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陽縣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

(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二是以項目建設和技改投入為重點,推進工業上總量、強質量,加快工業化進程。 六是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各位代表:
一、“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估價
“十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經濟之鄉、旅遊休閒新區、遵義衛星城市”的發展定位,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思想,搶抓機遇,加快“三化”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較好完成了“十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實力逐年增強。
2005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2%,比2000年增長57.96%,五年年均增長9.5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501萬元,扣除農業稅較上年增長18.85%,比2000年增長56.4%,年均增長9.36%;銀行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2.99億元和5.2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九五”期末的58.4:25.9:15.7調整為47.4:33.3:19.3。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產業化經營邁出新步伐。2005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4.66億元,比上年增長7.45%,比2000年增長18.1 %,年均增長3.39%。主導產業基地基本形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糧食產量穩定在25萬噸以上;烤菸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2005年收購菸葉15.89萬擔,創1998年“計畫種植、契約收購”以來最好成績;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6.6%提高到37.5%,建成畜牧養殖示範小區204個,養殖大戶9193戶;辣椒產量穩定在1.5萬噸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培育了惠樂、祥興、陽光、三旺、實心人公司和鄭場養殖協會、東山果樹協會、蒲場蔬菜協會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得以提高;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突破,被國家農業部和國家標準委列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達標縣、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合格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加大,五年有序轉移1.5萬人。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紮實推進,投入800多萬元,創建“四在農家”點65個,3000餘農戶受益,易地扶貧搬遷157戶724人,3.57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建成小康鎮2個,小康村18個。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路子邁開步伐。規模工業總產值從2000年的8266萬元提高到3.01億元,年均增長29.5%。實施了義庭公司、廣林水泥廠、油脂廠以及現有煤炭企業的節能技改,五年累計技改投入1.63億元,年均增長25.41%。引進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了煤炭資源的詳精查工作,探明可開採煤炭儲量5.06億噸,完成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的編制,2005年完成煤炭稅費580萬元,是2004年的1.5倍。循環經濟型重化工基地項目爭取取得重大突破。清溪河電站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專用公路開工建設。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旅遊業成為新的亮點。2005年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1%,比2000年翻了一番。旅遊工作邁出新步伐,完成了《綏陽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擠入全市“一點一環一線”旅遊發展規劃重點縣,成功申報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相繼開發了水晶溫泉、雙門峽、博雅苑等景區景點,完成了溫泉—雙河洞旅遊公路路基工程,成功舉辦了“中法文化年·綏陽洞穴周”和“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開園揭碑”活動,2005年累計接待遊客1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180萬元。交通運輸、房地產等其他行業消費活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比2000年增長84.9%,年均增長13.1%。
(二)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發展環境逐步最佳化。
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9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3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改建公路608.62公里,累計完成投資1.86億元,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900餘公里,柏油路面263公里,是“九五”期末的3.6倍。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完成了“四路兩橋一場”建設,南部新區初具規模;完成了解放中路、魁星樓、食為天蔬菜市場、白馬市場、政府商貿城等建設工程,啟動了東西門改造;以蒲場為代表的集鎮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建了保林、店子、溪源等一批農民新村,五年城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拆遷房屋15萬平方米,新建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26.3%,較“九五”期末提高了7.5個百分點;深入開展“省級平安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城市品位有所提升。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五年共爭取7334.96萬元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資金用於基本農田建設;投資2000餘萬元完成了後水河水庫、牟家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資1100餘萬元完成了鄭場清源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寬闊排洪工程;整修山塘水庫25處,完成“渴望工程”72處、“解困工程”69處、集鎮供水工程1處,3.56萬人和4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得以解決;完成煙(糧)水配套工程4200畝,新增人工增雨防雹炮點3個。生態建設成效明顯,累計完成沼氣池建設7000口,退耕還林8萬畝,封山育林和荒山綠化45.8萬畝,芙蓉江等流域綜合治理取得實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8%。電力通訊設施發展迅速,投資1億元完成了農村電網一、二期改造工程,全縣固定電話達到2萬門、行動電話2.9萬門,建行動電話基站48座,實現了鄉鄉通行動電話。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五年共實施科技項目19項,累計投入資金469萬元,“省級科技進步先進縣”連續五年通過複查驗收。