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土豆

紫土豆

紫土豆,又名黑土豆,源產自南美洲秘魯,非轉基因土豆 ,為雙子葉植物綱茄目茄科茄屬植物。薯形呈長橢圓形,芽眼較小。果皮呈黑紫色,烏黑髮亮,富有光澤。果肉為深紫色,外觀好看,顏色誘惑力強。果肉澱粉含量高達13-15%,口感較好,品質極佳。該品種富含花青素,花青素除對致癌物質有抑制作用外,還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增強體質,增強視力。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紫土豆不是轉基因食品,也不是航天育種, 紫土豆原產地在 南美洲的秘魯,那裡有三千多個馬鈴薯品種,由於地質因素,顏色都有,紫土豆的資源就產自那裡。

彩色馬鈴薯有紫色、紅色、黑色、黃色馬鈴薯,七彩馬鈴薯等。

根據陝西省興平縣縣誌的記載,16世紀時馬鈴薯已傳入中國。 其實在馬鈴薯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有紫色土豆,但是由於產量低、人文觀念等原因,一直沒有被人重視,就和番茄一樣,由於顏色的問題,無人敢食用。現代中國的農業學家看到這個品種,在此方面做了研究,通過國家級試驗室檢測,發現紫色土豆富含花青素,達到了每千克含量1700毫克、並且還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通過檢測同時發現黑土豆富含長壽元素硒。直至近年,紫土豆才漸漸為世人所熟知。

形態特徵

紫土豆 紫土豆

幼苗直立,株叢繁茂,株型高大,生長勢強。株高60厘米,莖粗1.37厘米,莖深紫色,橫斷面三棱型。主莖 發達,分枝較少。葉色深綠,葉柄紫色,花冠紫色,花瓣深紫色。薯體長橢圓形,表皮光滑,呈黑紫色,烏黑髮亮,富有光澤。薯肉深紫色,緻密度緊。外觀顏色誘惑力強。澱粉含量13-15%,口感香面品質好。芽眼淺,芽眼數中等。結薯集中,單株結薯6-8個,單薯重120-300克。全生育期90天,屬中早熟品種,耐旱耐寒性強,適應性廣,薯塊耐貯藏。抗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黑脛病、病毒病。一般畝產1000-1500公斤。

生長環境

適宜全國馬鈴薯主產區、次產區栽培,發展前景看好。

主要價值

黑土豆生長 黑土豆生長

紫色馬鈴薯是集食用、營養、保健、觀賞於一身的彩色馬鈴薯新品種,除具有細膩、香、面的上佳品質外,還有色澤鮮艷的獨特外觀,有預防癌症、美容等功效。紫色馬鈴薯在國內栽培面積尚小,每公斤價格在8-12元,是普通馬鈴薯的6-8倍,走俏國內外市場,未來幾年內其經濟效益可觀,極具開發前途。

紫土豆是傳統馬鈴薯的一個變種。紫土豆對光不敏感。所以它做成了炸土豆片之後不再變色。這一點很招女孩子的喜歡。紫土豆的紫是因為體內有大量的花菁素。花菁素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

紫色馬鈴薯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5克、鈣11毫克、鐵1.2毫克、磷64毫克、鉀342毫克、鎂22.9毫克、胡蘿蔔素0.01毫克、硫胺素0.1毫克、核黃素0.03毫克、煙酸0.4毫克、抗血壞酸16毫克、花青素100毫克。紫色馬鈴薯既可做配菜,又可做特色菜餚。炒、炸、燒、煮、煨、蒸、煎等均可,能做成500道味道鮮美、形色各異的食品。另外,其本身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經高溫油炸後不需添加色素仍可保持原有的天然顏色。

栽培技術

模式特點

紫土豆栽培 紫土豆栽培

選用良種、深松整地、窄壟栽培、合理密植、測土施肥、節水灌溉。

1、選地 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礎的地塊。避免與黑土豆、甜菜、蘿蔔、大白菜、西瓜重茬和前作施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

2、整地 深耕25~30厘米,伏秋翻後耙耮,起壟鎮壓或不起壟,達到播種狀態。

3、播種前準備 (1)品種與種薯選擇。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合當地栽培條件、商品性好的各類專用品種。

(2)催芽。播種前15~30天將冷藏或經物理、化學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種薯置於15~20℃、黑暗處平鋪2~3層進行催芽。當芽長至0.5~1厘米時,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壯芽,每隔5天翻動一次。催芽時避免陽光直射、雨淋和霜凍等。

