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野螟

紫蘇野螟

紫蘇野螟,主要分布在河北、浙江、福建、台灣等地,寄生在紫蘇、荏、糙蘇、丹參、澤蘭身上,幼蟲食害寄主葉片,咬斷植株的嫩梢,受害率高達50%,嚴重影響紫蘇等生長發育。

基本信息

紫蘇野螟

紫蘇野螟紫蘇野螟
學名 Pyrausta phoenicealis Hubner屬鱗翅目螟蛾科。分布在河北、浙江、福建、台灣。
寄主 紫蘇、荏、糙蘇丹參、澤蘭等。

為害特點

幼蟲食害寄主葉片,咬斷植株的嫩梢,受害率高達50%,嚴重影響紫蘇等生長發育。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6—7mm;翅展13—15mm。頭部桔黃色,頭兩側具白條紋。觸角微毛狀。下顎須黃褐色。下唇須向前平伸,上側黃褐色,下側白色。胸部、腹部的背面黃褐色,腹面、足白色。前翅充滿紫紅色,內橫線波狀紋向外傾斜,外橫線在Cu1到ML脈之間彎曲,內側有1條朱紅色帶,外緣線、內緣線朱紅色。後翅的頂角深紅褐色,從前緣到臀角上方具斜線1條。卵扁圓形,灰白色或淺黃色。末齡幼蟲體長16—18mm,分青綠和紫紅兩種色型。頭部淺褐色,具深褐色點狀紋。沿背中線、氣門下線兩側及腹中線生斷續白色帶。前胸背板兩側和後緣黑色, 中後胸及1—8腹節各有3對黑色毛片。蛹棕黃色。

生活習性

年生3代,以4齡幼蟲在殘葉或土縫內結繭越冬。翌春4—5月化蛹,越冬代成蟲於5月下旬始見,交配產卵、孵化幼蟲,7—8月為害重。8—9月部分第二代末齡幼蟲及第三代幼蟲陸續滯育越冬。夏天卵經3天孵化,幼蟲期10一15天,蛹期6—9天。成蟲產卵前期3天,產卵期l0天左右,每雌產卵180粒,把卵產在葉背面。幼蟲喜吐絲把葉捲成筒狀,蟲體藏在筒中剝食葉片。進入末齡後常出筒活動,把嫩枝咬斷,老熟後在葉內或土縫中結薄繭化蛹。天敵有雷賴氏奴模菌寄生在幼蟲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