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葉春蘭

線葉春蘭

線葉春蘭(變種),葉寬2––4(––5)毫米,邊緣具細齒,質地較硬。花單朵,極罕2朵,通常無香 氣,分布區與生境近似原變種。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線葉春蘭是春蘭的變種,又稱豆瓣蘭.葉片較窄明顯比春蘭細,苗4--5片葉,葉邊緣有有細鋸齒,葉質較硬,花通常單生、偶爾有兩朵,花不香或淡香;花被深綠色是與春蘭的主要區別.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大致和春蘭相當,長江以南大部份省區市均有分布,雲、貴、川、桂、鄂、湘等省區較多。線葉春蘭大多生長於黃紅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土壤中,很少如蓮瓣蘭(C.lianpan)、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寒蘭(C.kanran)、虎頭蘭(C.hookerianum.)等蘭種生長於灌木林下腐殖葉中,並且要求土層深厚,不積水。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線葉春蘭線葉春蘭

多年生陸生蘭。假鱗莖集生成叢。葉簇生,線形。花葶直立,短於葉,總狀花序具2

花,淺黃綠色,唇瓣具紫紅色斑點。

線葉春蘭單株具葉片6-8枚,葉互生,葉寬0.2-0.9cm,葉長40-90cm。葉無明顯葉柄,無關節。葉質粗糙,葉緣具鋸齒,葉片彈性差,鞘殼抱葉腳不緊,堅硬。線葉春蘭葉片主脈極透亮,在主脈兩側分別有兩條明亮凸起的主側脈。主側脈與主脈間有一條次側脈,但不明亮。主側脈與葉緣間有一條次側脈,稍明亮。野生狀態下線葉春蘭極耐乾旱,根系發達,每叢具根8-16條,根長8-30cm。野外調查表明,乾旱環境中線葉春蘭一般1-5苗形成一叢,很難發展成5苗以上的大叢蘭苗。線葉春蘭大多於8月中、下旬萌發花芽,11月抽葶,12月始花,翌年1-2月進入盛花期,3月以後花期結束,植株開始萌發葉芽。花葶高10-25cm,葶花1-2朵,花莖4-6cm。花朵萼片翠綠色,質厚柔潤,緊邊,花瓣短寬向內曲。唇瓣上多分布有紅色或紫色斑點。雄蕊和雌蕊合生而成柱狀,俗稱“鼻頭”。花無香。花序頂端苞片較子房長。

品種分類

線葉春蘭的名種有紅唇豆瓣(深綠色的花瓣上有淡黃色鑲邊,唇瓣鮮紅)、九州紅梅、滇霞(均為鮮橘紅色) 、金碧交輝、銀頂鶴(均為複色,有鑲邊)、紫豆辯、黃心素心、複色花素心、紅素心等。

生長環境

大多生長於海拔1650m以上雲南松(P.yunnanensis Franch.)、馬尾松(P.massoniana Lamb.)與栓皮櫟(Q.variabilis BL.)、麻櫟(Q.acutissima Carr.)、水青岡(F.Longipetiolata Seem.)等混合生長的針、闊葉混交林下(圖1、圖2),並且分布比較集中於山箐背陰面,過渡到山脊灌木叢中仍有少量分布,山坡陽面則無生長。線葉春蘭大多生長於黃紅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土壤中,很少如蓮瓣蘭(C.lianpan)、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寒蘭(C.kanran)、虎頭蘭(C.hookerianum.)等蘭種生長於灌木林下腐殖葉中,並且要求土層深厚,不積水。野生狀態下因土壤中含有大量未風化淨的碎石塊(粒),線葉春蘭根受石塊(粒)擠壓,根面表現為凹凸不平,根生長曲折。

主要價值

線葉春蘭線葉春蘭

因線葉春蘭株葉典雅、飄逸,花型端莊,作為一種優秀的園藝花卉極具開發價值。

辯認要點

線葉春蘭線葉春蘭

線葉春蘭是春蘭的變種,又稱豆瓣蘭.葉片較窄明顯比春蘭細,苗4--5片葉,葉邊緣有有細鋸齒,葉質較硬,花通常單生、偶爾有兩朵,花不香或淡香;花被深綠色是與春蘭的主要區別.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大致和春蘭相當,長江以南大部份省區市均有分布,雲、貴、川、桂、鄂、湘等省區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