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加飯酒

紹興加飯酒

紹興加飯酒的飲用:最傳統的紹興酒飲法是隔水加熱至攝氏45度左右,最常用的酒容器是銅壺及錫壺,這種溫酒飲法,尤其適合最大宗的元紅及加飯酒,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喝法,因為溫熱後的元紅及加飯酒,最能提出酒香,也能增加酒的甘度,最重要的是飲用時暖人心腸,又不致傷胃。

簡介

紹興加飯酒紹興加飯酒
紹興加飯酒古稱“山陰甜酒”、“越酒”,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釀造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紹興即開始釀酒,南北朝時已很有名氣。梁元帝蕭繹(公元508年-554年)寫的《金樓子》 一書中記載,他小時讀書,“有銀甌一枚,貯山陰甜酒”。李白幾次到紹興飲酒作詩。他在追憶好 友賀知章的一詩里寫道:“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酒, 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典故:民間流傳著“簞醪勞師”的故事: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戰敗,越王勾踐釀造了許多佳酒獻給吳國 君臣。吳國伍子胥的軍隊駐紮在杭州灣的北岸,得酒狂飲,喝剩的空酒瓶堆積如山。越王勾踐牢 記奇恥大辱,經過十年經營,兵強馬壯,糧食充足,決心興師伐吳。出征前,百姓們前來送行, 紛紛進獻美酒犒師勞軍。勾踐為了能與三軍同飲,即將酒投江,眾軍民都俯身河畔,迎流而飲。 將士們勇氣倍增,個個奮勇殺敵,終於大破吳軍。越王投酒之河,就是現在紹興的“醪河”,又 稱“勞師澤”。

典故

民間流傳著“簞醪勞師”的故事:春秋時,越國吳國戰敗,越王勾踐釀造了許多佳酒獻給吳國 君臣。吳國伍子胥的軍隊駐紮在杭州灣的北岸,得酒狂飲,喝剩的空酒瓶堆積如山。越王勾踐牢 記奇恥大辱,經過十年經營,兵強馬壯,糧食充足,決心興師伐吳。出征前,百姓們前來送行, 紛紛進獻美酒犒師勞軍。勾踐為了能與三軍同飲,即將酒投江,眾軍民都俯身河畔,迎流而飲。 將士們勇氣倍增,個個奮勇殺敵,終於大破吳軍。越王投酒之河,就是現在紹興的“醪河”,又 稱“勞師澤”。
特點:色澤橙黃清澈,香氣芬芳濃郁,滋味鮮甜醇厚,具有越陳越香,久藏不壞的特點。酒液深黃帶紅, 透明晶瑩,有十分突出的芳香。糖分高於元紅酒,味醇厚,微帶鮮甜,具有色、香、味俱佳之 獨特風味。酒度為18度左右,總酸在0.45%以下,糖分在2%,屬半乾酒類。
工藝:紹興加飯酒是選用優質糯米、曲和鑑湖水為原料,採取獨特的工藝,用攤飯法精製而成。酒質醇厚,風味優美,是“紹興老酒”中佳品。
生產企業:中國浙江紹興釀酒總廠。
獎項:在1910年南洋勸業會,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賽會,1925年西湖博覽會和1936年浙贛特產 展覽會上紹興加飯酒都分別榮獲金牌和獎狀。1952年、1963年、1979年和1985年第一 、二、 三、四屆全國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名酒。1985年3月20日,經法國國際美食及旅遊委員會 評審,紹興加飯酒達到國際高質標準,又榮獲金質獎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