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分析方法

經濟效益分析方法

經濟效益分析法是傳統的邊際分析法的進一步完善或變種。當各個選擇方案的數量、目標遠不像利潤、生產率、費用等所表示的那樣具體明確時,經濟效益分析是一種選擇方案的好辦法。經濟效益分析是解決綜合性非程式決策問題的效益費用(成本)分析。

企業經濟效益分析的方法

企業經濟效益分析可以採用統計的、數學的等具體方法,這些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企業應該依分析經濟效益分析方法目的、企業特點以及掌握資料的性質和內容來決定。下面介紹幾種經濟效益分析的方法。
1, 因素分析法。把綜合性指標分解成各個原始的因素,以便確定影響經濟效益的原因,這種方法稱為因素分析法,其要點如下:
(1) 確定某項指標是由哪幾項因素構成的,各因素的排列要遵循正常的順序。
(2) 確定各因素與某項指標的關係,如加減關係,乘除關係,乘方關係,函式關係等。
(3) 根據分析的目的對每個因素進行分析,測定某一因素對指標變動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每一層次分析計算也稱為連鎖替代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影響一項指標的幾個相互聯繫的因素依次的把其中每一個因素作為變數,暫時把其他因素作為不變數,逐個進行替換,以測定此因素對該項指標的影響程度。根據測定的結果,可以初步分清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從而抓住關鍵性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改善經營管理的措施。因素的排列順序要根據因素的內在聯繫加以確定。
2, 結構分析法。結構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這種方法就是計算某項經濟指標各項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分析其內容構成的變化,從而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從結構分析中,能夠掌握事物的特點和變化趨勢,如按構成流動資金的各個專案占流動資金的總額的比重確定流動資金的結構,然後將不同時期的資金結構相比較,觀察構成變化與產品積壓的情況,以及產銷平衡定額情況,為進一步挖掘資金潛力之明了方向。
3, 動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是將不同時間的同類指標的數值進行對比,計算動態相對數藉以分析指標發展的方向和增減速度。例如以某年作為基準年,該年的某一指標定為100,將以後幾年的指標與該基準年的指標相比較,換成百分數,或者採用環比的方法以次來分析某項指標的變化趨勢。

經濟效益的五性分析

上面介紹的是分析經濟效益的方法,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一般從分析企業的收益性、成長性、流動經濟效益分析方法性、安全性及生產性來分析,這又叫做經濟效益的五性分析。
1, 收益性分析。企業收益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一定時期的收益及獲利能力,主要指標見下表:
企業收益性指標
收益性比率 計算公式
1,總資產報酬率 淨利潤/資產總額
2,所有者權益報酬率 淨利潤/所有者權益
3,毛利率銷售毛利/淨銷售收入
4,銷售利稅率 利稅總額/淨銷售收入
5,淨利潤率 淨利潤/淨銷售收入
6,成本費用利潤率 (經收益+利息費用+所得稅)/成本費用總額
7,每股利潤 (淨利潤-優先股股利)/普通股發行在外的平均股數
8,每股股利 支付普通股的現金股利/普通股發行在外的平均股數
9,股利發放率 每股股利/每股利潤
10,股利報酬率 (淨利潤-優先股股利 )/平均普通股權益
11,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股利潤
2, 流動性分析。企業流動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資金周轉狀況,是對企業資金活動的效率分析,為此要計算出各種資產的周轉率和周轉期,分別討論其運用效率。主要指標見下表:
企業流動性指標
流動性指標計算公式
1,存貨周轉率 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2,應收帳款周轉率 賒銷收入淨額/應收帳款平均額
3,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額
4,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固定資產淨值
5,總資產周轉率 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3, 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是指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也可以說是資金調動的安全性。企業安全性指標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償債能力狀況。一般來說,企業收益性好,安全性也高。但在有的情況下,收益性高,資金調度卻不順利。其主要指標如下:
企業安全性指標
安全性比率 計算公式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4,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
5,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 負債總額/股東權益
6,利息保障倍數 (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4, 成長性分析。企業成長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能力發展狀況。一個企業即使收益性很高,但如果成長性不好,也不能給以很高的評價,成長性就是從量和質的角度評價企業發展情況即將來的發展趨勢。其指標是將前期目標做分母,本期指標做分子,求得增長率。具體指標如下:
企業成長性指標
成長性比率計算公式
1,銷售收入增長率 本期銷售收入/前期銷售收入
2,稅前利潤增長率本期稅前利潤/前期稅前利潤
3,固定資產增長率本期固定資產/前期固定資產
4,人員增長率本期職工人數/前期職工人數
5,產品成本降低率本期產品成本/前期產品成本
5, 生產性分析。企業的生產性指標分析的目的在於要查明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人均生產經營能力、生產經營水平和生產成果的分配問題。其主要指標如下:
企業生產性指標
生產性比率計算公式
1,人均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職工數
2,人均利潤率淨利潤/平均職工數
3,人均資產總額資產總額/平均職工人數
4,人均工資工資總額/平均職工人數
上述企業經營的五性分析的結果可以用經濟效益的雷達圖表示出來。雷達圖的繪製方法是:先畫出三個同心圓,同心圓的最小圓代表行業平均水平的1/2值(或最壞情況),中間的圓表示行業平均水平,最大的圓代表行業平均水平的1.5倍(或同行業中的最好狀態)。把這個圓的360度分成五個區域,分別代表收益性、生產性、成長性、安全性及流動性。在五個區內從圓心開始以放射線的形式分別畫出相應的經營比率線,比例線的比例尺及同心圓的大小由該經營比率的量綱及同行業的水平來確定。在經營雷達圖上把一個財務決算期的該企業的經營比率都標出來,相互連線,形成一個多邊形。若企業某些指標位於中間圓以內,就說明該指標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這就是需要加以改進的點,應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若多邊形接近或低於最小圓,那說明企業經營狀況很惡劣,企業處境十分危險。若多邊形接近最大甚至超過最大圓,這就說明企業在這方面有長處、應該加以發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