順利通過“兩基”複查、“普實”達標驗收,4.2萬名學生享受330萬元的“兩免一補”,總計投入2824萬元,新改擴建學校108間,撤併中國小82間,完成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640戶享受了計生獎勵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從“九五”期末的9.31‰降低到7.17‰;投入資金2720萬元,完成了80間村級計生服務室、15個鄉鎮技術服務站、縣計生婦幼保健中心和縣鄉人口計生信息化建設。農村第一輪初保工作有序推進,完成了縣疾控中心和傳染病區建設,改擴建鄉鎮衛生院8間,成功預防了“非典”疫情,脊灰免疫和麻疹接種順利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生部檢查驗收。開通了數位化電視和農村黨員遠程教育,電視覆蓋率達85%。民眾性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蓬勃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83元,較上年增長8%,人均年增100元左右;規範和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地方崗位津貼和離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公職人員收入水平明顯提高。五年新增就業和再就業1.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兩個確保”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五年解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3萬人次,農村低保10.4萬人次,發放低保金602萬元,救助災民和特困民眾27.7萬人次,發放救助金790.5萬元,投入120萬元修繕民房820間,災民建房560間,完成了15個鄉鎮敬老院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四在農家”、“四民社區”、廣場文化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文化事業長足發展,榮獲了“全國先進文化縣”稱號。安全生產制度進一步健全,安全工作穩步推進。深入開展“環保世紀行”活動,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積極打造“平安綏陽”,社會保持穩定。完成了第一次經濟普查和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啟動了地方志續修工作。“四五”普法成效明顯。民兵預備役、雙擁、國防教育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得到加強,檔案、物價、質監、農機、民族宗教、人防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四)各項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實現“兩個100%”目標。農村稅費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稅全面取消,農村“三改革一化解”試點工作啟動。行政審批制度、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市政公用事業、財政體制、農村金融體制等各項改革取得突破。著力整治投資環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五年共引進項目47個,實際到位資金5.76億元。
(五)民主政治建設加強,行政能力不斷提高。
堅持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和向縣政協通報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及社會輿論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嚴格按“四制”要求認真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建立健全了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水平有所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成效明顯。大力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行政許可法》,依法行政工作有序推進。完成了行政村建制調整和縣界勘察工作,投入500多萬元,完成了70幢村級辦公樓建設,依法完成了村(居)委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村民自治創建,積極推進政務、村務、廠務、院務、校務公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
回顧“十五”以來的工作,我們在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要加快綏陽的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牢固樹立率先意識、機遇意識、拼搏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快節奏、高效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千方百計爭上基礎設施和優勢產業重大項目,把擴大投資作為驅動經濟成長的關鍵,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營造穩定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必須保持“團結務實、乘勢爭先”的精神狀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創造性的工作;必須以民為本,多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全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和各行各業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我縣建設,為綏陽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各界人士、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三化”水平不高;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基礎設施欠帳多;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就業和再就業矛盾尖銳,社會保障和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大;高中教育、農村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政府職能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一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富民強縣升位為目標,以“三化一強”為主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著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努力在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和教育、環境立縣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把綏陽建成“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經濟之鄉,旅遊休閒新區,遵義衛星城市”。
“十一五”期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和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7‰以內,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到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8:43:2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全局,按照“產業園區化、生產規模化、組織合作化、環境生態化”的思路,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在26萬噸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0%以上。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繼續按照“穩定糧油,主攻煙畜椒,培植藥和菜”的思路,實施“四種”工程,以設施農業為基礎,以基地建設為重點,以標準化為突破口,發展區域特色明顯、比較優勢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高效農產品產業園區,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測和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不斷提高主導農產品生產區域化、規模化、優質化、標準化水平,提高農村經濟成長效益。二是培植和扶持發展龍頭企業,積極支持農村專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加快發展,增強帶動能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利益機制,形成“建龍頭、帶基地、聯農民”的發展格局,力爭到2010年建成年產值6000萬元以上的國家級龍頭企業2個,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的省級龍頭企業4個,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市級龍頭企業5個。三是以科技服務和信息服務為重點,抓好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的管理和利用,鼓勵科技人員到農村領辦、創辦科技服務和科技示範基地,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網路,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健全農村市場體系。
