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是盆腔臟器從其正常位置向前或向下移位稱為盆腔臟器脫垂(POP)。傳統分類有子宮脫垂膀胱膨出和直腸膨出。現在對尿道膨出腸膨出、會陰脫垂越來越重視。嚴重的產傷導致的盆腔臟器脫垂,在產後已出現症狀。大部分的盆腔臟器脫垂是遲發性的,隨絕經年齡的到來發病率增加,症狀加重。由於出現盆腔臟器脫垂的婦女大都是經產婦,因而分娩損傷是發生盆腔臟器脫垂的解剖學基礎,偶爾可見無分娩史婦女發生子宮脫垂,這與盆底組織先天發育不良有關。絕經後發生症狀或加重的盆腔臟器脫垂,雌激素療法使用方便,在減輕症狀,減輕脫垂程度上有一定療效。

基本信息

概述

盆腔臟器從其正常位置向前或向下移位,稱為盆腔臟器脫垂(POP)。傳統分類有子宮脫垂、膀胱膨出和直腸膨出。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的症狀和體徵Ⅰ度脫垂婦女一般無不適,常在婦科檢查時發現。Ⅱ度以上盆腔臟器脫垂,根據脫垂的臟器不同,脫垂程度不同,有不同的症狀和體徵。開始共同的症狀是站立過久或勞累後陰道口有“塊物”落出,臥床休息後“塊物”自行回縮。以後脫垂症狀隨年齡增加逐步加重,“塊物”經手也不能回納。暴露在外的宮頸和(或)陰道壁長期與衣物摩擦,可出現潰瘍,伴感染有膿性分泌物。

流行病學

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婦女生殖道脫垂(POP)病人明顯增加,其發病率因時代、地區、人種、統計方法不同而報導不同。Olsen(1997)統計,1995年美國住院手術病人中,20%大於50歲的有分娩史的婦女因盆底鬆弛而手術。

奈及利亞NnamdiAzikiwe大學教學醫院1996年1月到1999年12月的手術病人中159人為生殖道脫垂,大於40歲婦女的人數是小於40歲的2倍大於40歲的婦女子宮脫垂和會陰脫垂年發病率3.75%比小於40歲組2.2%增加了1.7倍,P<0.05。會陰脫垂年發病率6.4%,而小於40歲組為0%。

1979~1997年美國住院病人,每年約20萬名婦女因生殖道脫垂住院。1988年16.5萬人,1979年22.6萬人。住院率從2.2‰降到15‰下降明顯(P=0.01),其中小於50歲的婦女從1.9‰降到0.8‰,P<0.001。但大於50歲反而從2.7‰曾加到3.3‰。

義大利絕經期研究組(2002)報導,1997~1999年義大利圍絕經期婦女子宮脫垂的年發生率5.5%(1182/21449),其中Ⅰ度占65.3%,Ⅱ度和Ⅲ度占36.5%。52~55歲和≥56歲子宮脫垂髮生幾率,分別是≤51歲婦女的1.3和1.7倍。

因子宮脫垂或陰道壁膨出而入院者,占10年中所收治的絕經期婦女的36.68%。資料說明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婦女生殖道脫垂髮病率明顯增加

病因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
盆腔臟器脫垂主要由於分娩產傷引起嚴重的產傷導致的盆腔臟器脫垂,在產後已出現症狀。大部分的盆腔臟器脫垂是遲發性的,隨絕經年限的增加發病率增加,症狀加重。

由於出現盆腔臟器脫垂的婦女基本上都是經產婦,因而分娩損傷是發生盆腔臟器脫垂的解剖學基礎,偶爾可見無分娩史婦女發生子宮脫垂,這與盆底組織先天發育不良有關無論盆底支持組織缺陷是由於產傷或先天發育不良,但是出現盆腔臟器脫垂症狀常常在圍絕經期,絕經後盆腔臟器脫垂症狀更為加重。因而雌激素在調節盆底組織張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發病機制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
已有足夠的研究及文獻資料證明支持子宮在正常位置的圓韌帶主韌帶骶骨韌帶上都有雌孕激素受體。支持尿道膀胱、直腸在正常位置的陰道筋膜、提肛肌及其筋膜也均有雌孕激素受體絕經後雌激素水平及其受體下降,在盆腔臟器脫垂的發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在盆腔臟器支持組織受體領域研究頗多。

