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繼光

沈繼光

沈繼光 ,祖籍浙江紹興人,1945年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美術系。中國鐵路文工團高級美術設計師。

生平經歷

1987年在中央戲劇學院舉辦第一次個人油畫展和藝術講座。同年,油畫作品參加了在日本佐賀舉辦的中國現代畫家油畫展,《鄉土》一幅被收藏。赴帕米爾高原,寫有《西行碎筆》札記。後,完成攝影作品小集(圖文稿本)《歸宿之詮》。

1992年在北京語言學院舉辦《胡同之沒》黑白攝影作品展,作品計103幅。

1997年在國際藝苑美術館舉辦邢國珍、沈繼光油畫作品展。《沉·老屋》一幅被收藏。同年,應胡潔青、舒乙約請,拍攝以老舍先生在北京的生活線索為題材的專題攝影作品,作品存立於中國現代文學館老舍陳列室紀念牆。

2000年整理校訂出《時光撫摸——幸與不幸的十年長信》、《擊壤野歌》、《畫外碎學》(電子版·複印裝訂成冊)三本書稿。

2002年 《舊京殘片——沈繼光攝影作品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繼光攝影插圖本《老舍的北京》(老舍文)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2003年《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之際,《舊京殘片——沈繼光攝影作品集》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海德堡大學、東京大學、台灣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十二所大學的圖書館收藏。

2004年沈繼光攝影插圖本《城南舊事》(林海音文)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2005年圖文書《老物件——復活平民的歷史》(沈繼光、高萍著)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殘片古城》、《老物件》攝影作品展先後在三味書屋、保利畫廊、翠園、思考樂書屋、風入松書店、三聯書店分別展出。

2006年應立品圖書黃明雨先生約請,《田園之夢》、《歸宿之詮》系列部分攝影作品為作家史鐵生《活著的事》、《過去的事》、《寫作的事》三書配圖。《老物件》系列部分攝影作品為台灣學者傅佩榮《解讀論語》等五部著作的出版配封面、插圖。立品圖書在北京涵芬樓舉辦攝影觀片會,沈繼光主講《觀看的方式演變成生活的方式》。後,策劃人胡偉將錄音影像整理成冊,並發於網路。

2007年完成《殘片古城·老北京圖本》(三卷本),《老物件——古村落圖本》(二卷本)書稿的全部整理校定工作。

2008年完成《畫外碎學》續編的書稿整理工作。

2010年完成《借草——逃往詩意的棲居地》(圖文)書稿和作品展覽的準備。並由明明文創出品,書名《撿一個夢》。為學者張冠生書稿《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拍攝書影一百餘幅,並寫下《紙年輪》攝影手記,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成就榮譽

2011年《心在天壤間》攝影作品,分別在三味書屋和清華大學內壹品小店畫廊陳列展覽。撰寫《畫布深處的靈魂——畫家於蘇生作品之初辨》,在學術刊物《南方油畫》(2011-06期)發表。完成黑色靈魂系列油畫作品,命名《吞吐其間》、《梟嘯山河》、《曠野夜奔》及《風雨橫舟》。應策劃人胡偉之邀,在奇遇花園咖啡館“國小堂”主講〈藝術與人生〉;在真覚寺、原蘇聯展覽館臨場教授學習攝影藝術,出品《慢,也是好的》——沈繼光攝影私塾/學友習作集。11月《借草——逃往詩意的棲居地》藝術設計作品在三味書屋展出。作品一百餘幅。

1992——2011年間,沈繼光的部分油畫、攝影、文字作品,先後發表於《建築畫》、《中國西部文學》、《方法》、《東方》、《普門》(台灣)、《書摘》、《流年書坊》、《隨筆》、《中華文化畫報》、《風尚》、《溫故》、《世界文化》刊物及《中華讀書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人民鐵道》、《人民日報》等。

2012年創作油畫《母親——彌留之際》、《輓歌——托體雲山》,以未完成性畫稿形式表達對逝者緬懷、對死亡默想。又作《雪村半山圖》等。4月,隨學者張冠生前往雲南西盟、瀾滄、普洱、西雙版納調研文化遺產狀況。歸,整理出圖文稿本《赴滇七日談》,7月在三味書屋畫廊展出。12月,《城南舊事》(林海音/文 沈繼光/圖)攝影插圖本,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2013年1月,老舍小說卷《熱包子》、散文卷《我的北平》沈繼光攝影插圖本二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5月,受志願者李彬彬之邀,志願前往山村懷來瑞雲觀中心學校,攜帶67幅《借草》作品為六百餘名師生舉辦展覽。12月,《鄉愁北京——尋回昨日的世界》(沈繼光 著)、《物語三千——復活平民的歷史》(沈繼光 高萍 著)兩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內有張冠生、趙園、舒乙、汪曾祺、張開濟諸先生作序作文。

2014年1月,受北京澤中畫廊住持鍾藝群之邀,參加《性情與視野》四人油畫作品展(沈繼光、張繼鵬、於蘇生、陳欣)。

上傳時間:2014年2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