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石器

細石器

細石器,考古學名詞。一般指採用間接法打出的細石核、細石葉及加工成各種器形的細小打制石器。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於中石器時代,有些地區還延用到新石器時代甚至更晚。細石器基本上可分為東亞、北美地區和地中海周圍地區兩個傳統。

概述

細石器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一種新的石器加工工藝,一般是指採用間接打擊法製成的小型細石核、細石葉和用之進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它們一般在寬1.5厘米、長5厘米以下 。它們多數是為裝備等複合工具的石刃而專門製作的。與其他石器製作技術相比,細石器工藝要求製作者具有清晰嚴謹的技術設計以及嫻熟精湛的操作技能,反映出石器打制技術前所未有的進步性與複雜性。

出現年代

中石器時代工具中石器時代工具
細石器細石器的出現一般認為是與更新世末期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大遷移有密切聯繫。一般說來,細石器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於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某些地區甚至延續到金屬器的出現。正如有的西方學者所說:“從大範圍上說,細石器工藝是舊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創造的特殊打制石器中‘高新’技術並很快波及全球,是人類思維與技能的提高,對環境變化與社會行為的生存適應的直接反映。”應該說細石器是適應於採集和漁獵經濟的需要而存在的,隨著農業的出現就慢慢地消失了。

主要材料及性狀

所用石料主要是瑪瑙燧石碧玉蛋白石。細石核常見有圓柱形、圓錐形、楔形、扇形等

用途

將細小石器鑲嵌在矛炳、骨頭、鹿角、木器,和不常見的磨光石器上。

相關新聞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多個文化層細石器遺址

層下石堆遺蹟全景層下石堆遺蹟全景

從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及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成都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東部的參雄尕朔遺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系統性調查與發掘,首次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發現多個文化層細石器遺址。

玉樹州治多縣東部的參雄尕朔遺址,位於治多縣的立新鄉通天河畔,離縣城50公里。該遺址所在區域屬高原草甸區,海拔4030米,遺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約1.5萬平方米。

2012年8月,玉樹州聯合考古隊曾在這一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小面積試掘工作,共獲取細石葉、細石核等各類石製品1000多件。2013年8月,聯合考古隊繼續進行挖掘,考古人員共清理灰坑3個、石堆遺蹟11處,獲取石製品2000多件,除石製品外,還獲取了動物骨骼、炭粒等其他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