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心理病

網路心理病

青少年長期沉溺於上網,往往會導致精神障礙和異常等心理問題和疾病,統稱為網路心理病。其臨床表現為眼痛、腦漲、記憶力衰退,每天都必須有較長的固定時間在網上度過,否則會茶飯不思,睡不好。其病因是由於長時間沉湎於上網,精神極度興奮而造成。

概述

網路心理病網路心理病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迅猛發展與網民的日益增多,一種新的疾病——“網路心理病”正悄然滋生,導致青少年網路心理疾病,首先是青少年求知慾強烈,他們有著自發的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傾向。面對新事物———上網,他們當然會趨之若鶩。而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對一些不健康的網站和遊戲常常懷有好奇心,結果沉溺其中一發而不可收。其次,青少年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學習上,在人際交往時經常遇到阻礙與困惑;由於種種原因,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也多不融洽。於是,青少年們在網路中結交朋友,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情感、尊重和滿足感。

患有網路心理疾病的網民大致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最初的網路愚昧無知到最後的瘋狂,這期間都會經歷一個類似於一個人發育成長過程中的青春期,那就是青春期的騷動,我們現在姑且暫定名為“網路青春期的騷動”吧!

在經歷到“網路青春期的騷動”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網民都能自覺地調節自己所經歷的網路青春期的騷動,從而把更多的經歷放在網路創作和學習上,因而這部分人會與網路心理疾病背道而馳,遠離這類網路心理疾病。

但是,有些網民在“網路青春期的騷動”這個過程則無法克服內心的騷動,人格嚴重偏離正常,與他人格格不入,情感不穩定,常大起大落,易被激惹,對人情感膚淺甚至冷酷無情,自制力較差,容易發生衝動和不正常的意向活動等。嚴重的,會在外部條件的引誘下走上網路犯罪的道路。

現狀

據報導,國外青少年網癮的發生率在1.6%-8.1%,國內在2.4%-10%。一項調查表明,目前社會上上網主體為在校青少年,而這其中又有約50%在校生經常上黃色網站和上網遊戲、聊天、網戀,這些人上網時間長,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所以了解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及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非常必要。

行為表現

青少年的網路心理病要如何應對青少年的網路心理病要如何應對
網路病通常會出現以下心理:

1.依賴心理和網路成癮症

青少年是當前“網路一族”的主力軍,他們的自控能力、辨別能力較差,看到網路上形形色色的虛擬社會,很容易被深深地吸引進去。

2.孤獨心理和社交恐懼症

如若終日與電腦終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有感情的、身體的聯繫,就容易造成交往能力下降,產生緊張、孤僻和冷漠等健康問題。

3.矛盾心理和網路焦慮症

網路無邊無際,瞬息萬變,青少年希望能掌握它、運用它,卻又容易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和無能,無法適應時會出現焦慮、苦悶和壓抑的情緒。

4.失范心理和網路散漫症

網路採用的是分散結構體系,具有不可控制性。青少年容易形成脫離社會規範的失范心理,甚至引起網路出軌行為。據介紹,國外“網路病”的患者中,已有相當數量的人精神失常,不少還發生了自殺悲劇。而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關鍵是預防。

原因

專家認為,一般說來,青少年沉溺於上網而不能自拔是由以下幾個原因所導致的。

首先,青少年有著天然的、自發的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傾向。面對新事物——上網,他們當然是趨之若鶩。上網聊天、交友、網戀無疑是青少年獲得理解的最好方式。而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對一些不健康的網站和遊戲常常抱著好奇心去看,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並且會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其次,由於在校青少年的學習壓力大,精神長期緊張。在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經常出現障礙與困惑。另外孩子和父母交流融洽的也不多見。這些導致青少年處於一種生理和心理苦惱期,精神長期受壓抑需要一條途徑加以宣洩。而上網無疑是較為理想的途徑。

再次,由於我國目前性教育滯後,青少年生理上趨於成熟,性慾望與日俱增。但性心理卻極為不成熟,對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極易受不健康的網站和遊戲的誘惑而不能自已。

症狀

青少年沉溺於上網,尤其是黃色網站,其危害性極大。首先會使他們迷失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世界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久而久之,會影響青少年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於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塑造。

其次,迷戀網路還可能使青少年產生精神上癮症狀。一旦離開網路,便會產生精神障礙和異常等心理問題和疾病。表現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舉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亂語,性格怪異。

如何應對

怎樣治療網路心理病怎樣治療網路心理病
1、父母應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精神關懷家長應該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關懷、理解與安慰。如家長可經常與孩子聊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尊重孩子的認知,滿足孩子對精神之愛的需求,就可以減少孩子上網的欲望。

2、積極採取措施轉移孩子注意力,將青少年的求知慾引向正確的軌道家長和老師應設法引導青少年的求知方向。從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心理特性出發,幫助其樹立起遠大的目標,培養其高尚的情操,加強其自制能力。如學校經常性地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長期主辦各種興趣小組,針對學生的特長與興趣,舉辦各種特色培訓班,積極鼓勵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有益的夏令營等。有意識地將青少年的視線從網路上轉移。

3、開展正常的性知識教育,消除青少年的神秘感和性苦悶家長和老師可通過適當方式,對其進行一些性知識的教育講解。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生理現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覺得不便談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學校應及時開設正式的性知識教育課,以消除青少年對性的神秘感和性心理苦悶。使青少年對性有個正確的認識,以消除其對黃色網站的熱衷。

4、青少年應加強自身的心理品質與控制力首先青少年應樹立一個堅定正確的奮鬥目標,以此為動力培養自己的控制力與忍耐力。加強自身情操的陶冶,對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積極與外部溝通,尋求父母老師朋友等方面的外部支持。

專家指出,有網路心理病症的青少年如想戒掉網癮,可有意識地轉移目標,如找本書看看,參加一些自己熱愛的活動。如不能立即戒掉網癮的話,可逐步減少上網的次數與時間。上網時,應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避免上黃色網站。如自己難以控制自己,還可讓家長參與進來監督自己。

5、家庭和學校應進行經常性溝通,建立起有效的監控系統,控制有上網癮的孩子的作息時間,以此構建一個良好的外部小環境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外部環境對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與發展有重大影響。而對於有上網癮的青少年來說,找心理醫生是必不可少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