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托

網托

“網托”,顧名思義,網路中的“託兒”。他們在股市論壇煽動股民買賣股票、到旅遊論壇為旅行社吆喝、去購物論壇為某款產品大唱讚歌,他們混跡於普通網民中間,把不明真相的網友忽悠得真偽難辨。“網托”是一種欺詐行為,讓信譽變成可疑,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公平競爭。他們為了使自己的網上店鋪信譽度排名靠前,找人或自己上網填寫諸如這個店的信譽特好、服務真不錯等虛假留言以吸引買家。對陌生商家,應注意其網址上是否提供詳細通訊地址和聯繫電話,必要時應打電話核實經營者的身份;保留當時的網頁作為憑證,萬一發生糾紛,也有據可依;儘量用第三方支付工具,以確保交易萬無一失。

簡介

網托網托

網路時代,很多人喜歡閒暇時間上論壇灌水,但與普通網友不同的是,有些人專門幫人發帖賺錢。就像房有房托,車有車托一樣,這些人受僱於商家,通過不同方式在網上為商家吹捧產品、誇大效果、拉攏人氣,被稱為“網托”。人們網上購物,已然習慣於先看看網友評價再做決定,這時,網托發揮的效果往往比廣告還要好。

職業要求

“網托”的基本要求是:家中有電腦,可以上網,會基本的上網和發帖。工作很輕鬆,只要每天抽出兩個小時,在各大網站上發布推銷內容的帖子即可,內容也由公司提供,基本上一天的工作量在50條左右。如果公司有特別的要求,工資待遇會相應提升。

當然,雖說“網托”這個職業入行簡單得很,不過也非人人都能做得好,一是要有出色的文筆,其次是心理素質要過關,三是要有大量的“馬甲”。哪天不幸被網友識破了,換個馬甲又能繼續上路。

危害

忽悠網民消費

都說口碑好的商店更可信,但是在網上就未必是這么回事了。一個月前,網友“小梅”在一家網店購買了一雙休閒鞋。當時為了保險,她還特意按著朋友的建議找了家網友留言多、排好評榜前幾位的店鋪。價錢倒是挺低的,但穿了不到一個月,鞋子就壞了。“後來再去找那個店鋪,發現它已經消失了。經過分析,那些所謂的消費者評價也多半是假的”。

消費者被騙自然很生氣,多數同行對這種雇托炒作的做法也不認同。在網上開店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在網上很多地方都有“託兒”的身影,假書評、假留言等都是出自他們之手。他們為了使自己的網上店鋪信譽度排名靠前,找人或自己上網填寫諸如這個店的信譽特好、服務真不錯等虛假留言以吸引買家。

更有甚者,兩個網上店鋪的店主協商好相互填寫信譽好評,這樣的情況多出現在新開的店鋪中,他們其中一家先扮成買家在另一家店進行交易。他們並不是真正進行商品買賣,而是做樣子,為的是等按程式交易成功後,假買家在留言欄里填寫好評,為另一個賣家增加好評數量。

網路信譽危機

網托使得網路信用降低網托使得網路信用降低

“網托”是一種典型的欺詐行為,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公平競爭。就“網托”現象,某大型購物網站的總監表示,“網托”的存在嚴重地擾亂了正常網上交易,長期下去不僅會造成買家對網上購物誠信度的懷疑,還嚴重影響了進行正常交易的那些店鋪,失去了平等競爭的意義。如果連消費者“自己”的評價都不可信,最終損害的還是網路購物本身。

他說:“網托對老實人衝擊太大。老老實實做生意、真正以服務和誠信贏取好評的網店,一個月下來也就只有十幾二十條好評,網托一天就能積累這么多。要是老這樣,等於逼老實人去騙人,消費者也不會再相信網上評價了。” 信譽度問題一直是網路購物中最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網上消費的質量。

管理

管理困境

到目前為止,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例如,按照現行的規定,相關部門一般只受理商品出現的質量問題的投訴,至於因輕信留言受騙的投訴,職能部門都難以受理。而且從現實操作的角度而言,要證明不實留言和商家間存在利益交換關係也是很困難的事。目前工商部門只受理商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投訴,因輕信留言而受騙的投訴,工商部門和法院都不會受理。

管理建議

對於層出不窮的網托,已經有消費者建議留言評價也要實行“實名制”。首先,登錄用戶實行實名制,每個身份證號惟一對應一名網民。從用戶註冊起,就建立“信用指數”,並設立一個標準,一旦超過最低標準自動封號。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網托”的評論和惡意點評。

建立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可信任的評價機構也是一個辦法。網友發布的評論自動轉到第三方,由第三方確認後才發布到網上。評價機構不但要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並安排客服人員實地走訪,確保信息的完整和翔實;還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網民和網站都要對不實的評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識別預防

1.留心“IP位址”和“信用積累”。一些“網托”往往會用同一個IP位址來跟帖,如果你發現跟帖中老是只有幾個相同的IP位址,那就要多留個心眼兒。

2.“吹噓風”。一些“網托”的跟帖評價內容常常會千篇一律,內容也較蒼白。

3.留好相關資料。對陌生商家,應注意其網址上是否提供詳細通訊地址和聯繫電話,必要時應打電話核實經營者的身份;保留當時的網頁作為憑證,萬一發生糾紛,也有據可依;儘量用第三方支付工具,以確保交易萬無一失。

4.慎對新店、新品牌的跟帖。跟帖只能成為判斷的標準之一,要想全面了解情況,可通過實地考察、熟人諮詢等方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