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繆

綢繆

緊密纏縛;引申為糾纏;連綿不斷;情意殷切;形容纏綿不解的男女戀情;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繁密貌;深奧;古代婦女衣帶上的帶結。《綢繆》,《詩經·唐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晉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六句。所寫內容是關於婚姻的。《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基本信息

讀音

chóumóu

釋義

綢繆(綢繆)

緊密纏縛

綢繆綢繆
《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毛傳:“綢繆,猶纏綿也。”孔穎達疏:“毛以為綢繆猶纏綿束薪之貌,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纏綿束之,乃得成為家用。”《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孔穎達疏:“鄭以為鴟鴞及天之未陰雨之時,剝彼桑根以纏綿其牖戶,乃得成此室巢。”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鳴乎!夷氛斂而鷙藏,綢繆當先於未雨。”

引申為糾纏

蘇軾《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君子無黨,譬之草木,綢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連綿不斷

《文選·張衡<;思玄賦>;》:“倚招搖、攝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李善註:“綢繆,連緜也。”宋劉過《六州歌頭》詞:“悵望金陵宅,丹陽郡,山不斷綢繆。”

情意殷切

《與蘇武詩》之二:“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文選·吳質<;答東阿王書>;》:“奉所惠貺,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呂延濟註:“綢繆,謂殷勤之意也。”元張昱《醉題》詩:“情在綢繆歌《白薴》,心同慷慨贈青萍。”鄭澤《佩忍初來長沙即席奉贈》詩:“靈均餐落英,讌席聊綢繆。”

形容纏綿不解的男女戀情

唐元稹《鶯鶯傳》:“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你繡幃里效綢繆,倒鳳顛鸞百事有。”明沈德符《敝帚軒剩語·汪南溟文》:“汪暮年眷金陵妓徐翩翩名驚鴻者,綢繆殊甚。”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既而衾枕之愛,極盡綢繆。”

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

錢謙益《南京戶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非強兵無以備豫,非廣蓄無以養兵,此根本綢繆之至計。”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先事而綢繆,後事而補救,雖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清林則徐《飭府查辦防護圍基章程札》:“現在水雖消退,而夏令正長,大雨時行,必須早為綢繆之計。”參見“綢繆未雨”。

繁密貌

《文選·左思<吳都賦>;》:“容色雜糅,綢繆縟繡。”李善註:“綢繆,花采密貌。”宋鮑輗《襄陽行》:“今日何日春氣柔,東城騎馬花綢繆。”

深奧

《莊子·則陽》:“聖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陸德明釋文:“綢繆,猶纏綿也。又云:深奧也。”