(3)切塊前準備。計算種薯量。切塊之前最好準備好規格一樣的切刀、經過消毒的墊板和消毒劑(如漂白粉,每20公頃地塊需要大約50公斤漂白粉,漂白粉:水=1:100)。切塊原則,切塊大小均一,一般在40-50克;切塊方法,35-60克的種薯為整薯栽培;70-120克切一刀,每個塊為一個切面;100~240克切兩刀,切塊為一個、兩個切面;210~480克需要切三刀、四刀,切面為兩個、三個、四個,切塊後處理。切好的塊莖用包衣劑或殺菌劑(如:甲基托布金、多菌靈、克露、安克錳鋅、甲霜靈等)(540~600克/噸塊莖)加石膏粉(12~15公斤/噸塊莖)拌種,然後貯藏在適宜條件下(10~12.5℃、高濕、通風良好)2~3天,薯堆不能超過1.5米,保證切塊不暴露於乾燥的陽光下。

4、播種 (1)播種時間。當土壤深度15厘米處,地溫保持7℃以上持續時間3天的情況下,即可播種。

(2)播種深度。播種深度為6~10厘米(從塊莖上部到地表平面)。

(3)壟距和株距。壟距65~70厘米,株距20~26厘米。

5、施肥 堅持測土施肥。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相應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總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鉀肥料可基施。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農家肥。農家肥結合耕翻整地施用,與耕層充分混勻,化肥做種肥,播種時開溝施。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每生產1000公斤的黑土豆需肥量:氮肥(N)5~6公斤,磷肥(P2O5)1~3公斤,鉀肥(K2O)12~13公斤。

6、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齊苗後及時中耕除草,封壟前進行最後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視苗情及時追肥。追肥方法可溝施、點施或葉面噴施,施後及時灌水或噴水。

(3)培土。一般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齊苗後進行第一次淺培土,現蕾期高培土,封壟前最後一次培土,培成寬而高的大壟。

(4)灌溉和排水。在整個生長期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塊莖形成期及時適量澆水,塊莖膨大期不能缺水。澆水時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較多的地區或季節,及時排水,田間不能有積水。收穫前7~10天停止灌水。

7、病蟲害防治(1)病害防治。前期防治絲核菌潰瘍、早疫病,中後期預防晚疫病等。注意進行田間監測,當田間濕度較大,溫度在10~25℃之間,保持48小時,注意晚疫病發生,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掉,用密閉的容器把病株帶出地外深埋,要在病株3米周圍噴藥。

晚疫病要堅持以預防為主原,在晚疫病發生前,要使用百菌清、大生保護劑進行預防,當晚疫病發生時應交替使用安克錳鋅、克露、防毒礬等系統性防毒劑。

(2)害蟲的控制。播種時施加適樂時、樂斯本殺蟲劑,預防地下害蟲。出苗時檢查田間跳甲和椿象,一經發現,立即噴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蟲殺類的殺蟲劑。7月初注意預防蚜蟲和草地螟的發生,發生後,要交替噴施阿克泰、抗芽威、功夫、高效氯氰菊脂。8月中、後期加施阿克泰。8月末9月初,發生夜蛾害蟲,立即噴施萬靈或安打。

8、收穫 及時採收,採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10天左右殺秧。收穫後,塊莖避免暴曬、雨淋、霜凍和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而變綠。

圖片 圖片

栽培要點

1、催芽與切塊:在播種前20-30天將經過精選後的種薯置於20℃環境條件下均勻擺放,適當噴水,用草苫遮陰。待幼芽長到黃豆粒大小時,將種薯置於溫暖向陽處曬種,使幼苗綠化壯芽。播種前1-2天進行種薯切塊,每塊種薯重量在25克左右。小塊種薯豎切,每個切塊都要有頂部壯芽;大塊種薯從尾部開切,淘汰弱芽,按芽眼排列順序,自頂部斜切,最後將頂部一分為二。切塊用刀一定要用75%的酒精進行嚴格消毒。

2、整地播種:紫色馬鈴薯生育期較短,需肥較集中,每畝撒施優質有機肥3-5方,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施肥後將土壤深耕細耙。紫色馬鈴薯宜稀不宜密,按行距70厘米開溝,溝深5厘米,開溝時施入辛硫磷顆粒劑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按株距25-30厘米進行播種,每畝保苗3500株左右。

3、田間管理:幼苗出土後要及時破膜放苗,並用濕土將放苗孔封嚴。當幼苗出齊後,為了促進幼苗早發棵,可噴施葉面肥2-3次;在開花期,及時摘除花蕾。為提高大薯率,可葉面噴施甜果精800倍液2-3次。紫色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蟲害是蚜蟲和瓢蟲。防治晚疫病可用64%防毒礬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蚜蟲和瓢蟲可用18%樂斯本1000倍液進行噴殺。

4、適時收穫:根據市場供銷情況適時收刨,收穫過程中要儘量減少機械損傷,以免影響商品質量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