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加快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和增收能力。以農村遠程教育、示範基地為載體,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和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為主的綠色證書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自主創業和增收能力。以實施扶貧非農培訓、“陽光工程”為重點,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構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服務、管理四位一體的新格局,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二、三產業,推進農村城鎮化。建立健全農民工動態監督管理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力爭“十一五”期間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新增2萬人以上。
以“四在農家”為載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遵循“規劃先行、農民自願、政府支持、穩妥推進”的原則,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沿207、303省道、旅遊景區,深入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推進農村“三清一綠”工程,繼續實施“一池三改”,新建沼氣池2萬口以上,著力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力爭到“十一五”期末,80%左右的農戶享受到創建成果。繼續抓好農民新村和貧困村的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五下鄉”活動和文明村寨創建活動,豐富農民民眾文化生活,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加快農村交通、水利、供電、通訊、廣播電視、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二)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促進結構最佳化升級,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
以循環經濟為載體,以大項目為支撐,圍繞能源、化工、食品、機械、建材五大產業,做大總量,提升質量,確保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
加大企業技改力度,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以節能技改為重點,通過技改貼息、產業扶持等鼓勵引導企業利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食品、機械、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企業科技創新步伐。力爭以祥興、油脂廠、實心人公司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4億元,以義庭、紅光、北辰為主的機械製造業年銷售收入突破3億元,以廣林水泥、興達建材、成功陶瓷為主的建材業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
推進能源工業建設,培育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水火互濟的能源工業,全力爭取綏陽循環經濟型重化工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加強與寶光集團、中佳公司的合作,加大現有煤礦的節能技改力度,重點抓好太白、寬闊、聯盟、清源、石場等五大重點產煤礦區規劃建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實現新增煤炭生產能力200萬噸以上,煤炭稅費1億元以上;進一步加大能源工業開發,新增發電能力59萬千瓦,其中鹼廠自備電源點裝機容量54萬千瓦,清溪河電站及其它小水電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力爭能源工業、化工工業年產值分別突破10億元。
以成本、質量管理為重點,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和手段,以成本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為重點,強化成本意識、質量意識、市場意識和企業文化意識,積極引進各類專業人才,組建、培養和鍛鍊一支懂經營、善管理、會服務、高素質的工業經濟管理隊伍,為工業經濟發展增添人才活力。
(三)以旅遊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服務業,推進第三產業加速發展。
圍繞“洞林山水、詩歌綏陽”這一主題,突出詩鄉文化特色和生態、休閒旅遊,按照“旅遊景區創精品,旅遊環境創優美,旅遊服務創品牌”的思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推進“七個一”工程,力爭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加速把旅遊業培育成綏陽後續支柱戰略產業,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
一是精心策劃、精心包裝、精心培育,著力打造旅遊精品。圍繞雙河洞、水晶溫泉、寬闊水原始森林等精品,培育綏陽—溫泉—雙河洞—寬闊水精品旅遊線路,以雙河洞—寬闊水—九道門旅遊區開發為重點,加快國家地質公園開發步伐,提升以龍橋、雙門峽自然生態風景為代表的生態觀光旅遊,以博雅陳列館、石房子、詩鄉詩歌為代表的詩鄉文化旅遊水平。同時,緊緊抓住207省道沿線農業觀光,提升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水平。二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招商引資推介等多種媒體和形式,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擴大知名度,搭建招商引資平台,開拓旅遊大市場。三是加強以景區景點生態環境保護和道路、賓館等為主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旅遊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建成溫泉——雙河洞——寬闊水——茅埡——旺草旅遊環線及接待中心,建成三A級以上景區3—4個,二星級以上賓館3—5家。四是抓好旅遊人才的培養、培訓和引進工作。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旅遊業管理和服務隊伍,提高旅遊管理服務水平。五是充分挖掘開發詩鄉文化,加強對民間文化的收集、整理、運用,把深厚的詩鄉文化資源與豐富的旅遊資源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豐富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儘快建成溫泉特色風情一條街,充分發揮旅遊對相關產業的牽引作用,推進旅遊產業化。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圍繞城鄉居民生活需求,大力發展交通、餐飲、娛樂、流通等傳統第三產業,加速發展以金融保險、信息產業、現代物流、中介、社區服務、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業,大力扶持各種行業協會,進一步完善、發揮行業協會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第三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力爭第三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
