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廢寶慶寺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個秋日,經過一座廢棄的禪寺時有感而作。全篇圍繞一個“廢”字落筆。前三聯寫景,具體描繪“廢寶慶寺”的荒涼與敗落,最後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寶慶寺衰敗的具體原因已不可考,它或許由於戰亂(如隋末之亂、安史之亂等)的破壞,或許是歷次佛、道鬥爭中的犧牲品,然而這無關宏旨。重要的是,作者借寫此廟之廢,抒寫了自己的時代和人生感慨。全詩由景及情,情調感傷,深沉地訴說了時代之感,身世之悲,令人讀之不勝悲涼。

作品信息

【名稱】《經廢寶慶寺》
【年代】中唐
【作者】司空曙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經廢寶慶寺
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
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
古砌碑橫草,陰廊畫雜苔。
禪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1]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個秋日,經過一座廢棄的禪寺時有感而作。全篇圍繞一個“廢”字落筆。前三聯寫景,具體描繪“廢寶慶寺”的荒涼與敗落,最後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
首聯寫寶慶寺的破敗,從總體上著眼。“黃葉”,點明季節當在深秋,“前朝”指寺的歷史久遠,可能是唐朝初年所興建,也可能更早些。這句寫秋天,勾勒出一幅蕭條、肅殺的景象,隱含身世之感,時運之嘆。下句“無僧”,指廟中無僧人住持,“殿”上加一“寒”字,更顯出寺的荒冷淒清,這句說寶慶寺的正殿十分荒涼。頷聯將目光由大殿轉向院中,通過寫兩種動物來反襯寺廟之“廢”。“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每當天晴日麗,水池中的烏龜出來自由自在地曬太陽,到了暮色蒼暝之際,仙鶴又飛了回來。“龜”、“鶴”都是長壽吉祥之物,在寫寺廟的荒廢時,特意拈出二者,頗有深意。一、借“龜”、“鶴”的壽命之長來襯托寶慶寺命運之短;二、說“龜出曝”把水池、松林作為棲身之地,說明龜鶴早成為這裡真正的“主人”,從對面見出寺廟荒廢已久;三、此詩首聯寫寶慶寺之“廢”,均為景語,第二聯寫“龜”、“鶴”的活動,一方面化靜為動,使全篇變得生動起來,另一方面又以動襯靜,以“龜”、“鶴”之活躍襯寺廟之沉寂。
頸聯繼續寫廢寺景物,以碑、畫兩個意象抒廢寺之嘆。“碑”在寺廟中通常用於刻經文或記載廟宇的沿革變遷等等,具有重大意義,冠一“古”字,加重了歷史的色彩,而今碑為亂草遮蓋,令人生無限感慨。“畫”即廟中壁畫,亦為廟內“聖物”,如今“畫”上又布滿斑駁雜亂的青苔,則寶慶寺之杳無人跡,廢棄已久,不言自明。
尾聯由景語轉入情語,直抒胸臆作結。“禪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人們心目中的淨土——禪宮寺院尚且破敗毀棄如此,那么在煩擾,污濁的塵世中,可悲可嘆的事情就更多了。
寶慶寺衰敗的具體原因已不可考,它或許由於戰亂(如隋末之亂、安史之亂等)的破壞,或許是歷次佛、道鬥爭中的犧牲品,然而這無關宏旨。重要的是,作者借寫此廟之廢,抒寫了自己的時代和人生感慨。全詩由景及情,情調感傷,深沉地訴說了時代之感,身世之悲,令人讀之不勝悲涼。[1]

作者簡介

司空曙 (720?-790?),唐代詩人。字文明,廣平(今河北永年縣)人,進士。曾隨韋皋在劍南節度使幕中任職,歷任洛陽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職,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寫身世羈旅之思、悲歡離合之嘆、常寄興山水,內容較單調、貧乏,但語言質樸,情深意婉。現存詩七十餘首,《全唐詩》錄其詩二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