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跏趺坐

結跏趺坐

坐法之一。即互交二足,將右腳盤放於左腿上,左腳盤放於右腿上的坐姿。在諸坐法之中,以此坐法為最安穩而不易疲倦。又稱交一足為半跏趺坐、半跏坐;交二足為全跏趺坐、大坐、蓮花坐,此為圓滿安坐之相,諸佛皆依此而坐,故又稱如來坐、佛坐。

意義

結跏趺坐結跏趺坐
結跏趺坐,意義極多,歸納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緣"。《瑜伽師論》卷三十中雲:"諸佛所許大小繩床草葉座等,結跏趺坐,乃至廣說。何因緣故結跏趺坐,謂正觀見五因緣故。一由身攝斂速發輕安。如是威側順生輕安,最為勝故。二由此宴坐,能經久時。如是威儀不極,令身速疲倦故。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儀,外道他論,皆無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端嚴。如是威儀,令他見己,極信敬故。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開許。如是威儀,一切賢聖同稱讚故。"換言之,即結跏趺坐,第一攝身輕安;第二能經久不倦;第三外道皆無;第四形相端嚴;第五為佛門正坐。此即所謂"五因緣"也。依"諸佛所許大小繩床草葉座等,結跏趺坐"句觀之,此坐系坐於床上、地上、座上等,即隨所有而坐,不另設施。《寶雨經》卷八所謂"隨敷坐",不外是也。所以 結跏趺坐,不一定坐於座上,坐於床上,甚至地上亦有之,昔如來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時,為吉祥坐,即在地上者也。現今佛像,結跏趺坐,皆在座上,即獅子座(詳下),原為後人虔誠敬心,特別設定。結跏趺坐,固可隨遇而安。(摘自黃現璠撰《印度佛教坐俗之研究》(上),載《掃蕩報》文史地周刊版第二十六期,1941年7月23日)
結跏趺坐結跏趺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