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石

紫金石

紫金石為歷史名石,唐宋時即負盛名。宋高似孫《硯箋》云:“紫金石出臨朐,色紫潤澤,唐時競取為硯。”宋代唐彥猷《硯錄》云:“嘗聞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訪紫金石所出,於州南二十里日臨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宋代李之彥、米芾等都對紫金石有高度讚譽。米芾《硯史》云:“紫金石硯,與右軍硯無異,端出其下。”紫金石宋代初期已乏,所以青州府志、臨朐縣誌均無記載。

基本信息

簡介

紫金石為歷史名石,唐宋時即負盛名。

紫金石紫金石

宋高似孫《硯箋》云:“紫金石出臨朐,色紫潤澤,唐時競取為硯。”宋代唐彥猷《硯錄》云:“嘗聞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訪紫金石所出,於州南二十里日臨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宋代李之彥、米芾等都對紫金石有高度讚譽。米芾《硯史》云:“紫金石硯,與右軍硯無異,端出其下。”紫金石宋代初期已乏,所以青州府志、臨朐縣誌均無記載。

最新考證。紫金石的主要產地為琅琊不是安徽壽縣,壽縣宋《雲

紫金石紫金石
林石錄》注為壽春石,產自紫金山,不是紫金石,米芾紫金帖,證明在琅琊,臨朐的劉克唐大師已經說過是冰紋石,石質不對只適合做工藝品,現今存世的兩方紫金硯應是唐宋遺物。一方鳳字形是1972年上半年出土於北京元大都遺址和義門內後英房。硯長22.7、寬17.5、厚3.9厘米。硯的前部有兩足,硯池向後傾斜,硯面有明顯的墨痕。出土時已殘破,右上角硯池部分缺失。硯背面自右至左豎向陰刻銘文五行,字有殘缺,文曰:“此琅琊紫金石所□,易得墨,在諸石□□□ 另一方紫金硯現存西安碑林,系1957年徵集的出土物。硯為長方形,長23、寬15.8、厚2.9厘米。硯面大於硯底,四邊內斂。硯堂呈長的八角形,水池底部破損成洞,前、左、右三邊亦破損。硯背往上隆起,有銘曰:“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造紫金石硯”。

歷史記載

紫金石紫金石

紫金石,呈紫、豬肝、褐紫、醬紫等色,間青綠或紅黃花紋,有的有豆綠色圓眼,含瞳子、暈三五層,映日泛銀星,石質堅硬而細膩,溫潤如玉,手拭如膏,泛墨如油。宋代李之彥、米芾等都對紫金石高度讚賞。米芾《硯史》雲:“紫金石硯,與右軍硯無異,端出其下。”《中國美術辭典》介紹壽縣紫金硯:“紫金硯產於安徽壽春(今壽縣)紫金山,亦稱壽春石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借得米芾所藏紫金硯,囑其子入棺隨葬。”在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傳世書法作品《紫金帖》中有:“蘇子瞻攜吾紫金硯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的記述,另米芾的《寶晉英光集》卷八也載有札記一則記述此事:“吾年老才得紫金石,與余家所收右軍硯無異,人間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蘇東坡與米芾均是大鑑賞家,由這兩則有據可考的記載中,可以看出蘇、米二人對紫金硯的喜愛程度。

近年來,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經調查發掘,重新發現了臨朐紫金石,該石與唐宋時所記載的紫金石“色紫潤澤”、“色正紫”、“類似端州西坑石”等特點完全相符,和1973年在元大都遺址出土的米芾銘紫金石硯相比較,其“色正紫,有隱約青花和豆綠色小點”之特點也完全相符。紫金石,歷史上主要以制硯而聞名,亦是著名的觀賞石,因石質潤澤,其色正紫,紋理金黃,顏色對比明顯,花紋易形成各類圖案等特點,頗具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欣賞方法

紫金石圖片集紫金石圖片集

鑑賞紫金石要從形、質、色、紋等幾方面去欣賞,首先看是否是天然原石。紫金石天然原石色彩鮮明,熠熠生輝,具有皇家氣派,石體表面平坦凹凸,無雕琢打磨痕跡;石形通體線條自然,或動感有勢,或靜態飽滿,或偉岸雄壯;山形景觀、人物肖像、動物形態、靈台仙境,文字圖案等等都可做為觀賞選購紫金石的參考。紫金石在色彩上若石體遍布紫金帶或黃金帶稱為滿堂彩,紫色上有片片黃色稱火捺,在紫色中包含有青色的紫金石共生稱包青,紫色石體上有黃色浪花狀突出稱蒸粒黃。紫

金石不能過份要求石形瘦、皺、漏、透,但石體正面要突出紫金石色彩的特點,石體上紫帶貫通,如行雲流水,柔和飄逸,其中純紫間有金色條紋最為高雅,紫中包青帶有蠶紋更是難得的精品。若碗螺石與紫金石共生形成具有人文信息的奇石將會達到百萬以上的價值,可列為國寶級奇石。紫金石紋理是鑑別是天然原石的重要因素,紋理清晰有手感,石筋突出;但筋不能多,格不能亂;石筋自然有序,格紋點綴畫面,都是上品紫金石。紫金石的石質有軟有硬,硬度達到摩氏6度最好,摩氏3度以上即可收藏。紫金石屬於山石,乾燥、有火氣,在養護上必須上蠟保養,經過上蠟養護的紫金石退去火氣和乾燥,外表潤滑,色彩鮮艷,頗具王者之氣。 紫金石精品寥寥,當地奇石愛好者每年僅能覓數塊上品。

安徽壽春的紫石最早記載書成在紹興三年《雲林石錄》,米芾大家都知道,其《紫金帖》和《鄉石帖》比《雲林石錄》書成早一百多年,南宋壽春戰亂已是金統治,作者不一定去過壽春,這是其一。細讀此書作者並沒有提到紫金石這幾個字,只是說產在紫金山,《雲林石錄》壽春石,“壽春府壽春縣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紫金山的石頭叫紫金石,難道如有叫端山的出的就是端硯嗎?古人說話很嚴謹,只是今人在造故事,篡改歷史。作者說了壽春石,明確不是紫金石了。此書第一個寫的石種曰“靈壁石,宿州靈璧縣磬山”。如果說成磬石就不是靈壁了。紫金石唐末宋初已絕,宋人也在找尋,所以也是出處不明朗。作者作為重臣深知不是紫金石所以不會亂說,更不會犯文字上的錯誤,一字只差差之千里。定為壽春石為宜是正確的。

另具《新唐書》記載沂州琅琊郡,貢品為紫石,鍾乳。

壽春郡貢絲布,施,茶。以上幾條說明紫金石不是產自壽春,應依據最早記載米芾所指琅琊無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