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藍皮書春季號

藍皮書同時指出,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三大因素,預計2011年投資將保持平穩增長,消費、淨出口增長速度將比上年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 藍皮書指出,從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巨觀經濟運行仍將保持增長較快、通脹可控的態勢。 2011年中國工業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減緩,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2.4%左右。

概述

中國社科院4月20日發布2011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藍皮書指出,儘管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但我國2011年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預計GDP增長速度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
從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的變化情況來看,2011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將分別增長4.3%、10.8%和9.2%,其中第一產業增長速度與上年持平,第二、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分別比上年降低1.4和0.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8%、56.0%和39.6%,其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分別比上年增加0.1和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貢獻率比上年降低2.4個百分點。 藍皮書同時指出,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三大因素,預計2011年投資將保持平穩增長,消費、淨出口增長速度將比上年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 2011年,在基礎設施財政性投資部分淡出、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十二五”開局之年地方投資積極性較高等不同因素綜合影響下,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平穩增長,增長速度將保持在較高水平。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341280億元,名義增長22.7%,實際增長17.6%。

藍皮書主要內容

藍皮書認為,在國家巨觀經濟景氣逐漸好轉、居民消費信心不斷回升等有利因素作用下,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8.3%,是本世紀以來僅次於2008年的第二高增長速度。但這些促進消費增長的因素在2011年將有所減弱,在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上年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下,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將適度回落。根據預測,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183070億元,名義增長16.6%,增速比上年降低1.7個百分點。 近幾年我國對外貿易正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2011年考慮到國內通貨膨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國際經濟復甦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預計我國外貿增長速度將有明顯回落。根據預測,2011年我國進口和出口增長率分別為24.4%和20.6%,增速比上年分別下降14.3和10.7個百分點,全年外貿順差為1670億美元,比2010年進一步減少。 藍皮書預測指出,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9%,創下1985年以來26年中的最高增速,也是1998年以來的13年中首次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7.8%)。預計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仍將繼續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兩者分別為9.1%和8.3%左右。 藍皮書指出,從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巨觀經濟運行仍將保持增長較快、通脹可控的態勢。為了實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通貨膨脹與調整經濟結構三者之間的合理平衡,當前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巨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同時,還把握好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的著力方向和組合力度。積極財政政策應向保增長、惠民生、促轉型、調結構的方向轉變,為促進長期經濟成長增添動力。穩健貨幣政策要把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的外幣政策等有效結合起來,在調整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的基礎上促進投資平穩適度增長,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應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巨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2011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要順利實現2011年的各項經濟目標,保持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必須處理好穩定經濟成長速度、抑制通貨膨脹與調整經濟結構的關係。當前,要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巨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藍皮書推斷,2011年,我國通脹壓力有可能繼續增強,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以抑制通貨膨脹,全年CPI有可能超過4%的預期目標。 藍皮書指出,自2010年5月以後,我國的物價總水平在一路走高,全年達到3.3%;PPI也逐季走高,上升的壓力越來越大。2011年1月,CPI達到4.9%,2月雖然與1月持平,但是造成通脹壓力增加的諸多因素並沒有減少,有些因素的作用還在加強。綜合來看,造成通脹壓力增大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一、流動性過剩。金融危機之前,我國貨幣發行增速加快,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在逐漸積聚。2011年1—2月,商業銀行貸款規模分別增長17.7%和17.9%,雖然比2009年和2010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還是超過預期。前幾年多發行的貨幣和大規模信貸資金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而且,美國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我國也造成很大影響。今後幾年,流動性過剩始終是造成通脹壓力的主要因素。 二、經濟成長速度偏快。2003—2010年的8年中,我國GDP的增速有6年在10%以上,“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1.2%。長期的經濟高速增長必然推動物價上升。 三、農業基礎不穩固。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勞動力素質低,比較收益差等因素造成長期以來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都處於緊平衡狀態,稍有波動就影響供給,使主要農產品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後這種趨勢還將長期繼續下去。 此外,工資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土地價格的上漲等推動產品成本和服務價格的上升;國際上一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快也是推動CPI走高的主要因素。 為此,藍皮書指出,除增加農產品供給、適當收緊流動性外,一定要控制好經濟成長速度,正確處理好穩定經濟成長速度與抑制通脹的關係。 藍皮書認為,經濟成長速度過快,需求旺盛,必然促使價格上升,形成通脹壓力,甚至出現嚴重通貨膨脹。如果把經濟成長速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需求較平穩,成本就會得到控制。現階段我國的潛在增長速度在9%左右,只要保持在8%—10%區間之內,通貨膨脹率控制在4%之內一般是可能做到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經濟增速能控制在8%—9%,通貨膨脹率控制在3%之內,那就是最好的結果,將是最理想的。 此外,還要處理好穩定經濟成長速度與調整經濟結構的關係,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決不能為了保年度的高增長速度而忽視經濟結構的調整,更不能為了保年度高增長速度而進一步惡化經濟結構。應該適當控制年度經濟成長速度,使其不要超出預期目標太多,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保持良好的巨觀環境。 2011年中國工業進入中速平穩增長階段