年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研究:不論年齡、人種、產次、體重指數、是否絕經,子宮骶骨韌帶的平滑肌核均存在雌孕激素受體,而子宮骶骨韌帶的膠原、血管或神經元組織均未發現雌孕激素受體。所以子宮骶骨韌帶是雌孕激素的靶器官激素通過這種作用在盆腔支持中起作用。

通過免疫細胞化學染色並圖像分析,定量測定方法研究了55例婦科手術病人的提肛肌雌孕激素、雄激素受體(ERPR、AR)發現在提肛肌肌間質細胞發現ER,提肛肌筋膜有不同程度的ER、PR、AR表達,但肌纖維核的無ER表達在研究動物模型獼猴時發現,陰道旁附著組織由提肛肌和浸潤於肌纖維的緻密的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組成。組織中的纖維母細胞雌孕激素受體均陽性,並對激素均有反應。

郎景和(2003)等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半定量測定子宮的主韌帶和骶骨韌帶的雌激素受體,發現盆腔臟器脫垂的圍絕經期婦女血清雌激素水平和子宮韌帶的ER數值明顯減少,其減少與絕經年限的延長成正比郎景和的研究更有力的說明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與雌激素減少,盆底支持組織中ER減少有關。

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的組織學研究,集中在支持組織中的平滑肌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膠原蛋白的變化。

通過組織學研究陰道筋膜成纖維細胞的膠原蛋白合成和Ⅰ型前膠原蛋白mRNAs的含量,研究盆腔鬆弛病人的結締組織是否功能不全。結果顯示婦女隨著年齡增加,筋膜組織的細胞構成和成纖維細胞膠原的生物合成均有下降。而這2種變化與年齡和激素狀態有關,與子宮脫垂無關。子宮脫垂病人的成纖維細胞的生長、膠原蛋白的合成,呈現與對照組相同或輕度增加Makinen的研究說明,不是因成纖維細胞的生長、膠原蛋白的合成下降引起盆腔鬆弛,而是年齡的增長和雌激素的下降導致筋膜組織的細胞構成和成纖維細胞膠原的生物合成下降。

研究的結果與Makinen略有不同,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了盆腔臟器脫垂婦女的陰道筋膜、主韌帶、骶骨韌帶、圓韌帶的結締組織含量並與無脫垂婦女作比較,發現盆腔臟器脫垂婦女支持組織薄弱的關鍵因素是結締組織中的成纖維細胞減少,膠原蛋白含量增加。

通過表面張力測定術來衡量子宮骶骨韌帶復原(UsR)。發現,在有症狀的子宮陰道脫垂病人UsR明顯減少(P=0.02)。UsR與陰道分娩(P=0.003),絕經(P=0.009),年齡增長(P=0.005)相關。認為絕經後子宮骶骨韌帶明顯變細所含雌孕激素受體較少,UsR下降張力下降,促使盆腔的內臟脫垂症狀的產生。

通過transmission電子顯微鏡(TEM)觀察壓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臟器脫垂(POP)病人的子宮骶骨韌帶(U-S韌帶)、主韌帶,發現SUI和POP病人U-S韌帶、主韌帶的膠原蛋白在組織學上是相同的其平滑肌束較薄,排列異常;膠原蛋白新陳代謝活躍;膠原原纖維的直徑比對照組增粗了25%。認為SUI和POP組的韌帶的平滑肌排列和膠原蛋白超微結構明顯異常這些膠原原纖維缺少彈性,更易斷裂在組織修復中,膠原蛋白的變性可能導致了SUI和POP用免疫組織化學研究盆腔臟器脫垂病人的陰道前壁頂端組織發現脫垂病人的陰道非血管區平滑肌成分比對照組明顯減少,這種減少與年齡、人種、或脫垂的程度無關,圍絕經期脫垂婦女已明顯減少,絕經後未HRT的脫垂婦女減少最明顯。

