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簡

編簡,竹木簡的裝幀形式。編簡成策之後,以尾簡為軸心,朝前捲起,裝入事先做好的布套內,以便保存。這種布套稱為囊,也稱為帙。後世將一部書也稱為一帙,其意蓋緣於此。

基本信息

編簡

正文

竹木簡的裝幀形式。中國古人寫書於竹木簡,寫好前或寫好後,竹木簡要編連起來,以便收藏。具體方法,是用麻繩或絲線繩,每繩兩股,分別於竹木簡的上下兩端無字處逐簡編連,似竹帘子的編法。編簡常以篇為單位,編完一篇內容,就以繩作結。這種編連起來的竹木簡,就稱為策,也稱為簡策。編簡成策之後,第一簡必定要標寫這一策書的篇名。如這一篇只是一部書中的一部分,則在篇名下還要標寫這部書的總名及該篇在該書中的次第,如“學而第一”(《論語》),“逍遙遊第一”(《莊子》)等。有時在策的開頭,還編加兩根無字的空白簡,以保護正文,稱為贅簡。贅簡就是後世書籍中護封的來源。編簡成策之後,以尾簡為軸心,朝前捲起,裝入事先做好的布套內,以便保存。這種布套稱為囊,也稱為帙。後世將一部書也稱為一帙,其意蓋緣於此。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