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莖腐病

細菌性莖腐病細菌性莖腐病

玉米細菌性莖腐病在我國一些玉米種植區偶有發生,侵染植株後,常在玉米的生長前期或中期引起莖節腐爛,導致莖稈折斷,造成直接的生產損失。

症狀

病害常發生於植株中部莖稈上,在莖節上產生水浸狀腐爛,造成髓組織腐爛,莖稈因此折斷,在發病部位因細菌分解組織而產生臭味。葉鞘上病斑呈不規則狀,邊緣紅褐色。如果環境條件適宜,病菌可以通過葉鞘侵染果穗,在果穗苞葉上產生與葉鞘上相同的病斑。有時,莖稈上的發病部位可以靠近莖基部。

防治要點

(1)種植抗病品種:在病害常發區,應種植在當地表現抗細菌性莖腐病的品種。
(2)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施抗菌素,如農用鏈黴素農抗120等,有一定的防效;在播種前,用抗菌素浸種,對於控制經種子傳播的病原苗有顯著效果。
(3)農業防治措施:秋收後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減少菌源;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改善田間通風條件和減少濕度,提高植株抗病性。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