綜上所述,由於產傷使得陰道壁組織的平滑肌成分減少,子宮骶骨韌帶、主韌帶在組織修復中,平滑肌束變薄,排列紊亂,膠原蛋白增生變性,因而盆底支持組織張力已經降低。這些變化是盆腔臟器脫垂的組織學基礎。隨年齡增大而增加,隨絕經期的到來,絕經年限的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筋膜組織的細胞構成和成纖維細胞膠原的生物合成均有下降盆腔支持組織的ER減少,這些變化進而加劇,導致了盆腔臟器脫垂的發生率明顯升高。

疾病預防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一種退行性疾患,應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第一、青年時期:做好計畫生育,避免多產;加強孕期產褥期保健,定期做產前檢查,孕期注意勞動保護,尤其懷孕晚期,應適當休息,不要參加過重體力勞動。用新法接生,及時處理滯產,難產,減少盆底損傷;產後注意休息,增加營養,做產後體操,做腹肌和提肛肌收縮鍛鍊。早下床活動,但不宜做過多過重的體力勞動,也應避免久站、久坐、久蹲。
第二、中老年時期:從中年開始做盆底肌鍛鍊,及時治療便秘、慢性咳嗽,適當控制體重,應儘量減少提重物和增加腹壓的鍛鍊項目。

臨床表現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診斷治療
1.盆腔臟器脫垂的臨床分期有不同的方法為盆腔器官脫垂作定量分期,國際上使用最普遍的是Baden1968年制定的定量系統。中國教科書上介紹的是1981年在青島召開的部分自治區“兩病”科研協作組的意見。這2種方法均以處女膜為參考點將任何膀胱膨出、直腸膨出、腸膨出、子宮或陰道穹隆的下降定量分度。由於該測量系統缺少可重複性和特異性,其術語在描寫組織脫垂位置時不夠精確1996年國際尿控協會(ICS)推薦盆腔器官脫垂量化分期法(POP-Q)。現將三種分期法介紹如下。

(1)中國分期法:1981年在青島召開的部分省、市、自治區“兩病”科研協作組的意見:檢查時患者平臥,在用力下屏時子宮下降的程度,將子宮脫垂分為3度:

Ⅰ度:輕型:宮頸外口距處女膜緣<4cm,未達處女膜緣;重型:宮頸已達處女膜緣,陰道口可見子宮頸。

Ⅱ度:輕型:宮頸脫出陰道口,宮體陰道內;重型:部分宮體脫出陰道口。

Ⅲ度:宮頸及宮體全部脫出於陰道口。

(2)Baden分級法:

0度:無脫垂。

Ⅰ度:脫垂組織位於坐骨棘和處女膜之間。

Ⅱ度:脫垂組織達陰道口。

Ⅲ度:脫垂組織部分出陰道口。

Ⅳ度:脫垂組織完全出陰道口。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圖1
(3)國際尿控協會盆腔器官脫垂量化分期法(POP-Q):該法將陰道分成6個位點和3條徑線,與處女膜的關係以厘米測量(圖1)。

點Aa:位於陰道前壁正中離尿道口3cm處,相當於尿道膀胱皺褶處。數值範圍-3~+3。

點Ba:位於陰道頂端或陰道前穹隆的陰道反折至Aa點之間陰道前壁脫垂的最明顯處。無脫垂時,該點位於-3。

點C:宮頸的最遠端,或全子宮切除後的陰道頂端。

點D:位於後穹隆,相當於子宮骶骨韌帶在宮頸的附著處;如宮頸已切除,該點省略

點Ap:位於陰道後壁正中離處女膜3cm處,數值範圍-3~+3
點Bp:位於陰道後壁向上軸線的最遠端,即後穹隆的陰道反折至Ap點的陰道後壁脫垂的最明顯處。無脫垂時,與處女膜的距離為3cm。

gh:生殖裂隙長度即從尿道外口量至處女膜後緣中線。

pb:會陰體高度從外陰裂隙的後緣量至肛門口。

tvl陰道全長,是當C或D處於完全正常位置時的陰道的最大深度的厘米數。

測量記錄方法按圖2所示3×3格表最後脫垂的分期按脫垂最嚴重計。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圖2

