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空間

絕對空間

由牛頓創立的穩衡體系——動者衡動,靜者衡靜。

闡述

絕對空間由牛頓提出。牛頓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假設之上。自從牛頓建立了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概念,人們從常識中感到這個概念似乎是非常正確的。然而在其後的兩百年間倍受質疑。《相對論》的出現徹底消除了人們關於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幻想。
空間 物體處在空間中,物體處在空間的一點上,物體運動時,對於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經過的空間不同,通常所說的‘相對空間’指的是物體經過的空間。物體經過的空間是空間的一部分,即‘相對空間’是空間一部分。
物體靜止時,物體存在空間中;物體運動時,物體存在空間中。由此知空間的存在與物體的靜止或運動無關。

無論靜止系還是運動系空間的各向都是平等的,以參考系的實驗物體為原點,一米的距離是相等的,靜止系內的一米與運動系的一米相同(指的是靜止系內的一米拿到運動系與運動系的一米相同)。靜止系與運動系的空間能夠通過一定的關係轉換也是因為兩者都是空間的一部分。
空間上的任一點是不動的。空間上一點,通過不同的物體描述可以不同。(物體可以是參考系。)例如在靜止系中運動經過10米遠的地方,在另一運動參考系看來可能就是100米。‘10米遠的地方’說的是終點,沒說起點。而這個10米與100米表示的是空間上的同一個點。正因為如此兩者才可以互相變換。
相對性原理,運動系與靜止系是平等的,運動系中的1米與靜止系中的1米相同。所謂一米

基本內容

1.萬有引力定律是支配宇宙一切物體的根本定律。
2.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大的,沒有邊界。
3.宇宙的無限天體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相互約束,維持宇宙的穩定。
4.宇宙是由上帝的第一推動下開始的,然後一成不變地運行下去。
5.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定律。

牛頓的絕對空間假設

牛頓對空間的理解是:“絕對空間,就其本性而言,是與外界任何事物無關而永遠是相同的和不動的。”
牛頓從絕對時空的假設進一步定義了“絕對運動”和“絕對靜止”的概念,為了證明絕對運動的存在性,牛頓還在1689年構思了一個理想實驗,即著名的水桶實驗
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作為他理論體系的基礎假設,卻在其後的兩百年間倍受質疑。特別是到了十九世紀末,奧地利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在他的《力學史評》中對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做出了尖銳的批判。

絕對空間以及絕對時間

(摘自《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27頁)。自從牛頓建立了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概念,人們從常識中感到這個概念似乎是非常正確的。從牛頓建立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概念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 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之間可以毫無關係的獨立存在。
2、 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完全可以與外界事物沒有關係的獨立存在。
3、 物質的運動可以僅僅與時間有關,或僅僅與空間有關。如萬有引力定律公式與時間沒有關係。或與空間和時間都無關。

愛因斯坦對絕對空間的反駁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通過《相對論》證明:空間是相對的,沒有一個絕對的空間;時間是相對的,時間與物質運動不可分離。
愛因斯坦的答案是:沒有絕對空間那樣的東西,也沒有絕對時間那樣的東西。牛頓的物理學基礎完全崩潰。至於以太,那是不存在的。
《相對論》的出現徹底消除了人們關於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幻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