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業經濟效益

運輸業經濟效益

運輸業經濟效益:以儘量少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消耗,提供安全與優質和價廉及方便與及時的運輸服務,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對運輸的需要。

簡介

以儘量少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消耗,提供安全、優質、價廉、方便、及時的運輸服務,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對運輸的需要。它包括:①運輸業本身的經濟效益;②整個運輸系統的綜合經濟效益;③運輸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即國民經濟效益;④運輸對社會的政治、文化、軍事、環境保護等無法用經濟價值來衡量和計算的社會效益。

考察方法

運輸業經濟效益還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①運輸生產活動的經濟效益,或稱運營工作的經濟效益,是運輸生產的有用成果對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的比較;②運輸建設活動的經濟效益,或稱運輸建設投資經濟效益,是運輸的有用成果對勞動占用的比較(見運輸業投資效益評價)。

考核指標

考核運輸生產活動經濟效益的指標有:①客貨運輸量和周轉量;②運輸質量;③能源消耗量;④運輸效率;⑤運輸收入;⑥運輸利潤;⑦資金盈利率;⑧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及加速率;⑨每千換算噸公里運輸成本及降低率;⑩運輸全員勞動生產率;?重大、大事故件數及降低率,死亡人數及降低率。
反映流通過程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有:①貨物送達時間;②在途貨物價值,或在途流動資金占用額。

考核方法

考核運輸經濟效益的方法主要有:①直接比較法。對運輸經濟效益的各項指標作實際與計畫的比較,今年與去年的比較,當前與歷史的比較,以及不同方案和不同措施的比較。②增量分析法。如增加運輸量後增加了經濟效益同時也增加了費用,兩者進行比較分析。在交通運輸建設方面,對新增加運輸成果(淨產值增額)與投資進行比較。③相關分析法。即聯繫相關部門的效益和費用,考察運輸業經濟效益。④動態分析法。考慮時間因素對經濟效益的影響,對今天的效益和未來效益的關係,過去效益和現在效益的關係進行分析比較。⑤評分法。採用百分數計分辦法,對經濟效益指標動態指數按照改善、持平、退步等三級來計分。⑥綜合分析法。指綜合分析評價,包括技術評價、經濟評價、社會評價、環境生態評價、能源消耗和資源利用的評價等。這種考核兼顧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近期效益和長遠效益,本部門效益和全社會的效益。

提高的主要途徑

提高運輸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有:①增加貨物、旅客運輸量,增加運輸收入。②降低能源和各種消耗,節省開支。③提高運輸效率,加速車、船周轉,縮短停時,提高車、船載重量,有效地運用運輸工具,增加運輸能力。④在運輸過程中防止貨損貨差和惡性事故。⑤採用新技術,加強智力開發提高職工技術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