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分析法

分析經濟效益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資金效益分析法、比較法、連鎖替代法、分項法,也叫結構分析法或綜合分析法,即根據影響經濟效益指標的各個因素作用大小給予不同的權重,根據各個因素的指標值和權重計算綜合效益指標,或反過來分析。

經濟效益分析法概述

經濟效益分析法是傳統的邊際分析法的進一步完善或變種。當各個選擇方案的數量、目標遠不像利潤、生產率、費用等所表示的那樣具體明確時,經濟效益分析是一種選擇方案的好辦法。
經濟效益分析是解決綜合性非程式決策問題的效益費用(成本)分析。

經濟效益分析的特點

經濟效益分析的主要特點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方案或系統的最終結果上,即根據每個方案在為目標服務時的效果,來權衡它們的優缺點。同時還要從效果著眼,比較每個方案的費用(或成本)。

經濟效益分析步驟的舉例分析

產品成本分析

按財務制度的規定,估算項目產品的年生產成本(包括人工費、材料費、製造費等)和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及相關財務費用),並提供計算生產成本的基礎;說明對生產成本產生負面影響的主要因素以及可採取的對策。

產品單位售價與盈利預測

根據產品的成本和市場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進入市場的單位銷售價格,並編制該項目五年內的產業化生產和推廣套用預測,包括收入預測、成本預測、利潤預測,上述預測分析要求列表計算。

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執行期內實現的經濟效益預測表 單位:萬元
累計銷售收入 累計淨利潤
累計繳稅總額 累計創匯(萬美元)
項目執行期內經濟效益預測分析表 單位:萬元
序號 項目名稱 2007年×月-2008年×月 2008年×月-2009年×月 合計
1 產品銷售收入
2 繳稅總額
3 淨利潤
4 創匯(萬美元)
4.項目投資評價
計算項目淨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

幾個經濟效益分析的方法

企業經濟效益分析可以採用統計的、數學的等具體方法,這些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企業應該依分析目的、企業特點以及掌握資料的性質和內容來決定。下面介紹幾種經濟效益分析的方法。

因素分析法

把綜合性指標分解成各個原始的因素,以便確定影響經濟效益的原因,這種方法稱為因素分析法,其要點如下:
(1) 確定某項指標是由哪幾項因素構成的,各因素的排列要遵循正常的順序。
(2) 確定各因素與某項指標的關係,如加減關係,乘除關係,乘方關係,函式關係等。
(3) 根據分析的目的對每個因素進行分析,測定某一因素對指標變動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每一層次分析計算也稱為連鎖替代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影響一項指標的幾個相互聯繫的因素依次的把其中每一個因素作為變數,暫時把其他因素作為不變數,逐個進行替換,以測定此因素對該項指標的影響程度。根據測定的結果,可以初步分清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從而抓住關鍵性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改善經營管理的措施。因素的排列順序要根據因素的內在聯繫加以確定。

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這種方法就是計算某項經濟指標各項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分析其內容構成的變化,從而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從結構分析中,能夠掌握事物的特點和變化趨勢,如按構成流動資金的各個專案占流動資金的總額的比重確定流動資金的結構,然後將不同時期的資金結構相比較,觀察構成變化與產品積壓的情況,以及產銷平衡定額情況,為進一步挖掘資金潛力之明了方向。

動態分析法

動態分析法是將不同時間的同類指標的數值進行對比,計算動態相對數藉以分析指標發展的方向和增減速度。例如以某年作為基準年,該年的某一指標定為100,將以後幾年的指標與該基準年的指標相比較,換成百分數,或者採用環比的方法以次來分析某項指標的變化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