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纓之會

絕纓之會

漢·劉向《說苑·復恩》 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冠纓,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後三年, 晉與楚戰,有楚 將奮死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後遂用作寬厚待人之典。

基本信息

故事

絕纓之會絕纓之會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經過艱苦作戰,平定了叛亂之後,大擺酒宴,招待群臣,歡慶勝利,名曰“太平宴”。正當君臣喝得盡興時,莊王把自己的寵姬許姬叫出來給群臣敬酒。突然吹來一陣大風,把大廳上的蠟燭都吹滅了,頓時全場漆黑一片。這時有一員武將因垂涎許姬的美色,加之趁著酒興,湊上去摸了許姬一把。許姬大驚,左手奮力掙脫後,右手順勢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纓。

許姬將纓握在手中,連忙告訴莊王說:“剛才敬酒時,有人乘燭滅欲有不軌,現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纓抓了下來,大王快命人點蠟燭,看看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傢伙乾的。”誰知莊王沉思片刻,卻讓人暫緩點蠟燭,然後對眾人說道:“今天大家都喝得這么高興,我看還是都放鬆放鬆吧,乾脆把頭盔帽子什麼的都摘下來,那樣喝得更痛快些。”蠟燭點上以後,酒宴重新開始,莊王照樣談笑風生,始終沒有追查那個冒犯寵姬的人。 許姬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席後,許姬埋怨莊王不為她出氣。莊王笑著說,人主群臣盡情歡樂,現在有人酒後失禮有情可原,如果為了這件事誅殺功臣,將會使愛國將士感到心寒,民不會再為楚國盡力,許姬不由的讚嘆楚王想得周到。

七年之後,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興兵伐鄭,前部主帥襄老的副將唐狡,自告奮勇帶百餘名士卒做開路先鋒。唐狡與眾士卒奮力作戰,以死相

拼,終於殺出一條血路,使後續部隊兵不血刃殺到鄭都。

論功行賞時,唐狡辭謝說:“絕纓會上,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捨身相報。”莊王聽後感慨萬千。

喻意

人們常用這個典故來表示寬宏大量,三國·曹植的《求自試表》里就運用了這個典故:“絕纓、盜馬之臣赦,而楚、趙以濟其難。”唐·陳子昂 《座右銘》:“ 秦穆飲盜馬, 楚客報絕纓。”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錢起》:“況賓無絕纓之嫌,主無投轄之困。”

虛構和漏洞

人們常用“絕纓之會”來表示寬宏大量。其實這個故事是戰國時代沒有發跡的策士們的瞎編,純屬虛構,存在很大的漏洞:一、蠟燭是後來的照明用品,漢朝時南越向中國進貢的貢品中有蠟燭,說明當時還是很稀罕的東西。春秋早期楚莊王時代,貴族晚宴用的是“庭燎”,是在木桿或竹竿上端纏上樹枝,浸透油脂,點燃後再大的風也不可能吹滅它。再說宴會時也不會只點一個庭燎,那是從廳堂一直到院裡,點成兩排,蔚為壯觀,怎么可能一下子都滅了?況且人家貴族晚宴自有職掌庭燎的人,這邊滅了那邊立刻就會點起來,不需要主人親自安排。這裡說“燈燭滅”,時代不對,生活場景根本就不了解,顯然是不懂春秋時代貴族生活的貧士在瞎編;二、我國貴族階級一直實行分餐制,如果真有莊王寵姬敬酒燈燭滅時遭人調戲,她只要站在原地不動,等“燈燭”再點著的時候自會發現色狼,甚至就站在原地喊一聲,大家立刻就會知道是誰如此膽大妄為。即使當時慌亂之中跑開,過後大家都會知道是在誰那裡出的事故,立刻就能發現犯罪嫌疑人,何必去向楚莊王告狀?大家都不瞎!這裡的漏洞在於編故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分餐制這一說,他還以為楚莊王請客還像在他家那個小屋裡幾個人圍在一張桌子上筷子亂戳呢!三、補充的故事中,“許姬”是個虛構的人物。許國是姜姓,如果楚莊王的寵姬里真有許國的美女,那她應該叫“許姜”。但是,楚莊王是不可能有許國美女的,因為楚國的國姓羋是從姜姓分出來的。《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皇祖伯父”就是楚國祖先季連的老大,季連是老六。這裡的“舊許”就是楚莊王時的許國,許、楚是一個老根上分出的兩支。而古代“同姓不婚”,楚國雖以蠻夷自居,貫徹華夏文化卻比中原諸侯還要堅決徹底,請查《左傳》《國語》,楚國沒有以姜姓為夫人、姬妾的。所以,補充的故事裡這個“許姬”更是虛構的。
總之,“絕纓之會”很可能是戰國到漢朝那些完全不知道貴族、宮廷排場的窮酸文士、策士瞎編出來的故事。編者就是為了向人們說明人君應該寬宏大量,不要為一個女人傷害了手下的大將。這個故事帶有明顯的性別歧視傾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