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鬧

“網鬧”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網路上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泛稱。這其中又存在著很多種各具特色的類型。大家是否經歷過這樣一種場面,許多素不相識的網民為了同一主題集中起來,灌水發帖、製作圖片和影音剪輯,一時間鬧得轟轟烈烈。這一現象被網友們稱為“網鬧”。“網鬧”是網路上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泛稱。

關於網鬧

“網鬧”的出現是網際網路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必然。網路世界是現實社會的映射,“網鬧”現象也是生活中“蜚短流長”的映射。在網路高速度、大範圍的傳播下,原本隱性的事件轉化為顯性,被放大、演繹乃至失真。同時也應該意識到網路對諸多事件的快速放大作用不可低估,以及在這個網路中存在很大數量的空虛寂寞人員。
只要“網鬧”不觸犯法律,不演變成“網罵”,大家不妨對它進行包容和理解。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至於網路流行的“寂寞論”,其實生活中本就不乏空虛寂寞者,只是網路又起了放大的作用。

著名網鬧知多少

娛樂型

此類“網鬧”往往從視覺效果下手,利用某張特色鮮明的人物圖片,進行PS(圖像處理軟體)處理,更換身體或背景,從而演繹成不同版本,大多用於搞笑,也有少數涉嫌人身攻擊。“網鬧”第一案

圖為:小胖被PS成哈利·波特圖為:小胖被PS成哈利·波特

2003年春,念初二的小胖(本名錢志君)參加上海市某個交通安全集會,百無聊賴的他,斜眼看了一下旁邊,無意被別人拍到,然後放到網上,由於小胖那可愛的表情和勾人魂魄的眼神,一下子征服了無數網民的心,網友們開始用PS軟體把他的臉合成到機器貓、阿里巴巴、怪物史萊克、蒙娜麗莎、自由女神,甚至裸女、光屁股小孩的形象中。

圖為:趙無延被PS成蒙娜麗莎圖為:趙無延被PS成蒙娜麗莎

“趙無延”來自著名國產遊戲《仙劍奇俠傳3》,在遊戲中只是一個外形猥瑣的“路人甲”。但由於網友利用它的頭像練習PS技巧並製作教程,一時引發了大家無限的創意,迅速成為惡搞的對象。於是,百度趙無延吧就此出現……後經網友風清翔大人、我愛趙無延大人、無延大人誇我帥的大力宣傳與PS作品,在百度仙劍奇俠傳吧瘋狂發帖後,趙無延吧就火起來了。

諷刺型

此類“網鬧”一般針對名人。該名人做過與網民觀點相悖的事。於是大家組織各種的“網鬧”對他(她)進行諷刺和挖苦。“我反感他的作風。他可以繼續他的生活,我也可以繼續以‘網鬧’的形式進行調侃和抗議。”有網友這樣總結。

圖為:韓寒和郭敬明被菊花教眾惡搞圖為:韓寒和郭敬明被菊花教眾惡搞

無聊型

一句看似無意義的陳述,引起網友瘋狂模仿,而該句式被大量模仿後,開始彰顯出或調侃或諷刺的態度。這種看似無厘頭的話語方式,正是目前網路惡搞的新流行——句式模仿。
這種句式有何出處?目前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七月初在百度貼吧有人發了一張一個非主流打扮的男子吃麵的圖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沒多久,便有網友相繼模仿,此句式立刻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像病毒一樣流行和泛濫開來,而鍾愛以此句式回帖的人也被網友稱為“寂寞黨”。
“寂寞高手”何時不再寂寞?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鬧”顯然也無法免俗。它披著娛樂的外衣,乍看之下是無厘頭的起鬨、惡搞,仔細研讀卻又能品嘗出百種滋味,引人深思。

網友談網鬧

◎網鬧是“胡鬧”—— 大家都會有對社會現實不滿的地方,對哪裡不滿就說哪裡。我們對社會現實中的不滿,這些網鬧覺得是個機會,開始藉機發揮,攻擊打虎的、攻擊社會的、不一而足都來了。有些網鬧可能打出什麼保護隱私保護人權的幌子,作為他們胡鬧的護身符,覺得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的可以胡說胡鬧。它們忘記了這是網路,也忘記了它們是以匿名攻擊實名。大家在網路使用匿名暱稱我贊成,但以匿名攻擊、甚至惡毒攻擊他人、我就堅決反對。法律上或許有它們可乘之處,但網路上卻沒有它們得逞之機會。
◎網鬧就是“發泄”——網路目前確實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形式,因此一些“網鬧”就覺得可以肆無忌憚的發泄,覺得可以說話不責任。彭宇案,傅博彬案,華南虎,廣州的CJ槍擊教授案,等等等等,只要哪個事件起了波瀾,你們就像蒼蠅一樣蜂擁而至,上躥下跳的忙的不亦樂乎,大有上房揭瓦之勢。你們鬧甚么呢,你們空虛是吧?你們無聊是吧?你們把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都發泄在別人身上,你們把自己那顆醜陋的靈魂隱藏在虛擬的網路里,費盡心思,使出渾身解數的無中生有 推波助瀾 誇大事實 歪曲真理,唯恐天下不亂!
◎網鬧是“無聊的狂歡”——在《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帖內,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話是“賈君鵬吃的不是飯,是寂寞”。相信在排隊敲出這一行字的同時,許多人已經開始默默反省:自己是否已經無聊地消磨了太多的時間?它折射網民對善惡、名人、社會、網路等的批判和思考,是社會輿論的縮影和體現。你可以在“網鬧”帖中找到不少閃光的語句、優秀圖片和影視衍生作品,它們的創作者正是網路上那些“寂寞高手”。懷才不遇的網民,半被迫地沉浸在空虛的網路娛樂中,同時又在期待能有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
◎網鬧也是“秀場”—— 在網上廝混的帖子觀察一下就可發現特喜歡動不動就扣帽子,上綱上線,動不動就批這個,斗那個……湧現了醫鬧、網鬧、醫托、網托等頭銜……網路上的網友是感性的人,很多人對一件事件事情的判斷就源於自己的喜惡,所以這就導致了不同價值觀,不同意識的對立。大家不要否認,自己所謂的理性、理智都是建立在感性上,也就是自己的喜惡上之後再進行判斷,再進行闡述……所以網鬧熱鬧在拿自己當人物,總是會湧現自嘲自樂的領袖者,然後把自己跟某些人進行區分,形成幫派,一呼百應……

“網鬧”,是空虛。它反映了相當一部分網民的精神狀態。在“網鬧”熱烈的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一顆顆充滿寂寞、渴望交流的心。
“網鬧”,是狂歡。它折射網民對善惡、名人、社會、網路等的批判和思考,是社會輿論的縮影和體現。你可以在“網鬧”帖中找到不少閃光的語句、優秀圖片和影視衍生作品,它們的創作者正是網路上那些“寂寞高手”。
懷才不遇的網民,半被迫地沉浸在空虛的網路娛樂中,同時又在期待能有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
“網鬧”,也是自嘲。在《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帖內,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話是“賈君鵬吃的不是飯,是寂寞”。相信在排隊敲出這一行字的同時,許多人已經開始默默反省:自己是否已經無聊地消磨了太多的時間?誰說網民都是遊戲成癮的非主流,有太多的反思作品在網路上流傳,大受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