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項吸蜜鸚鵡

紫項吸蜜鸚鵡

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前額、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和頸部為黑色,並連線一塊藍紫色的區域;胸部上方帶有不同程度的黃色條狀羽毛;大腿為藍紫色;翅膀綠色,翅膀彎曲的地方為淺藍加上白色,翅膀內側覆羽藍色;尾巴紅色,尖端紅棕色;蠟膜深灰色,鳥喙橘紅色,虹膜紅棕色。幼鳥尾巴內側的藍色羽毛帶有黑色,胸前的黃色也不明顯,鳥喙黑色,需要12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體色。

基本信息

紫項吸蜜鸚鵡

【物種名稱】 紫項吸蜜鸚鵡
【又 名】 紫頸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Lorius domicellus
【英文名稱】 Purple-naped Lory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

【整體概述】

紫項吸蜜鸚鵡 身長:28公分(11吋)
亞種: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前額、鳥喙和眼睛之間、頭頂和頸部為黑色,並連線一塊藍紫色的區域;胸部上方帶有不同程度的黃色條狀羽毛;大腿為藍紫色;翅膀綠色,翅膀彎曲的地方為淺藍加上白色,翅膀內側覆羽藍色;尾巴紅色,尖端紅棕色;蠟膜深灰色,鳥喙橘紅色,虹膜紅棕色。幼鳥尾巴內側的藍色羽毛帶有黑色,胸前的黃色也不明顯,鳥喙黑色,需要12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體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紫頸吸蜜主要棲息於接近人類居住的山區林地、森林邊緣或是花園等處。平時他們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他們是遊牧性質的鳥種,會四處遷移尋找食物,遷移的地點則視食物充足與否而定。由於他們外表美麗加上寵物性佳,因此時常被當地人捕捉當作寵物飼養,許多幼鳥也被盜獵者從巢中取出販賣,使的他們目前的處境非常危急。
食物:紫頸吸蜜平時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漿果等為食。

其他特徵

紫項吸蜜鸚鵡【地理分布】
印尼的瑟瑞(Ceram)和安邦(Ambon)島,曾經引進伯魯(Buru),但是目前在安邦(Ambon)島上的族群已經絕跡。
【繁殖】由於數量相當稀少,在當地也已經非常罕見,所以他們的野外繁殖紀錄不詳;人工豢養的紫頸吸蜜資料也相當稀少,由於他們並不是十分多產和容易繁殖的鳥種,因此成果非常有限。在繁殖期間他們會非常具有攻擊性,檢查巢箱也非常困難,因為親鳥會護巢而強烈的攻擊飼主,繁殖難度並不低,加上他們在野外的數量岌岌可危,因此人工豢養協助復育的工作是刻不容緩也非常重要。可以提供4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會產下2枚卵,孵化期26天,佑鳥羽毛長成約需95天,幼鳥可以獨立離巢後,親鳥還會繼續餵養他們2個星期,最好讓幼鳥跟隨親鳥繼續生活6到8周以便學習謀生的技巧。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