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紀檢

網路紀檢

”但蜂擁跟帖的網友,顯然沒有表揚周久耕的。 此時,傳統的媒體介入了對此事的報導,網上網下,周久耕一時成為名人。 當“天價煙”事件炒得正熱時,周久耕跟檢舉他的華閣一樣,銷聲匿跡了。

(圖)網路紀檢網路紀檢

面對網路監督功能的走強,中國政協委員施傑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就此成立一個實體-“網路紀檢”,專門處理網路上反映的腐敗線索。政府可在網上設立專職的網路發言人,在市級以上紀檢、檢察機關等設立專門部門,對網路相關線索進行專業的收集、分析,按真實性、可查性、影響性分級管理,並設立網路發言人,及時在網上就調查情況答覆網友,保證渠道通暢,引導“網情”。

具體方法

一些紀委部門舉報網站,對於網上舉報,一般提倡實名舉報,要求詳細填寫聯繫方式。由於網路對參與者沒有任何限制和要求,有利於知情人員更大膽地提供線索。因此,網路舉報就應該發揮舉報隱蔽性作用,施傑建議,入門用實名,舉報用網名。也就是說,每個人進入網際網路世界,必須是實名的,每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話負責;同時,為了保護舉報者,可以使用網名或者匿名舉報,反腐機構必須答覆。為了保護網路有效信息,針對網路信息,除法律規定必須刪除外,任何個人或部門無權強令刪帖。

2009年1月初,人民網等進行網上調查,參與調查的網民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人選擇網路曝光。網路監督不該成為表面的盛宴,而需成為網路時代反腐敗的一支奇兵、一把尖刀。細想想,這不是廣大網民一廂情願就能實現的,若沒有體制內的力量幫扶,也無法實現。網民頻繁爆料監督官員的穿戴,一個最大的啟示就是:民間仍然存在強大的“反腐力”沒有被充分利用,這些立身於網路平台的力量一經釋放,將令反腐戰線獲得超強動力。紀檢部門實在應作些研究:在網路輿論洶湧的當下,怎樣與網民的反腐熱情形成互動,用好民間每一份力量,使其儘快進入體系反腐的常規渠道。

社會反響

(圖)網路紀檢紀檢部門

“網路反腐”要不要做,能做什麼,怎么做,從官員到專家,各有說法。

紀檢部門對網路線索非常重視,監察部和中紀委等機構都有很多部門監測這些線索,很多部門每天都有人在看,不單是舉報,還有很多建議-國家監察部部長、預防腐敗局局長。

最高人民檢察院一直高度重視網路監督,2008年專門組織力量收集編輯每日《涉檢網路輿情》和每旬《政法網路輿情》。網路監督工作的加強,將促進司法機關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童建明

“在中國,被打擊報復的舉報人絕對不在少數。網路給了民眾另外一個平台,讓更多貪腐瀆職官員暴露於陽光之下,卻將舉報者的風險和成本壓力降到最低。”上海律師嚴義明說,他十分理解網友華閣的退隱之舉,公開透明地披露公共事務,是政治文明的必需。他不認為官員的親屬組成、收入和消費項目屬於個人隱私。

被稱為“中國網路反腐第一人”的湖南株洲市委前紀委書記楊平曾感言,“離中南海最近的是網路,離網路最近的是百姓。”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認為,公眾很難客觀評價周圍的人和事,但在網路上,因身處陌生語境,人們卻可以大膽直言,形成合力,這是網路反腐的生命力所在。但金兼斌提醒公眾注意,在網路上發表言論,即使以反腐的名義,也應該尊重事實,多方求證,並為之負責。

中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紅宇也認為,網路不能取代真正的司法監督。網路監管是必要的,但網路監管既無裁判權,也不能超越黨紀國法。

“天價煙”事件

(圖)網路紀檢網路紀檢關於“天價煙”案

一名官員,抽的煙1500元一條,讓無數網民感到憤怒。這條“九五至尊”,沒有給南京市江寧區房管局原局長周久耕帶來“至尊”的運氣。2009年3月8日,周久耕被立案調查。正當不少人對此結果表示關注時,最先發帖揭露“天價煙局長”的網民早已銷聲匿跡。這個ID在天涯社區的最新一次登錄時間,定格在2008年12月19日13時57分。不少記者給他留言,都沒有得到回覆。華閣的最後一篇主帖,正是關於周久耕的。這篇題為《贊一下那個要處罰低價房局長了,看人家抽的煙》的帖子,發表於2008年12月14日凌晨2時。此前,2008年12月10日,周久耕表示,他將聯合物價部門,查處某些降價樓盤。此言一出,馬上激起民憤。華閣援引周久耕的原話,稱其查處低價房,是為了防止爛尾樓的發生,“我要對老百姓負責”。然而,一張照片顯示,這位“對老百姓負責”的局長,抽的是南京捲菸廠生產的“九五至尊”香菸,1500元一條。在南京,這是一名下崗工人3個月的低保。華閣不無諷刺地說,“讚一個,這樣的幹部應該大力表揚。”但蜂擁跟帖的網友,顯然沒有表揚周久耕的。就在華閣發帖次日,這個帖子在天涯網成為精華帖,被加上熱帖標誌“紅臉”。一天之內,點擊量超過7萬,跟帖超過兩千。網友開動人肉搜尋,又有人發帖稱,周久耕先後換過勞力士、江詩丹頓、帝陀等名表,其座駕是一輛凱迪拉克。12月22日,天涯社區又將“天價煙”推薦為“天涯周報”的一周頭條。此時,傳統的媒體介入了對此事的報導,網上網下,周久耕一時成為名人。

“華閣隱退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怕打擊報復。”天涯社區的編輯應劍群說,他一直推動“天價煙”事件的報導。“將帖子加為紅臉,是因為周久耕很有關注度。華閣提供的名煙線索,也很有新聞價值。”但應劍群通過技術手段分析,又聯繫以往新聞,懷疑有煙廠煙商藉助此事炒作。他甚至設計了一個投票,看網友有多少懷疑此事源於商業炒作。相信炒作者只有兩成,而幾乎所有投票者都表達了對周久耕的憤怒。應劍群穿上一個“馬甲”,發帖指出該事件商業炒作的各種疑點,但很快遭到網友的批評甚至辱罵。“網路是個大筐,各取所需。”在天涯等網站上,並不是每一個檢舉喊冤的帖子都能得到編輯和網友的垂青。但當多方的關注聚焦到某事上時,有關方面不給個說法,似乎說不過去。和普通網友一樣,應劍群也期望“天價煙”事件能有一個像樣的說法。

當“天價煙”事件炒得正熱時,周久耕跟檢舉他的華閣一樣,銷聲匿跡了。記者們紛紛前往南京,追問事情進展。2008年12月26日,江寧區紀委表示,正調查周久耕事件,2009年元旦左右出結果。兩天后,周久耕被免職,理由是“擅自對媒體發表不當言論,存在用公款購買高檔香菸的奢侈消費行為”。隨著案情進展,網友和媒體披露,周久耕三處房產均超過100平方米。在面對媒體提問時,南京市市長蔣宏坤表示,周久耕涉嫌嚴重違紀,“已被立案調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