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羅斯·噶爾丹策零

綽羅斯·噶爾丹策零:(公元1695~1745年),蒙古族,又稱噶爾丹策凌、噶勒丹策凌,綽羅斯·妄阿拉布坦之子。著名清朝時期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

基本信息

綽羅斯·噶爾丹策零:(公元1695~1745年),蒙古族,又稱噶爾丹策凌、噶勒丹策凌,綽羅斯·妄阿拉布坦之子。著名清朝時期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即位,準噶爾部的實力較前更為強大,他積極進軍外蒙古,繼續為瓦剌部人報當年被韃靼族人趕出蒙古高原之仇。並迫使雍正皇帝簽定邊界條約,規定外蒙古杭愛山為兩大帝國的邊界,山以西屬準,山以東屬清。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率準噶爾部大軍突襲哈薩克汗國,大帳被完全擊潰,被迫服屬於準噶爾部。小帳則在阿布爾海伊爾汗的率領下西逃至烏拉爾河、伊施姆河一帶(今哈薩克斯坦切利諾格勒)遊牧。綽羅斯·噶爾丹策零令準噶爾部大軍推進到塔拉斯河以西,占據了哈薩克汗帳駐地突厥斯坦城和中亞貿易中心塔什乾,並在塔什干城內設立常駐稅官,徵收貢賦。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遠征中帳,準噶爾部大軍推進到烏拉爾河,哈薩克汗國中帳遭到沉重打擊後,部落首領紛紛歸屬於準噶爾部,“中玉茲大玉茲一樣陷入準噶爾的附庸地位”。
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領兵擊逐沙皇俄國利哈列夫等的入侵。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俄使翁科夫斯基脅迫其父綽羅斯·策妄阿拉布坦“臣服”, 綽羅斯·噶爾丹策零與大策凌敦多布等“反對同俄國親近”。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繼承父位。次年遣使進京,求進藏熬茶。因西藏阿爾布巴叛亂剛平息,未獲允。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派人解送羅卜藏丹津,中途聞清軍來攻,復攜歸伊犁。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冬,綽羅斯·噶爾丹策零遣宰桑瑪木特率兵二萬,掠科舍圖卡倫。次年(公元1731年)農曆6月,綽羅斯·噶爾丹策零令大小策凌敦多布集重兵於額爾齊斯河源,誘傅爾丹來攻,大敗清軍於和通淖爾附近。農曆8月,又遣兵屯蘇克阿勒達呼,分掠克魯倫、鄂爾海等地,為喀爾喀副將軍丹津多爾濟、額駙策棱所敗。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農曆1月,綽羅斯·噶爾丹策零遣色布騰等率兵六千,侵哈密塔勒納沁地區,被清軍擊敗。農曆6月,綽羅斯·噶爾丹策零命小策凌敦多布領兵三萬劫掠察罕瘦爾、克魯倫、塔密爾等地,被額駙策凌截擊,敗奔額爾德尼昭。再戰,復敗。精銳盡失,被迫遣使求和。
為收復被沙皇俄國霸占的土地,綽羅斯·噶爾丹策零曾進行了長期鬥爭。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拒絕烏格柳莫夫索取亞梅什湖戰鬥中被俘的俄國人。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與清廷議定準、喀二部牧界;循布延圖河,南以博爾濟、昂吉勒圖、烏克克嶺等處為界;北以孫多爾庫奎、多爾輝庫奎、至哈爾奇喇、博木哈喇等處為界。清廷則準其派三百人進藏熬茶,並定期於肅州互市。是後遣使通貢不絕。
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派喇嘛達什赴沙皇俄國,重申鄂木河河口一帶住著準噶爾屬民,要求拆除托木斯克、庫茲涅茨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及額爾齊斯河沿岸各要塞,堅決維護民族主權和尊嚴。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綽羅斯·噶爾丹策零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