0度:無脫垂。點Aa,Ap,Ba,Bp都是-3。D相當於tvl的負值,C比D短2cm(圖3B)。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圖3

Ⅰ度:脫垂的最遠端為於處女膜上1cm。定量值<-1cm。

Ⅱ度:脫垂的最遠端為於處女膜外≤1cm。定量值≥-1cm,≤+lcm。

Ⅲ度:脫垂的最遠端為於處女膜外>1cm,<tvl-2cm。定量值>+1cm,<+(tvl-2cm);見圖4。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圖4

Ⅳ度≥:下生殖道完全翻出陰道口,脫垂的最遠端至少tvI-2cm定量值≥tvl-2cm;見圖3A。

2.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的症狀和體徵Ⅰ度脫垂婦女一般無不適,常在婦科檢查時發現。Ⅱ度以上盆腔臟器脫垂根據脫垂的臟器不同,脫垂程度不同,有不同的症狀和體徵開始共同的症狀是站立過久或勞累後陰道口有“塊物”落出,臥床休息後“塊物”自行回縮。以後脫垂症狀隨年齡增加逐步加重“塊物”經手也不能回納。暴露在外的宮頸和(或)陰道壁長期與衣物摩擦,可出現潰瘍,伴感染膿性分泌物

子宮脫垂對子宮韌帶造成牽拉盆腔充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墜感,站立過久或勞累後症狀明顯,臥床休息後症狀減輕。

膀胱膨出,可能發生排尿困難,尿瀦留,易發生膀胱炎,患者可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膀胱膨出多伴有尿道膨出,膀胱頸活動過度,常常發生壓力性尿失禁。

直腸膨出嚴重者有下墜感腰酸痛、排便困難、便秘也可出現壓力性排便失禁

腸脫垂,又稱為子宮直腸陷凹疝。常常表現為腰痛、盆腔壓迫感。由於引力作用牽拉囊腔內腸系膜,站久了下墜感加重由於陰道內有腫塊脫出,常感陰道不適性交困難並隨陰道乾燥而加重。

臨床上所見盆腔臟器脫垂往往不是單一的一種臟器脫垂,子宮脫垂常伴有膀胱和尿道膨出,直腸膨出和腸膨出。所以症狀也多種多樣,可以同時存在

併發症:

嚴重的膀胱膨出可合併雙側腎盂積水,甚至腎功能不全。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徵及輔助檢查可以明確診斷。該病隨絕經時間增長,發病增多且病情加重。

鑑別診斷:

與脫垂臟器相應組織的非產傷性器質性病變相鑑別。

檢查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
血常規、尿常規陰道分泌物檢查、激素水平檢測。

其它輔助檢查:

已有不同影像學方法用於顯示盆底解剖、支持組織缺陷、鄰近器官的相互關係。由於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至今尚無特異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超聲檢查磁共振CTX線檢查

Dietz研究顯示經大陰唇超聲可以定量檢查女性盆腔臟器的脫垂,其結果與國際控制協會的脫垂定量分期法相關性好。該方法適合於客觀評價手術效果。張永秀研究用經前庭B超動態觀察尿道膀胱和膀胱頸因盆底組織缺陷造成的解剖學改變,並確定了診斷婦女壓力性尿失禁的指標和臨界值超聲學診斷為盆腔臟器脫垂的診斷手術前後的評估提供了客觀依據。由於其對人體最安全,最價廉,最容易普及。

近來有許多文獻推薦使用磁共振(MRI)來輔助診斷POP。不同密度的軟組織,在MRI中可以區別MRI可以清楚地顯示盆腔臟器的脫垂和在腹壓增加時的盆底結構,可以定量測定膀胱膨出、直腸膨出、腸膨出、子宮脫垂、生殖道裂隙的大小,並可以作動態觀察測定。MRI可以對盆底結構的支持缺陷出的確切診斷。MRI改變了傳統的診斷方法,可用於指導手術方法。Kaufman認為,MRI在盆腔臟器脫垂的研究中有廣闊的前景只是其價格昂貴,難以普及。