(四)以完善城鎮功能為基礎,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
以規劃為龍頭,按照“改造舊城、拓展新區、發展集鎮、建設新村”的思路,建立以縣城為中心,以207、303省道沿線鄉鎮為軸線,其它集鎮為支點、農民新村為節點的城鎮網路體系,打造“遵義衛星城市”,力爭2010年縣城人口達1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34%以上。
以“改造舊城、拓展新區、完善功能、增大容量”為重點,加快縣城建設。切實加快東西門兩大區域的舊城改造進度和南部新城的建設進度,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完善,加快推進縣城飲用水源項目、自來水管網改造、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垃圾中轉站、公廁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
堅持“小集鎮、大戰略”思想,突出抓好小集鎮建設。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規模適度、注重實效、保護環境”的原則,編制完成所有鄉鎮集鎮的總規和詳規,以產業為依託,把集鎮建設與支柱產業、市場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努力建設一批獨具特色、風格各異的小集鎮。同時在經濟基礎較好、人口居住集中的農村,規劃建設一批農民新村,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堅持“建管並重”,提高城鎮管理水平。把城鎮管理作為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以“省級平安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為契機,認真實施城鎮管理綜合執法,徹底整治城鎮環境衛生與秩序,進一步抓好縣城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營造“整潔、有序、文明、安全”的城鎮環境。
(五)以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為手段,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快速發展。
牢固樹立“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無項目不發展”的思路,以項目為抓手,力爭“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
構築順暢的交通網路。圍繞“兩縱三環六聯線”的公路骨架網路,力爭到“十一五”期末,全縣鄉鄉實現通油路,8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90%以上的村民組通公路,全面打通與鄰近鄉鎮村的聯線通道。重點抓好207省道綏陽—正安土坪二級公路改造,連線遵崇高速和303省道的太白—桐梓新站聯線建設,充分利用207、303省道,把縣鄉村三級公路接入周邊地區交通網路。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公路養護機制,提高公路通達能力,完成13個鄉鎮汽車站(場)建設。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以縣鄉村飲水安全、煙(糧)水配套工程、病險水庫治理為重點,完成後水河灌區節水工程、縣城防洪工程建設和水洋溪、杉木菁等病險水庫治理,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完成所有集鎮人飲工程,解決17.5萬人的飲水問題,實現縣城和集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農村衛生飲用水普及率達90%以上;健全水利設施管理體制,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認真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煙(糧)水配套工程、“沃土”工程和萬畝大壩建設與保護工程,搞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
完善工業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圍繞循環經濟型重化工基地項目,抓好水、電、路、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與“三線”企業的協調,積極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抓好蒲場—聯盟等煤礦礦區公路建設;建成“綏陽——旺草——寬闊——聯盟——梘壩——綏陽”35KV環形電網,為企業發展提供電力保障。
加大文教衛基礎設施投入。積極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投資辦學,力爭新建國小、國中、高中各1所,整合國防子校教育資源,擴大縣級職中辦學規模,完成所有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完成縣文化館、圖書館、拳擊培訓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改擴建工程,完成15個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及圖書館建設,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對接國家投入政策,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2010年完成所有鄉鎮衛生院的改造,50%以上的村衛生室達到甲級標準。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力度,推進“數字綏陽”建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經濟領域的套用,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提供多種信息產品和網路服務,積極發展以網路服務和電子商務為重點的信息產業,促進“三網融合”,實現信息網路資源共享,逐步構築現代信息大通道。
(六)穩妥推進各項改革,不斷完善各項體制,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框架建設,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尤其要加大對“三農”、教育、農村醫療、弱勢群體的支持力度。強化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部門細化預算和收支兩條線管理,積極穩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和預算外資金管理,努力實現增收節支。強化預算約束,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加強財政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完善政府償債機制,防範和化解財政債務風險。妥善處置不良資產,防範地方金融風險。
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認真兌現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三改革一化解”試點工作。穩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按照依法有償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建立徵用農民土地的合理補償機制,多途徑安置失地農民,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改進政府管理經濟工作的方法,真正把政府職能調整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創新人才管理、使用和分配機制,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建政務服務中心,促進行政審批制度化、規範化和法制化。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國家投資、招商引資、企業投資、民間投資、財政投入和BOT、TOT多種形式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努力盤活縣內銀行資金存量,拓寬投融資渠道,拉動經濟成長。廣泛開展政銀合作、政企合作,積極引導金融部門、融資性投資企業、民間資本投向煤炭、交通、城鎮基礎設施和教育、旅遊等領域。
深化投資環境整治。圍繞制度創新,重點抓好投資軟環境治理,堅決打擊和處理破壞投資環境的行為。完善機關效能、公開評議執法部門和行風評議制度,強化政府信用,進一步創優環境,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牢固樹立開放意識,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拉動縣域經濟成長的關鍵措施,搶抓一切有利綏陽發展的機遇,加強與四川、重慶及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探索資本、資源、技術、人才等多形式的合作路子,搭建互利互惠的共贏平台,力爭“十一五”期間累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
