緙絲不動明王像

緙絲不動明王像

緙絲不動明王像 不動明王是藏傳佛教的本尊之一。“不動”,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他是奉大日如來教令,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其形象特徵是童子形,表示護法忠誠無二,如意純真。身體藍色,一面二臂,右手高舉著一把有智慧火焰纏繞的利劍,左手執拘綁煩惱的金剛繩,身繞一龍,足下踩著象鼻天神及大自在天神,下身穿虎皮下袍,姿態優美,全身有智慧火焰圍繞,威武剛健中,展現出特有的神態。上有大日如來等七佛像,下有一佛四菩薩。整個畫面主次分明,製作精良,形象生動,既華麗又莊嚴,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簡介

不動明王像不動明王像

《不動明王像》緙絲唐卡 是五大明王的主尊。五大明王是由密宗五方佛變現的忿怒形。其中大日如來佛變現不動明王,東方不動如來佛變現降三世明王,南方寶生佛變現軍荼得夜叉明王,西方無量光佛變現大威德明王,北方不空成就佛變現金剛夜叉明王。不動明王堅固莫能動,故有“不動”之名。它的形象特徵是童子形,表示護法忠誠無二,如意純真。右手持大慧劍,左手拿索,身繞一龍,姿態優美。畫面上有五部佛,下有觀音菩薩像。上方有梵文頌詞,下端是藏文題款。這幅緙絲唐卡是內地官員送給扎巴堅贊的。札巴堅贊是薩迦第五代祖師。元(1271~1368年) 尺寸:縱90、橫56厘米 。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管理處藏

特點

這幅緙絲唐卡的主尊表現的是不動明王,他為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以摧毀邪魔,教化眾生,引導迷妄眾生歸佛法正途為職責。是東南西北中五大明王中,居中鎮守之明王。不動明王身相有二臂,四臂或六臂的,藏密崇奉的多為二臂像。全身青藍色,表示法性不變。腰圍虎皮裙,三眼紅圓。右眼仰視,表示能捆住天子魔;左眼俯視,表示燒毀龍魔和非天;額眼平視,表示降伏夜叉和羅剎。(這幅唐卡中不動明王眼睛的表現手法沒有區分)身上掛著一條蛇(或龍),表示除根本煩惱之"瞋心”,頭冠正中有不動佛,表消除一切惡障。右手高舉龍劍,左手拿金剛索以縛魔。右腿弓,左腿屈膝著地,於蓮花月輪寶座上。

相關資料

不動明王像不動明王像

此幅《不動明王像》是布達拉宮藏的緙絲唐卡(90×56cm),現基本斷代為約12世紀末期至13世紀初(宋)。緙絲是絲織工藝的一種,始於唐代,當時主要用作書籍裝飾,五代開始紡織書畫.其以白色的生絲作經線,用各種顏色的熟絲線作緯線,使畫面具有光澤,然後用梭按照畫稿織成,畫稿是專為緙絲設計的,緯線只在有圖案處和經線交結,即所謂的"通經斷緯",是一種高級的織錦,可以將人物形象表現得更加厚重圓滿,宋代開始出現,元代因大量摻用金線而倍增富麗。從工藝史角度來說,“緙”工藝一開始就伴隨佛教文化的傳入而出現,它是古代西域緙毛工藝在內地發達的絲織工藝基礎上的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