預計全年增速維持在12.4%左右

2011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 2011年中國工業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減緩,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2.4%左右。 藍皮書指出,2011年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增速將在震盪中下滑,在5月份達到最低點,然後開始逐步回升。從全年來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比2010年下滑3—5個百分點。 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第二季度有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然後第三季度有所回升。從全年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比2010年全年下滑2—3個百分點。 2011年工業製成品出口增速在3、4月份可能會達到高點,而到了5、6月份又會迅速跌到低點。月度同比增速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差距可能會達到20個百分點以上。從全年來看,工業製成品出口增速將低於2010年水平,差距甚至達到10個百分點。 藍皮書認為,2011年中國工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應在調低工業增速預期、維持工業平穩增長的基礎上,將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工業轉型升級作為工業經濟調控政策的重點。 首先,要調低工業增速預期。2003年以來,中國工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金融危機發生以前,中國工業增加值年度增速均保持在16%以上,甚至在處於金融危機恢復期的2010年,也達到了15.7%。然而,長時期的高速增長以後必然會伴隨一段時期的增速回落,這是經濟系統自我調整的需要。也只有這樣,中國工業才能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其次,要加快技術改造,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下一階段,技術改造的重點應當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二是用綠色經濟改造傳統產業。三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在技術創新方面,應重點支持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裝備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重點支持核心電子器件、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型製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最後,要努力推動企業兼併重組。2011年將是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最佳化產業組織結構的良機,政府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消除企業兼併重組中面臨的各種障礙,為企業兼併重組提供良好外部條件。二是提供國家援助,做好人員安置工作。應儘量減少兼併重組中造成的失業員工數量,而對於那些確實難以安置的人員,要制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幫助其實現下崗再就業。