通過CT檢查盆腔,可以顯示提肛肌的長度提肛肌裂隙的橫徑和長徑,閉孔內肌和閉孔外肌心。CT對發現盆膈肌肉和筋膜的損傷也提供了無創性的客觀的檢查方法。

金屬鏈置於尿道X線尿道膀胱造影,曾經是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影像學檢查的重要方法由於其有創性,已逐步被其他影像學方法所代替。Kenton試圖通過X線盆腔透視術中陰道造影測定盆腔臟器脫垂的位置,結論是否定的。因X線的檢查內臟必須要有造影劑反襯盆腔臟器脫垂涉及多種臟器,尚無使膀胱、小腸、直腸同時顯影的造影劑,在POP的診斷上,似乎前途不大。

治療

絕經期盆腔臟器脫垂治療儀
1.雌激素在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治療中的地位圍絕經期、絕經期後發生的盆腔臟器脫垂,與雌激素水平下降關係密切,雌激素在治療盆腔臟器脫垂中有重要作用。

(1)預防盆腔臟器脫垂症狀的出現:盆腔臟器脫垂早在妊娠後期、產後已存在,但是大部分婦女並無症狀Sze(2002)按國際控制協會標準統計,在孕36周46%(43/96)的初產婦已出現盆腔器官脫垂,陰道分娩後32%(13/41),或活躍期剖宮產者中35%(9/26)出現新的脫垂。但是絕經前大部分病人並無症狀這和育齡期婦女的雌激素水平有關。常有POP,但病人無症狀絕經後婦女,用HRT者,有盆腔臟器脫垂但出現症狀者少見。HRT可以預防其症狀的出現。其確切的預防效果如何缺乏可靠的統計學資料。

(2)治療和減輕盆腔臟器脫垂症狀:對於圍絕經期或絕經期後出現的盆腔臟器脫垂症狀如是輕度脫垂,經全身或局部雌激素使用症狀可以消失或減輕。

(3)手術前使用為盆腔臟器脫垂創造了良好的局部條件:中度以上的盆腔臟器脫垂,其陰道壁或宮頸表面長期與衣物摩擦出現的潰瘍必須使用雌激素,才能快速癒合。手術前使用雌激素有利於陰道上皮增生,增加陰道壁的厚度、結締組織的彈性、提肛肌及其筋膜的厚度和張力,有助於解剖層次的識別,減少對和縫合時可能出現的組織損傷手術前局部使用含雌激素的魚肝油比雌激素的片劑要好,因為老年人的陰道壁分泌物少,難以溶解乾藥片加以吸收。Theofrastous認為術前使用雌激素可以減少盆腔臟器脫垂矯治術後留置導尿管的時間。

(4)手術後使用有助於陰道創面的癒合:手術後繼續使用雌激素,有助於創面的癒合增加陰道上皮的抵抗力,減少術後感染的可能。手術後如無全身使用雌激素的禁忌證,以口服或皮膚使用較好,術後第一天即可使用。長期用雌激素,有利於鞏固手術療效。Grody(1997)主張患者術前至少使用雌激素6~8周,並保證終生激素替代,不然拒絕行盆腔臟器脫垂修補術。如有禁忌證,可以局部使用含雌激素和廣譜抗生素的油劑,以術後5天使用為宜,過早陰道上藥,可能引起傷口感染或損傷。

2.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的非手術療法輕度的盆腔臟器脫垂如無症狀一般可以不做治療。對於有症狀的輕度盆腔臟器脫垂,中重度者脫垂而不能勝任手術者,可以採用保守治療。

(1)藥物治療:

