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仙姑

紫霞仙姑是南海人,因為粵繡繡得好,被稱為“粵繡第一人”,成為地方一絕,被選入宮中,專為朝中官員繡朝服、官服,後修道成仙。

概要

紫姑井是西樵山上歷史最悠久的古井
在西樵山青山懷抱、綠樹蔥蘢的九龍巖景區,有兩口據說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井。很多人都知道兩口古井是紫霞仙姑當年練丹井,卻不知道紫霞仙姑還是當時的“粵繡第一人”,被選入宮中專為官員繡朝服。由於不喜歡宮中的權力鬥爭,她拒絕了皇帝選她為妃的要求,60歲後回到家鄉南海,隱居西樵上修道練丹。村民感謝紫姑,特意為她掘了這兩口井。

相關介紹

沉睡千年依然不溢不涸
近日的一個上午,細雨迷朦,筆者來到了位於西樵山九龍巖崖子坑上的紫姑井。因為有雨,井裡不時會騰起雲煙,正如《西樵山志》所記載的一樣。
兩口井幾乎一模一樣,砌著矮矮的石欄,深約1米左右。雖然歷經1200多年的滄海桑田,古井依然清泉叮咚,不溢不涸。古井前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兩邊有2副清代光緒年間的對聯,“歲歲不忘仙女跡,時時當念舊龍泉”;“憂國憂民祈雨露,翻雲翻雨報真誠”。井裡面供著紫霞仙姑的陶瓷像。據景區文字介紹,井邊原還有一座紫姑廟,在抗戰期間被毀。
幾名遊客在井邊,伸出頭好奇地望著井底。這些遊客只能從景區文字介紹中了解到古井是紫姑練丹井,卻不知道此井背後隱藏的故事。
紫姑被譽為“粵繡第一人”
據主編《西樵山志》、素有“西樵通”的關祥老師介紹,紫霞仙姑是南海人,因為粵繡繡得好,被稱為“粵繡第一人”,成為地方一絕,被選入宮中,專為朝中官員繡朝服、官服。當時皇帝很喜歡這名多才多藝的南海姑娘,想把她收為妃子。因為不喜歡皇室宮中的權力鬥爭,她以自己要一心修道、繡花為名拒絕了。皇帝為她的信念所感動,專門給她一個宮室,讓她修煉。
到了60歲,不貪圖榮華,不依附權貴的她回到家鄉南海,隱居西樵山上,一門心思練丹。村民很喜歡為這位道德高尚、堅貞不渝的仙姑,特意在她修煉處為她掘了兩口井。
關老師說,根據一些記載和村民的世代口口相傳,紫姑約生於唐朝中期。紫姑井距今有1200多年至1300多年歷史了,除山邊的木鄧井,紫姑井應該是西樵山上歷史最悠久的古井。
筆者查閱唐朝歷史,如果傳說是真的話,紫姑應該在神龍元年、唐中宗年代進宮,那時正是皇家爭權奪利,皇室宗親相互殘殺最為激烈的時代。紫姑看透權貴、一心修道、終身不嫁也在情理之中。
小資料:粵繡是廣東刺繡藝術的總稱,它與蘇繡、湘繡、蜀繡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繡”。粵繡包括以廣州為中心的“廣繡”和以潮州為代表的“潮繡”兩大流派,據傳創始於2000年前少數民族。清代,粵繡被選為貢品。到20世紀,粵繡鼎盛時期,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繡品,每位少女都將繡花作為“女紅”必修。與四大名繡相比,粵繡除針法豐富多變外,在創作設計上善於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願望融入繡品。業內人士稱,目前四大名繡中,蘇繡、湘繡、蜀繡還有大批量生產,但粵繡幾近絕跡。曾經輝煌的粵繡幾成絕藝,被稱為“一抹行將消逝的斜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