古代婦女衣帶上的帶結

《漢書·張敞傳》:“禮,君母出門則乘輜軿,下堂則從傅母,進退則鳴玉佩,內飾則結綢繆。”顏師古註:“組紐之屬,所以自結固也。”
未雨綢繆
【出處】語見《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用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二回》):“況我家雖有預備,積儲幾倉,亦當未雨綢繆,要防自己饑饉。”
【解說】武王滅紂後,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監視殷遺民,號三監。武王薨,成王年幼繼位,由叔父周公輔政,致三監不滿。管叔等散布流言,謂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為避嫌疑,遠離京城,遷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與殷紂王之子武庚勾結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平亂後,遂寫一首《鴟鴞》詩與成王。其詩曰:“趁天未下雨,急剝桑皮,拌以泥灰,以縛門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詩有諷諫之意,望成王及時制定措施,以止叛亂陰謀。成王雖心中不滿,然未敢責之。
【釋義】綢繆:緊密纏縛,引申為修繕。
綢繆綢繆
【未雨綢繆】原指鴟鴞在未雨前,已修補窩巢。後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常用此語。
例如:1:鼴鼠是完全生活在地下的地鼠,它們擅長在地底挖洞,挖的不只一條,而是四通八達、立體網狀的坑道。要挖出這樣的坑道當然很辛苦,但一旦完成,就可以守株待兔地等食物上門。同樣在地底鑽土而行的蚯蚓、甲蟲等等,常會不知不覺闖進鼴鼠的坑道中,被來回巡邏的鼴鼠捕獲。鼴鼠在自製的網狀坑道里繞行一周(有時要花上幾個鐘頭),就可以抓到很多掉進陷阱的獵物。如果俘獲的昆蟲太多,吃不完的就先將它們咬死,放在儲藏室里。有人就曾在鼴鼠的儲藏室里發現數以千計的昆蟲屍體。先多花些時間,做好完善的硬體設施,未雨綢繆,這樣才有安逸清閒的日子可過。
2:一隻山豬在大樹旁勤奮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問它,既沒有獵人來追趕,也沒有任何危險,為什麼要這般用心地磨牙。山豬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險來臨,就沒時間磨牙了。
現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時候就不會慌張了。
原意:防患於未然的工作是絕對需要的。
說明: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未雨綢繆解釋綢繆:緊密纏縛.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準備.出處《詩經·豳風·鴟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清代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示例: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的。
近義詞備無患、防患未然反義詞臨渴掘井
英文Have not the cloak to make when it begins to rain.
典故1.武王滅紂後,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監視殷遺民,號三監。武王薨,成王年幼繼位,由叔父周公輔政,致三監不滿。管叔等散布流言,謂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為避嫌疑,遠離京城,遷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與殷紂王之子武庚勾結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平亂後,遂寫一首《鴟鴞》詩與成王。其詩曰:“趁天未下雨,急剝桑皮,拌以泥灰,以縛門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詩有諷諫之意,望成王及時制定措施,以止叛亂陰謀。成王雖心中不滿,然未敢責之。
⒉“詩經”中有一篇標題為“鴟鴞”的詩,描寫一隻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鳥,仍然在辛勤的築巢,其中有幾句詩:“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說:趁著天還沒有下雨的時候,趕快用桑根的皮把鳥巢的空隙纏緊,只有把巢堅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後來,大家把這幾句詩引伸為“未雨綢繆”,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準備,以免臨時手忙腳亂。

賞析

《綢繆》描寫新婚之夜的纏綿與喜悅。詩借了“束薪”作象徵,用“三星”作背景,描寫了夜的過程,時光的流動,但新婚夫婦的纏綿卻是那樣深厚曲折。藉助內心的獨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長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動。

原文

詩經·唐風·綢繆
綢繆束薪①,三星在天②。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③。
子兮子兮④,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⑤,三星在隅⑥。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⑦。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⑧,三星在戶⑨。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⑩!

注釋

綢繆綢繆
①綢繆(音仇謀):纏繞,捆束。猶纏綿也。束薪:喻夫婦同心,情意纏綿。
②三星:即參星,主要由三顆星組成。
③良人:丈夫,指新郎。朱熹《詩集傳》:“良,夫稱也。”
④子兮:你呀。作詩的人,興奮自呼。
⑤芻(音除):餵牲口的青草。
⑥隅:指東南角。
⑦邂逅(音謝後):即解靚,靚,遇也,解,悅也。原意男女和合愛悅,這裡作名詞,指志趣相投,滿意的人的人。
⑧楚:荊條。
⑨戶:門。
⑩粲(音燦):漂亮的人,指新娘。

譯文

譯一:
把柴草捆得更緊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掛在天上。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這樣的好,讓我該怎么辦呀?
把柴草捆得更緊些吧,那三星正在東南角閃爍。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這樣好的良辰美景,讓我該怎么辦呀?
把柴草捆得更緊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掛在門戶之上。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燦爛的人呀。你呀你呀,你這樣的明麗,讓我該怎么辦呀?
譯二:
把柴草捆緊些吧,抬頭看天空中的那三顆星星,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讓我見到如此美麗的人兒,你呀你呀,該怎么對待這美麗的人兒啊!
把柴草捆得緊些吧,抬頭看那三顆星星在天空的一角,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讓我們有如些美麗的相遇,你啊你啊,該怎么對待這美麗的相遇?
把柴草捆得更緊一些吧,抬頭看上去,那三星高高地掛在門戶之上,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讓我看到如此燦爛的人兒,你呀你呀,你這樣的明麗,讓我該怎么辦呢?
譯三:(蒲小鳳譯)
柴草捆緊些吧,三星高高已掛在天空。就在今日之日,就在此時此刻,
遇到這個男子.可是你啊,你啊,遇到你叫我怎么辦才好?
柴草捆緊些吧.三星高高已掛在東南。就在今日之日,就在此時此刻,
我們相遇在此,可是你啊,你啊,這樣的邂逅叫我怎么辦才好?
柴草捆緊些吧.三星高高已掛在門戶。就在今日之日,就在此時此刻,
見到美麗的你,可是你啊,你啊,面對你美麗的容顏,我該怎么辦才好?