我國環境稅開徵進程可能進一步提速

2011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中國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完成2020年的節能減排目標,必須採用包括構建環境稅收體系在內的多種措施。 藍皮書認為,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藉助於開徵環境稅來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已經被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方略而議論了多年。嚴格講,環境稅不是一個稅種,而是一個稅系。它是由多種有助於節能環保的稅組成,如燃油稅、資源稅等都可以納入該體系。有關環境稅的政策建議以至制度設計,已如井噴之勢。可以肯定,以此為契機,在我國,環境稅的開徵進程會進一步提速,有望於“十二五”期間變成現實。 藍皮書同時指出,資源稅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結構的調節作用也非同小可。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很重要一條就是要轉變“長期依靠資源、能源的大量耗用來賺取國際產業鏈中的微薄利潤”。目前,資源和能源短缺的約束,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之不可承受之重。資源和能源耗用的低價甚至無償開發利用狀態,使得其補償機制的建立尤為緊迫。 藍皮書認為,資源、能源的低價格是不合理的。依靠資源能源的大量投入來賺取國際產業鏈低端的微薄利潤是不能長久的。例如,煤炭表面上的開發成本很低,但若將其所隱含的資源、環境等成本納入其中,它的實際成本就會上升很多。資源稅就是具有將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外部效應內在化作用的一個楔子。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資源稅的改革被注入了三項內容,即擴大徵稅範圍、轉行從價計稅和提高徵稅標準。很顯然,資源稅改革到位之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一定是一種全新的資源稅。它所帶來的衝擊力,特別是對既得利益格局的衝擊力,並不亞於開徵一種新稅。 此外,藍皮書還指出,伴隨著經濟的回升向好進程和節能減排壓力的驟增,加之一系列有關限行、治堵的因素考量,現在已經到了將燃油稅費改革進行到底的時候。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燃油稅費改革一直被同時賦予兩個方面的改革任務:通過費改稅,規範政府收入行為及其機制;通過加大燃油消費負擔,降低燃油消費量並實現節能減排。但2009年1月1日啟動的燃油稅費改革所選擇的則是一種穩健而漸進的安排。在保持原有負擔不變甚至略有降低的條件下,將原養路費等6種費的負擔平移至新的燃油消費稅中。故而,它所帶來的僅僅是前一個目標——規範政府收入行為及其機制的實現。後一個改革目標——節能減排,並未隨之融入改革方案,從而仍舊是有待進一步推進的改革命題。 藍皮書認為,如果說那樣的選擇系基於當時的形勢或穩妥考慮不得已而為之,那么,在既有燃油稅費改革實績的基礎上,把以節能減排為主要著眼點的下一步燃油稅費改革推上實施軌道,不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絕對是兼收限行、治堵和節能減排功效並繞開種種制約因素的“一舉多得”之法。 2011年我國吸引外資將繼續平穩增長,預計增速達10%以上 2011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2010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實現恢復性增長,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057.35億美元(不包括金融領域),同比增長17.44%,遠高於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增速,仍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東道國。2011年1、2月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到100.3億美元和7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4%和32.2%,預計2011年我國吸引利用外資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行業和地區結構將進一步最佳化,全年增長速度能夠保持在10%以上。 藍皮書認為,從長期經濟發展趨勢看,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隨著全球經濟復甦而逐步恢復增長。可以預計,危機之後,國際貿易絕對數額還會增長,相對比例不會萎縮,全球化進程總體上不會逆轉,有些方面還可能加速,目前的基本分工格局難有大的改變,我國擴大利用外資仍有空間。 而且,製造業利用外資有望繼續實現增長。雖然2010年我國製造業利用外資增速低於平均水平,但有兩大因素決定了2011年製造業利用外資仍將保持增長: 首先,我國全球製造中心的地位沒有改變。雖然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明顯上升,對部分低端外資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中西部地區製造業正在快速崛起,重慶、四川、河南等傳統的內陸地區正在吸引新的投資投入,外資向中西部地區持續增長的勢頭仍將繼續。而且,中西部新興地區製造業外資的進入帶動了配套產業資本進入,實際總額遠大於東部沿海地區外資的減少量。 其次,我國製造業外資產業結構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2010年,吸引利用外資最多的製造業產業仍然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這些都是近幾年外資投向集中的產業部門,說明2010年我國以ICT技術、汽車製造引領的製造業外資性質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藍皮書指出,服務業將成為我國擴大利用外資的重要領域。我國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偏低,仍有廣闊增長空間。2005—2007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量中,服務業占比達到59%,其中已開發國家服務業外資比重為60%,而開發中國家服務業外資比重也高達57%。近些年,我國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雖然不斷上升,但2010年仍然只有46.07%,遠低於平均水平。 藍皮書認為,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已成為我國經濟成長的短板,必須藉助服務全球化的契機,放寬市場準入,擴大利用外資,引入新的市場競爭,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勞動、知識和技能相對密集的服務出口,將是擴大開放的重要內容。要高度重視和妥善處理服務業對外開放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特別在普遍服務問題和防止壟斷方面要加強監管,今後特別要加強對服務領域外資併購行為的監管能力,對重要產業中的大型外資併購案,要完善審查程式和加強控制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