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紫金山天文台舊址,建成於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坐落於南京市東郊風景如畫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歷史。

紫金山天文台 簡介:建成於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坐落於南京市東郊風景如畫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歷史.藏有我國古..鐘山風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矗立在南京市郊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1929年遵照孫中山科學建設中華的遺願,在老一輩天文學家的關心支持下開始籌建,1934年建成。這是我國第一座自己設計建造的融東、西方特色的現代天文台。它的精良裝備和人才薈萃,曾獲"東亞第一"的美稱。紫金山天文台不僅是我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而且還聚集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成果。現台內仍保存了明、清時代複製的古天文儀器件。渾儀,古稱渾天儀,是測量天體位置和運動的儀器,主體由三重銅圓環組成,由四龍柱支撐,通高3.1米,底邊4.9和4.7米。簡儀,為元代郭守敬所創製,是對渾儀的改進,因較渾儀簡便易行而得名。通高2.65米,一邊長4.42米,另邊長2.99米。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測天儀,由一臥圭、一立表組成,通高3.56米。以上3件是明代複製品。天體儀,古稱渾象或渾天象,今稱天球儀,用以演示日、月五星等天體運行情況。此件是清代複製品。這幾件天文儀器,明代置於南京北極閣山上觀象台內,清代運到北京,1934年運回南京,放在紫金山天文台內。這批珍貴的古天文儀器,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後,曾遭劫掠,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歸回我國。至今在圭表上還留有德法軍鐵鋸的槽痕。為更好地展示古代與現代天文儀器,現在舊址上成立了天文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