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惡魔

綠色惡魔

綠色惡魔是德國的空降獵兵,成立於1935年,隸屬空軍,是傘兵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獵兵”原是獵人之意,至普魯士時期也指輕步兵部隊。

簡介

德國空降德國空降

綠色惡魔——空降獵兵德國傘兵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獵兵”原是獵人之意,至普魯士時期也指輕步兵部隊。空降獵兵成立於1935年,隸屬空軍,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後,在空軍一級上將克特·司徒登擴建培訓下,建立數個師級的傘兵部隊,參加了之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盟軍將德國的空降獵兵稱為綠色惡魔(Green Devils)。空降獵兵曾進行數次空降作戰,直到1941年的克里特島戰役,由於損失過大,希特勒下令禁止再進行大型的空降作戰,從此之後,德國傘兵在大戰中主要作為精銳地面部隊使用,還有進行幾次小規模的空降行動。納粹德國除了空降獵兵外,陸軍和黨衛軍皆有小規模的傘兵部隊,隸屬單位不同。戰後,納粹德國瓦解,東德的國家人民軍和西德聯邦國防軍皆各自擁有小型傘兵部隊;至兩德統一後的現代,德國擁有2個旅級的傘兵部隊。

成立背景

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他利用在納粹黨內的政治地位,大力提供戰爭資源與裝備給空軍子弟兵。德國建立傘兵部隊的概念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代,美國的威廉·米切爾準將曾提出自空中將士兵投入戰場布署的概念並在法國演習過,然而美軍高層對他的想法抱以懷疑,尤其是在後勤與物資的問題上 ;當時最早注意到傘兵潛在價值的是義大利和蘇聯 ,由於義大利在1920年代發明了固定拉繩式傘袋(static-line parachute),大大提升空投傘兵的戰術價值,使得傘兵在低海拔地空降時,降低在敵人炮火下的損傷和集中在更密集的空降地區。

赫爾曼·戈林赫爾曼·戈林

蘇聯則是第一個公開展示傘兵價值的國家,在1935年到1936年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演習;雖然技術有些生疏(早期蘇聯的空降軍部隊必須自運輸機TB-3的頂部出口離艙,爬到機翼上再跳下傘降),蘇聯還是勉強進行了1000名士兵的傘降演習。之後,傘兵單位開始於各國創設並嘗試搭配傳統步兵的重型機槍和輕型火炮,而德國當時也有將領前往外國作為考察員(其中一名是赫爾曼·戈林),蘇聯的演習使德國官兵印象深刻(特別是戈林),獲得機動戰的新式想法,並在本國開始訓練小型的跳傘戰鬥部隊。

到了1935年納粹黨獲得政治大權後,成為普魯士總理兼內政部長的戈林下令成立一支特別警察單位,由警察少校瓦爾勒·威克(Walther Wecke)指揮,威克少校在短短2天時間裡就集結400名保全警察和14名軍官,成立威克警察隊(Polizeiabteilung zbV Wecke),專門保護納粹黨黨員和打擊國內共產黨份子;7月17日,威克警察隊改名作威克地方警備隊(Landespolizeigruppe Wecke z.b.V.),成為德國的第一支地方警備隊;12月22日,又被改名作戈林地方警備隊(Landespolizeigruppe General Göring),該單位之後在戈林的文職副手弗里希·傑科比(Friedrich Jakoby)指揮下進行了改名後兩年的常規警務工作,但戈林本意是產生一支能和德意志國防軍媲美的戰鬥單位。

1935年春季,戈林將戈林地方警備隊轉為德國第一個專職的空降部隊,並於4月1日將其取名作戈林將軍團(Regiment General Göring,RGG)(附帶一提,希特勒不久前才在3月16日開放徵兵制),他將其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於10月1日納入了新生的德國空軍中,並在同年於阿爾登格拉博(Altengrabow)地區設立臨時訓練場,招募志願者和培訓,德國有了第一支的德國第1傘降步兵營(1st Parachute Rifle Battalion),這支傘兵營的第一批成員未來會成為德國空降部隊的重要幹部。1936年1月29日,德國傘兵部隊正式成立。

建軍和訓練

德國空降兵德國空降兵

空降獵兵總指揮克特·司徒登與空降獵兵師長雷姆克即便凡爾賽條約中規定不得擁有空軍,但德國仍常以建立民用航空公司或娛樂為理由來建設機場、製造飛機,隨著希特勒的擴軍和1935年3月撕毀條約,其限制便已消失,德國開始組建空軍部隊;1936年2月,德國空軍於施滕達爾-伯斯泰爾(Stendal-Bostel)機場設立了傘兵訓練學校,由第1傘降步兵營營長—布魯諾·布羅依爾(Bruno Bräuer)少校負責統籌所有訓練和編組人員的事務,巴辛格(Gerhard Bassenge)少校則負責空降戰術的研發;自1936年11月5日起,傘兵訓練所規定所有士兵必須要跳傘6次以上才能獲得德國空軍的傘兵軍徽,並且要作2個月的嚴格訓練(1個月為體能訓練,1個月為跳傘訓練)。1938年,空軍少將克特·司徒登受命擔任空降部隊總監,負責接管和訓練德國傘兵,接管德國第一支的正規傘兵師—第7空降獵兵師(由3個團組成),司徒登和副手崔特那(Heinrich Trettner)整合空軍與陸軍的戰術和訓練、灌輸傘兵部隊對自身的榮譽感,在1939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時,於柏林正式校閱。在大戰前夕的1938年,德國企圖以武力兼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時,司徒登就已接到可能要以空降部隊協同作戰的指令;在發起行動前一刻,英法領導人與德國談判,希特勒兵不血刃的獲得了蘇台德的領土。然而,即使這次作戰行動取消,司徒登還是進行了一場動用250架飛機的空降演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