賞析

綢繆綢繆
學者們認為跟婚禮有關,是因開頭有“綢繆束薪”四字,“綢繆”二字很好理解,纏繞狀,亦可引申為纏綿,“束薪”原本也很簡單,就是紮起來的柴火,但學者魏源認為,它是一個比興,古代娶嫁燎炬為燭,少不了要用乾柴即“薪”,因此,《詩經》里所有關於娶妻的詩,都以“析薪”暗示。
他說得底氣十足,可這個“因為——所以”,實在有些牽強,一個有婦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時,沒準就會想起自家老婆的溫柔,只要他這么一動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為什麼“束薪”不可以是實指呢,假如你早幾年去過北方,或者乾脆就是個北方人,一定會對北方原野上那些露天的柴垛留有印象,《綢繆》是“唐風”中的一首,“唐”地即今山西臨汾到 太原一帶,我問過老家在當地的朋友,都說小時候不但見過柴垛,還有草垛,麥秸垛等等,秋天裡孩子們的一大樂趣就是抽來點著,蒼色清風裡那一團火光,遠遠地望過去甚是壯觀。
先把那些淘氣的孩子撂下,重新回到遠古,撇開名家們甚是篤定的注釋,只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看那些字眼,是另一種場景,觀眾消失,背景隱退,連時空的參照都沒有,我看到的,是無盡 洪荒里的一場邂逅。在那個於史無載的黃昏,在誰家沉靜的柴垛前,在三兩小星的注視下,起初不經意的他和她,猝然間打了個照面。
遇見陌生人,不見得就有什麼特別意義,我們每天都要見到那么多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即使有搭訕與寒暄,轉眼就忽略不計。若是有人讓你驚疑於這場“遇見”,讓你有一種需要追根究底的不真實感,一定是這個人身上具有的某種化學元素,改變了“遇見”的形態。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這是內心的歡喜在呼喊。在見到你以前,沒有任何預兆,我像往常一樣,準備度過一生無數日子裡的一個,清晨,正午,黃昏,這一天眼看將盡,我卻在這光陰的拐角處,在這平凡的柴垛前,遇見你。
說起來是如此的輕飄,不過是兩個人湊巧走到此處,抬抬腳的事情,可是在生命里,卻是那樣的不容易,幾米有言:“我遇到貓在潛水,卻沒遇到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卻沒遇到你。我遇到夏天飄雪,卻沒遇到你。我遇到冬天刮颱風,卻沒遇到你。我遇到豬都學會結網了,卻沒遇到你。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卻遇不到平凡的你。”是啊,潛水的貓,攀岩的狗,夏天的雪花,冬天裡的颱風,乃至會結網的豬,都是身外之物,而你,卻是一直盛放在我心中的那個人,好像一顆深埋已久的種子,在這一刻突然生根發芽結蕾綻放,一個“粲”字,傳達出那種不可方物的光華。
只是,假如這遇見的背景,是剛剛進入的大學,或者,是初次報導的新單位,或者,再庸俗一點,是父母長輩安排的相親宴,這個故事,都有延續下去的可能,“遇見”是一個序曲,後面更有轟轟烈烈的情節可以期待。可惜,都不是,他們唯一的時間的參照,是三兩小星,唯一的空間的參照,是齊整的柴垛,這空曠的背景,固然使彼此的戀慕更加純粹和令人感動,卻不具備持續發展的可能。
換成現代社會,有點像捷運站台的邂逅,當捷運緩緩駛來,隔著玻璃窗,你與對面的男子或女子四目相對,內心驚動,但又能怎樣,你上去,他(她)下來,猶如相逢於黑暗的海面上,擦出耀眼的火花,再重新投入到人流洶湧之中,消失於對方的生命里。
是這樣無根無由的愛意,多么讓人無奈,所以緊接著是這樣的嘆息: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自問,一種沒有出路的追索,“遇見”作為一個奇蹟已經發生,可是,奇蹟之後呢?縱然是如此幸運地遇見這樣一個你,接下來我又能怎么辦?

作者介紹

詩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編纂成書,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的。它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