(七)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綏陽。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最佳化人才結構。以創建國家級科技進步先進縣為載體,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和套用力度,搞好科技示範,積極推進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整合教育資源,擴大高中教育辦學規模,切實解決高中教育瓶頸問題,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機遇,促進職業教育加速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到2010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以上,國中純入學率達9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45%以上。創新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促進人才隊伍結構最佳化;注重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和引進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繼續做好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把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有效開闢公益就業崗位,積極推進對外勞務輸出,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與再就業,“十一五”期間,力爭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繼續鞏固“兩個確保”,做好“三條保障線”工作,逐步擴大農村社保覆蓋面,逐步解決村幹部報酬偏低和養老保險問題。
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認真貫徹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確保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7‰以內;堅持“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管理機制和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度;認真落實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實施“少生快富”扶貧工程;以創建國家級優質服務縣為載體,完善縣鄉村三級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和流動人口管理網路;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強力推進出生缺陷干預,提高出生人口質量和婦幼保健水平。
積極發展衛生文化體育事業。以傳染病防治為重點,深入開展民眾性愛國衛生運動,紮實開展第二輪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發展方便民眾的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力爭到2010年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建設,建立完善衛生“三網路”,嚴防重大疫情的發生和蔓延。加強醫政管理,規範醫療服務市場。進一步鞏固擴大全國文化先進縣成果,大力發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和村鎮文化;強化文化市場管理,規範娛樂場所、文化音像市場、網咖經營秩序,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加強臥龍寺、石房子、公館橋等文化遺產的保護。進一步完善農村、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繼續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力爭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加強統計工作,提高經濟運行監測、預測水平。認真開展國防教育,切實加強人民武裝工作。重視加強老齡工作,維護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繼續做好物價、農機、質監、人防、民族宗教、檔案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工程,切實把退耕還林與基本農田、農村能源建設、後續產業發展、生態畜牧業發展等結合起來,解決好退耕農戶吃飯、燒柴、增收等長遠生計問題。積極推進國家生態示範區項目建設,加快綠色通道、綠色河岸、綠色家園建設,努力打造綠色綏陽。繼續抓好芙蓉江等流域的治理,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搞好水土保持,力爭治理水土面積23.5平方公里,到201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嚴格環保“三同時”制度,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強化“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堅持開發和節約並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社會。抓好礦產資源勘查的開發整治,依法查處無證開採、破壞性開採、非法轉讓礦權行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實現耕地占補動態平衡。
高度重視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進一步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機制,大力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把手”負責制,採取政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治理措施,有效消除安全隱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對藥品、食品、餐飲衛生等市場監管,保障民眾健康安全。進一步加強消防安全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城鄉消防安全環境。建立社會利益調處機制,依法處理征地、拆遷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加強信訪和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積極化解民間糾紛,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深入開展“法制下鄉”,全面實施“五五”普法,提高全社會遵紀守法水平。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創建“平安綏陽”。
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村寨、文明行業等各種形式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堅持以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為載體,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加快殯葬一體化改革步伐,破除封建迷信,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
加強學習,提高政府開拓創新能力。按照構建學習型政府的要求,加強公務員隊伍特別是領導幹部隊伍的建設和培養,著重增強廣大公務員隊伍的大局意識、排難爭先意識、銳意進取意識、艱苦奮鬥意識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培養幹部雷厲風行、敢闖、敢試、敢幹、敢冒、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作風,蕩滌無所事事、得過且過、瞻前顧後、四平八穩的不良習氣,在全社會特別是公務員隊伍中形成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開拓創新的濃郁氛圍。
