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

《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是一本於 2011年5月1日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普通讀者;以淳樸心情;在尋常可遇的讀物中;從辛亥革命那年

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

起;作了一次年輪式閱讀。百年煙雨里的百種讀物;書里書外的千字短文;漸聚成紙上年輪。“輪”中之書;有名著;如《寬容》、《傅雷家書》;也有教材、課本;有政治;如毛、鄧著述;也有經濟;有戰爭;如《第三帝國的興亡》;也有和平;有歌頌;如《中國》;也有批判;如《娛樂至死》;有民國初年的《新修身》;也有新出不久的《荒廢集》……不拘一格;隨遇而讀;如年輪之成;不規則;卻自然;真實體現出了閱讀的平民性質;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原是每個讀過書、寫過作文的人都不難做的”。書中文字質樸;史料豐富;時見精彩。書影則匠心獨運;蘊涵豐厚;味道綿長。

作者簡介

張冠生,生於1954年,祖籍江蘇,現居北京。公務員、學者,供職於民盟中央委員會。曾作為費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深受費老先生田野調查的薰染。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讀書》、《東方》、《隨筆》、《天涯》等刊物發表文章,出版有《鄉土先知》、《世紀老人的話:費孝通卷》、《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等書。

圖書目錄

自序一個人的紀念/張冠生

甲輯一九一〇年代

1911年(辛亥):《少年》雜誌

十四歲的費孝通見自己的文章發表於《少年》雜誌,“突然驚呼起來,一時不知所措”。

1912年(壬子):《中華初等尺牘》

那時還是文言。如今的孩子中,能這樣運用文言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了。

1913年(癸丑):《法意》

蔡元培說:“五十年來介紹西洋哲學的,要推侯官嚴復為第一。”

1914年(甲寅):《中等國文典》

據說,章士釗先生最早為漢語引進“詞”的概念和術語。

1915年(乙卯):《作文法》

“文章如佛像之莊嚴,而無跳梁之為患。”如此境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1916年(丙辰):《袁世凱軼事續錄》

“中華民國初建,四方鼎沸,眾派紛爭,具有統一能力者,中外皆推項城。”

1917年(丁巳):《共和女界新尺牘》

一個女性的家居憂樂及所思所行,其有志向、有能力走向社會並推動變革的明證。

1918年(戊午):《新修身》

識字漸多,始能閱讀,初有理解能力,此時的品行薰陶將留下終生的心靈底色。

1919年(己未):《短篇小說》

“世界的生活競爭一天忙似一天,時間越寶貴了,文學也不能不講究‘經濟’。”

乙輯一九二〇年代

1920年(庚申):《亞里斯多德》

面對著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自己對其中任何一科的知識儲備都遠遠不夠。

1921年(辛酉):《清代學術概論》

“現代學問上籠統影響凌亂膚淺等等惡現象,實我輩所造成。”

1922年(壬戌):《中國地理沿革圖》

時局介紹,格局觀察,變局分析,大局判斷,無不精心安排。

1923年(癸亥):《中國關稅問題》

“中國經濟學社”據說是我國最早的一個全國性經濟學術研究民眾團體。

1924年(甲子):《漢書藝文志講疏

能跟在一位學養豐厚的讀者之後,待有了高人手澤再行開卷,算得上有福。

1925年(乙丑):《史推拉》

“文章的美婉流麗,情節的哀婉悱惻,真不愧為世界文壇上第一流作家的手筆。”

1926年(丙寅):《古史辨》

要有真實的哲學,只有先從科學做起,大家擇取了一小部分的學問而努力。

1927年(丁卯):《社會論》

作者對“勞動階級”表示敬意,稱“改造社會之職務將必歸於勞動階級者”。

1928年(戊辰):《讀書堂西征隨筆》

在北京舊書店見到這本書,扉頁鈐有“周一良所藏書”、“畢竟是書生”兩印章。

1929年(己巳):《理想國》

蘇格拉底認為,“不正義的人生活總要比正義的人過得好,是個嚴重問題”。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