發現極大地提高了天文學家觀察宇宙奇觀的機會,但雷射干涉空間天線的運用將在引力波的探測方面帶來更快更直接的效果。
格雷厄姆稱,研究中發現的星團和黑洞,可以確定它們的質量比和寄主星系。利用這些研究結果,天文學家可以開發出新的模型來模擬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前的演化模型中星系只有一個核心,我們現在可從原理和數據上開發出混合模型來解釋雙核共存現象,並有望揭開它們動態演化的秘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