規範行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全面落實《綏陽縣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要點》,大力推進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加大責任追償力度,提高政府依法決策、科學決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辦事水平。加強行政審批配套制度建設,落實後續監管措施。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專家諮詢、集體決策、社會聽證等制度,提高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規範和深化政務公開,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善謀全局,提高政府統籌協調能力。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堅持城鄉統籌,促進一體化發展。積極協調各方,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綏陽發展獻策獻力。
強化監督,提高政府廉潔自律能力。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完善重大事項報告和通報制度;認真按“四制”要求及時辦理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力爭辦結率、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100%;認真聽取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按照“有權必有責、有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的要求,大力推行首問負責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三、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2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5%和6.7‰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以上。
圍繞上述目標,2006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農村工作全局,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鞏固糧油煙畜椒等傳統支柱產業,確保糧食總量保持在26萬噸以上,烤菸收購15 萬擔以上,肉類總產量5萬噸以上,畜牧業產值增長10%以上;新增縣級以上龍頭企業3戶,確保產業化經營工作繼續處於全市領跑地位;繼續深入開展以“四在農家”為主的創建活動,抓好農民新村和小康村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強化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二是以項目建設和技改投入為重點,推進工業上總量、強質量,加快工業化進程。通過向內挖潛,向外招商,向上爭取,依託重點項目支撐,開拓一塊,著力培育特色優勢,提升一塊,加快結構最佳化升級,壯大一塊,力爭新增煤炭生產能力30萬噸,完成煤炭稅費8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8000萬元以上,增長25%以上。三是按照“旅遊景區創精品、旅遊環境創優美、旅遊服務創品牌”的思路,重點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資源的宣傳推介和人才培訓,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力爭接待遊客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7000萬元以上。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力爭第三產業增長20%以上。四是按照“改造舊城,拓展新區,發展集鎮,建設新村”的思路,加快南部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突出特色,著力推進207、303省道沿線集鎮建設;因地制宜,多元投入,切實抓好農村新村建設,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進一步推進“省級平安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提升城鎮管理水平。五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積極穩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進一步理順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300萬元以上;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事業單位活力。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切實改善和最佳化投資環境,力爭引資到位資金2.4億元以上。六是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七是以民生為本,抓好就業與再就業、社會保障、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安全和維穩等工作,構建和諧綏陽。八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能力。
2006年將集中精力抓好以下15項事關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項目和實事工程:
1、開工建設綏陽循環經濟重化工基地子項目1—2個,力爭完成投資1億元以上。
2、開工建設清溪河水電站,力爭完成投資8000萬元以上,啟動清溪河、芙蓉江小水電開發,力爭完成投資5000萬元以上。
3、加快寶光、中佳、友誼等7家煤礦和義庭、北辰、邦德、海紅、油脂廠等企業節能技改步伐,力爭完成技改資金8000萬元以上。
4、完成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和溫泉集鎮供水工程,投資282萬元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投資3000萬元以上實施煙(糧)水配套工程和烘房新改擴建工程;啟動後水河灌區節水改造和水洋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啟動縣城飲用水源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認真抓好縣城污水處理廠、縣城防洪建設項目的跟蹤工作。
5、投資403萬元完成洋川、風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420萬元完成12個貧困村扶貧開發項目,力爭3500貧困人口越過溫飽線。
6、啟動207省道綏陽—正安土坪二級公路改造,完成通鄉油路171公里、通村公路55公里,完成青槓塘汽車客運站建設,啟動鄭場、太白汽車客運站建設。
7、實施沼氣池4000口,啟動石漠化治理工程和雙低油菜基地建設。
8、完成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10 個,積極引進社會資金髮展高中教育,完成職高改造項目和圖書館建設。
9、力爭完成5間鄉鎮衛生院改造、新建20間甲級村衛生室、改擴建5個鄉鎮計生站;認真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啟動國家級優質服務縣創建活動,兌現貧困學生“兩免一補”政策。
10、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縣財政投入資金220萬元,啟動2個新農村試點建設,建“四在農家”創建示範點40個以上;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83座;新建移動基站40座,95%的行政村通行動電話。
11、加快縣城東西門兩大區域舊城改造步伐,完成南部新區各項工程建設任務;完成縣城殯葬一體化建設工程項目;完成蒲場綜合批發市場建設。
12、繼續抓好封山育林、配套荒山造林、芙蓉江流域、清溪河流域的生態建設和207省道綠色通道建設,確保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驗收。
13、加大與千山旅遊公司的合作力度,在正式合作協定簽定的基礎上,年內啟動實質性開發工作;完成水晶溫泉A級景區和星級賓館申報,完成溫泉—雙河洞旅遊公路建設,力爭旅遊綜合收入增長30%以上。
14、新增城鎮就業2800人,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5000人;啟動幹部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
15、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確保重點建設用地需要。
各位代表:乘風破浪正當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十一五”藍圖已經繪就,綏陽的明天必然更加美好。我們站在前人的肩上,也站在新的歷史起跑線上,我們身上的責任神聖而莊嚴,我們肩上的擔子任重而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綏陽縣委的領導下,同心同德,銳意進取,搶抓機遇,奮發圖強,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