雌激素治療:絕經後發生症狀或加重的盆腔臟器脫垂,雌激素療法使用方便,在減輕症狀,減輕脫垂程度上有一定療效。因尿道膀胱脫垂引起的壓力性尿失禁使用雌激素療法報導較多在臨床使用中,有一部分子宮脫垂病人術前使用雌激素後,症狀消失、由Ⅱ度脫垂減到Ⅰ度脫垂。對於全身情況不佳,不能勝任手術者值得使用,以陰道局部使用為宜。對用雌激素有禁忌證者,可陰道使用不吸收雌激素,如含雌二醇二醚的普羅雌醇(更寶芬)(德國MERCK)軟膏

中藥:氣虛型,補中益氣湯加減腎虛型,大補元煎加減。徐巍報導,用未成熟的胡桃外果皮煎湯外洗,可以治療Ⅰ度子宮脫垂。其療效如何,還有待大量臨床實驗

(2)物理療法:仍襲用Kegel(1948)法:開始先坐在衛生間,在排尿時試圖中止排尿。開始先放鬆,然後夾緊兩腿把臀都向中間擠,直到能使尿液中斷找到提肛肌如把手指伸到陰道可感覺到提肛肌的擠壓。有3種不同的鍛鍊方法:

①快速擠壓法:儘可能快速地擠壓又放鬆。

②持續擠壓法:使勁擠壓持續達3~5s然後放鬆,再重複。

(3)逐漸擠壓法:先溫柔地擠壓全部盆底肌肉,然後逐步加強到儘可能強的地步待續數到5,放鬆,再重複。開始每天鍛鍊3~4次,每種鍛鍊各做10次每隔1周,每種鍛鍊的增加5次即每次做10-20-25……次。理想的鍛鍊是每天90~100次。在實行盆底鍛鍊時,必須放鬆腹部,呼吸正常。

(4)陰道支持器具的套用:治療子宮陰道脫垂的陰道支持器具稱子宮托(pessary),現代的子宮托品種多達14種國內已生產的有環型、球型、喇叭花型雙盤型。廖更新等報導使用新型的雙盤子宮托治療120例子宮脫垂,總有效率達99.6%,其中Ⅰ度和Ⅱ度痊癒率分別是47.4%,19.7%;顯效率52.6%,75.0%。對脫垂程度輕,患者認為脫垂症狀還未嚴重到必須手術的地步,可先於試用。此外也適於有嚴重合併症的不能勝任手術的患者、已經作過脫垂矯治手術,手術失敗或復發,對再次手術無信心者。

(5)針灸療法:針灸療法可以增加盆底組織張力,在減輕症狀減輕脫垂程度有一定療效。基本穴位:子宮足三里,如脾虛,加百會氣海三陰交維道腎虛,配關元照海大赫。針灸療法常常與中藥聯合治療,以取得更好療效。據報導,其短期有效率(3個月)96%左右。

3.絕經期婦女盆腔臟器脫垂的手術治療絕經期婦女的盆腔臟器脫垂的手術治療方法,與未絕經婦女不同之處在於:可以不保留生殖能力年齡過大者不必保留性生活能力。因此可以切除子宮,可以行陰道閉鎖術。TELINDE婦科手術學最新手術分類,將盆腔臟器脫垂的手術按盆膈的解剖缺陷分類

(1)前盆膈缺陷-陰道前壁脫垂的修補:陰道前壁脫垂的修補在技術上最具有挑戰性。鑒於陰道前壁修補術後有15%~20%的患者發生尿失禁,15%的患者膀胱膨出持續存在或復發,術前我們必須評估兩種重要的因素再決定手術方法

(2)中盆膈缺陷-腸脫垂及嚴重的陰道外翻:絕經後期子宮脫垂,隨宮頸脫出陰道口的陰道脫垂,可以是腸脫垂或直腸脫垂。術前必須充分認識是否腸脫垂。在糾正子宮脫垂的手術時,同時行腸脫垂糾正手術陰道頂端必須固定在圓韌帶、骶骨韌帶上,可以預防全子宮切除術後發生的陰道外翻及其脫垂。全子宮切除術後發生的陰道外翻或陰道脫垂常由於主韌帶和骶骨韌帶薄弱,不足以向上支持陰道頂端而發生。經陰道或經腹陰道頂端骶棘韌帶固定術是一種有效的重建陰道水平軸及恢復陰道位於骶骨中央位置的手術

