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海綿

經濟海綿

經濟海綿是指在中國農村地區傳統上一直扮演著類似海綿的角色:當經濟景氣時,億萬農民工從這裡走出來,到城市中尋求財富;工作難覓時,家鄉也將重新吸納他們。在過去的若干年和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農村勞動力外出是解決農民就業和農戶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

(圖)農民工農民工

經濟海綿是指在中國農村地區傳統上一直扮演著類似海綿的角色:當經濟景氣時,億萬農民工從這裡走出來,到城市中尋求財富;工作難覓時,家鄉也將重新吸納他們。

簡介

(圖)經濟海綿經濟海綿

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尤其是出口業和建築業的低迷,中國官員擔心,如果返城農民工找不到工作,可能會引發社會不安定。對於大部分農民工而言,永遠呆在家鄉的小村莊顯然是一個讓人相當沮喪的選擇。

小村風景如畫但卻極其貧窮,當地唯一一幢混凝土建築就是由軍隊捐助的一座只有兩間教室的學校。用泥土修建的民宅里沒有上下水,陽光明媚的院子裡堆滿了玉米,骯髒不堪的街道上時時聽見驢叫。

這裡的老人們依靠在梯田上種土豆和糧食為生,靠每天看著孩子們玩耍打發時光。多數年輕的成年人都會離開這裡選擇到城裡謀生,想都沒想過還會再回來生活,有的甚至在春節都不回老家。

勞動大軍

20多年來,為了謀生就業,中國大量青壯年農民紛紛離開家鄉,湧入城市務工,1.3億的農民工“勞動大軍”在推動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用辛勤的勞動裝點城市,他們用堅忍的性格改變生活,為了讓腰包日漸飽滿,大多數人不惜放棄本該享有的勞動權益,乃至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就業形式

(圖)再次回到了城市,卻發現工作沒那么好找了再次回到了城市,卻發現工作沒那么好找了

2009年新年伊始,數量龐大的“返城農民工”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的就業問題幾乎牽動著政府、社會和企業的全部神經。
成千上萬名農民因金融危機遭遇就業難題。在2009年2月2日的國新辦新聞背景吹風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引用相關權威調查介紹,在中國1.3億外出就業的農民工中,有15.3%的農民工因金融危機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沒有找到工,推算起來,這一農民工群體人數約有兩千萬。

一農民工說,自己已經不大適應在農村生活。“家裡不像單位的宿舍,沒有暖氣,冬天冷得呆不住;自己種不來地,而且家裡的地早就全部承包給別人了,想種也種不了;在家裡呆久了,感覺特別不知所措,”他說,“再難我都要在城裡找到工作。” 他這樣“離崗不離城”的農民不在少數。記者在上海火車站隨機採訪了幾位返城農民工,他們相當一部分都是年前因企業停工、減員而回鄉,年後返城重新找活乾的。

上海“兩會”上,上海市人力資源勞動保障局的一位負責人向政協委員們坦言,由於企業用工簽約一般在2、3月份,再加上《勞動契約法》的實施,許多企業雖然在2008年處境困難,但要中途毀約違法、大規模裁員還有些顧慮。但是,等2009年農民工回家過完年後返城時,許多企業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表示“不要人”了。2009年2、3月份,大量返城的農民工需要重新就業,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外出與回流

(圖)經濟海綿經濟海綿

數據顯示,外出人群與未外出人群在性別結構、年齡構成、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而回流人群在人口學特徵方面更加接近於未外出人群而不是外出人群;回流原因的調查顯示:因外地就業困難而返鄉的被動回流呈上升趨勢,因個人原因或家庭原因的回流呈下降趨勢,以回鄉投資為目的的回流僅占回流勞動力的2.5%。雖然不乏回鄉創業的生動案例,但調查結果並不支持“創業神話”;雖然很多外出者曾經有過回鄉創業的夢想,事實上,絕大部分回流者回到了傳統經濟結構之中,返鄉創業只是個別現象;顯然,並不是所有的回流地都適宜創業;數據顯示,回流農戶的平均經濟水平明顯低於外出農戶,與未外出農戶不相上下;只要環境條件適合,一半以上的回流勞動力可能再次外出。
分析表明,靠農業生產的增長維持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靠鄉鎮企業的發展很難解決不斷增加的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在過去的若干年和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農村勞動力外出是解決農民就業和農戶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

透視金融危機下的經濟學名詞

金融風暴影響了世界的各個行業,政府以及民生大眾紛紛“自救”,一些有趣的經濟學相關的名詞開始走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