(3)後盆膈缺陷-直腸膨出,會陰體組織缺陷:在陰道口能看到膨出的陰道後壁稱直腸膨出,若陰道後壁脫出陰道口甚至全部脫出至陰道外稱直腸脫垂。常與陳舊性會陰體裂傷同時存在。若伴有便秘或排便失禁則須手術陰道後壁修補術+會陰裂傷修補術已為婦產科醫生所熟悉,這裡要強調的是:

①在修補陰道後壁時,正確的尋找提肛肌,重建直腸陰道隔

②重建會陰體,使站立時陰道軸的上2/3呈水平位,下1/3指向前下方,上下兩段呈120°角。

(4)聯合盆膈缺陷-子宮脫垂、腸膨出、膀胱膨出直腸膨出:嚴重的子宮脫垂常合併腸膨出、膀胱膨出直腸膨出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陰道前後壁切除術是最合適的,也是國內婦產科醫生很熟悉的手術方式在手術前應當常規評估是否有隱性尿失禁的存在手術開始,應先作分段診刮,取子宮內膜作冷凍切片。手術中,在子宮切除後,應當設法預防腸脫垂的發生。在關閉腹膜前用手指伸入道格拉斯窩後部可移動的腹膜,了解後凹陷內是否有多餘的應切除的腹膜,如有,應當切除關閉腹腔時,縫線應當穿過兩側的圓韌帶和骶骨韌帶。如骶骨韌帶堅硬縮短骶骨韌帶有助於支持陰道穹隆,陰道縫合時,注意將宮骶韌帶縫合於陰道頂端。如陰道過寬,楔形切除陰道頂端後部。

聯合盆膈缺陷合併子宮附屬檔案腫瘤或其他疾病,必須經腹切除子宮附屬檔案時,在經腹全子宮切除術的同時,也可以同時修補陰道前後壁膨出。

如病人過於年邁或內科合併症不能勝任上述手術,是LeFort陰道閉合術,即部分性陰道閉合術的適應證以往都用於子宮Ⅲ度脫垂近來有用於子宮Ⅱ度脫垂的報導。LeFort陰道閉合術也可以治療子宮Ⅱ度脫垂合併陰道前後壁膨出,手術時間短,療效好,無失敗病例。如有壓力性尿失禁或會陰舊裂,術中可同時修補。注意陰道前壁的剝離面不能超過尿道膀胱連線部位,可以避免術後尿失禁的發生。

(5)人工合成材料在POP手術中的套用:所有這些手術對老年婦女而言均存在根本性問題:所有的修補手術至少有一點仍落在盆底已經受損的薄弱的失去彈性的筋膜和韌帶上,因此術後易復發。其二,陰道固定術,不論其固定在圓韌帶還是骶棘韌帶之上,都忽略了陰道前壁本身的疏松乏力。其三各種懸吊術不能解決膀胱體的脫垂問題。Olsen等通過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陰道穹隆脫垂的病人經腹、經陰道修補術後的復發,再次手術治療的比例高達29.2%,有的甚至為此反覆手術3~4次。從1986年起人工合成材料逐漸進入POP修復手術。最早用於SUI的尿道懸吊術近來用於陰道穹隆脫垂的固定和陰道前後壁膨出修補術時的植入加固。通用的材料是單股聚丙烯網。其優點:組織相容性好使植入後無組織反應,不易被排斥。張力強,不吸收,有一定的延展性和韌性。有一定大小的網眼,可以容納巨噬細胞,使組織能快速攀沿生長並減少感染髮生率為永久的盆底支持提供依託。輕巧,柔軟,順服不會容留細菌。臨床上已套用的有聚丙烯網吊帶聚丙烯網補片。

注意事項

正在抗凝治療和尿路感染者不能手術。

這些人工合成材料及其置放系統介入絕經期婦女POP手術,使手術更簡單易學,創傷更少術後復發率下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