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門

純陽門

純陽門武功,包括養生修道秘法,內功、拳術、技擊、劍道、醫藥、點穴、推拿術,以及純陽指、純陽掌、純陽腿、純陽子午靜、純陽硬氣功,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

簡介

武當武學宗師劉理航,原名定國,現年100歲,於2002年11月23日仙逝於漢口。出生於武漢武昌區林湖文昌閣下。劉師心性聰穎,少年即有心向道。其家居與武漢市武當宮相近,又素聞王至道道長奇功妙技,15歲就拜在王至道道長門下,賜名文壇一,號理航,專修呂祖純陽子所傳養生修道秘法、內功拳術、技擊、道、醫藥、點、推拿術,以及純陽指、純陽掌、純陽腿、純陽子午靜、純陽硬氣功。風雨冰霜,勤修不輟,盡得秘傳,85年如一日,深得武當純陽修煉精髓秘法。為武當全真教龍門派純陽門二十二代唯一傳人。

純陽子為呂洞賓的道號,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唐代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出生,為道家重要人物,對道家內丹和武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件《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還記載呂洞賓的話說:“世稱吾能飛劍戮人者,吾聞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猶佛爾!’安有取人命乎?”這都說明呂洞賓的武功高超卓絕。

發展

明代學者黃宗羲在《太極圖辨》中說,河上公此圖,魏伯陽得之,以著《參同契》下;鍾離權得之,以授呂洞賓;呂洞賓以授陳摶,陳刻之華山石壁。張三豐為陳摶的再傳弟子,太極圖也很自然地傳給了張三豐。劉海蟾、王重陽都是呂洞賓的弟子,他們也都得到了太極圖。在他們留下的修煉著作中,可以看到對太極圖原理的運用。王重陽開創了道家全真教,他的七大弟子被稱為全真七子,又稱北七真,他們在武當山修煉多年。劉海蟾的七大弟子被稱為南七真,他們對太極圖也有承傳,他們也大都在武當山修煉過。陳摶在武當山修煉二十多年,張三豐在武當山展旗峰下紫霄宮修煉幾十年,最後不知所終。 陳摶、王重陽、全真七子、張三豐,都是武功出神入化之人。他們運用太極圖原理,繼承、總結、創造了武當道家拳術。特別是張三豐對武當武術有重大貢獻,為太極拳的集大成者。

開山大弟子是汪兆輝先生.汪兆輝於1970年在武昌隨師學藝20餘年,在徵得師傅同意後1982年始由汪兆輝在武昌公之於眾,後得到湖北體委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向民間大力推廣.汪兆輝遵師命,還拳武當,惠及民眾.著書<武當純陽秘功>,<經脈氣功>和《武當純陽拳煉養全書》.

代表人物

純陽門宗師劉理航在世時,曾經多 次指導此法。2006年,太極乾坤球由岳武率眾弟子將其在香港展示,引起武林界轟動。 特點:太極乾坤球套路動作舒緩、松沈,身法、步法環轉如意,球體鏇轉圓活,雙手互動托 轉球體,兼顧平衡,一動一靜。

開山大弟子是汪兆輝先生.汪兆輝於1970年在武昌隨師學藝20餘年,在徵得師傅同意後1982年始由汪兆輝在武昌公之於眾,後得到湖北體委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向民間大力推廣.汪兆輝遵師命,還拳武當,惠及民眾.著書<武當純陽秘功>,<經脈氣功>和《武當純陽拳煉養全書》.

傳承情況

道門內瀕臨失傳的純陽武功,現在由劉理航宗師全面、系統地傳入道觀和俗家,為武當武功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開山大弟子是汪兆輝先生.汪兆輝於1970年在武昌隨師學藝20餘年,在徵得師傅同意後1982年始由汪兆輝在武昌公之於眾,後得到湖北體委的大力支持,並在武昌辦"湖北道教協會武當純陽拳館"對外授徒,才得以向民間大力推廣.汪兆輝遵師命,還拳武當,惠及民眾.著書<武當純陽秘功>,<經脈氣功>和《武當純陽拳煉養全書》.

純陽門純陽門-劉理航

傳承情況:

按地域分:國內有四川萬縣、湖北武漢市、十堰市及武當山、江浙地區、港台地區;國外主要分布東南亞地區。

按技術分:有學練養生的;有學練拳械的;有練內養抗擊打防養結合的;有研究丹道理論的;有專攻內家擊套用的;有綜合學習全面繼承的等不一而同。

按傳承分:有道內弟子;有俗家弟子。

特色

純陽門純陽門
純陽門武功,包括養生修道秘法,內功、拳術、技擊、劍道、醫藥、點穴、推拿術,以及純陽指、純陽掌、純陽腿、純陽子午靜、純陽硬氣功,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這裡只就純陽拳的特點,作簡要地分析。
1、似太極非太極,似八卦非八卦,似形意非形意

上海武術教授蔡龍雲1983年首次看到純陽門弟子演練純陽拳時,就說:“此拳很有內家拳的特點。似太極非太極,似八卦非八卦,似形意非形意。”蔡教授可謂專家,一語中的。從外形和內涵上看,這種概括、評價是全面的、準確的。似太極者,則此拳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頂正,松靜自然,緩慢自如,連綿不斷。然而非太極者,行拳有緩有急,穿連不斷,手腳相聯,緩則柔化,急則發力。似八卦者,則此拳步法有扣有擺,走圈。然而非八卦者,此拳走步不用趟泥,雖然有扣有擺,但起步自然,走圈靈活,圈圈環連,不固定在一個圈上。似形意者,則此拳有出手似形意者,有走步似形意者。然而非形意者,此拳則出手穿連不斷,運步不息手腳相聯。

2、松靜輕柔,曲線圓弧,手抱陰陽,步踏太級

純陽門拳法,分為初、中、高三段。初、中段稱為純陽陰陽連環掌、純陽日月乾坤掌。拳法特點是松靜輕柔,曲線圓弧。 第三段為高級段,稱為“八步純陽”,屬秘傳套路。除了具有“松靜柔勻,曲線圓弧”的特點之外,步法路線,全是踩著太極圖、陰陽圖、八卦圖、五行圖,特別符合太極圖原理。拳勢飄逸美觀,有脫俗拔塵之感。
這也說明了太極圖原理對道家拳術的巨大指導意義,以及師傳淵源。

3、練養結合,老少皆宜

練此拳有體輕腳健,心情愉快的感覺。行拳與鍊氣相合,氣感強,在很短的時間內,丹田飽滿,氣運周身。能收到行拳養氣之功效,有技擊和養身的雙重效果。此拳輕舒柔和,飄逸優美,有緩有急,剛柔相濟。青少年練之,以低為主,以急為主,以剛為主,則長功快,輕靈舒捲,練勁發力。中年練之,高低相宜,緩急結合,剛柔相濟,則長功持續,穩健靈敏,收放自如。老年練之,以高為主,輕緩為主,以柔為主,則長精神,長功力,和氣活血,強筋健骨,柔華穿連。

宗旨

純陽門純陽門
道家內修秘功、純陽拳法根本宗旨是為了修養性,修性養命,達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通過功拳系列、系統練習,內煉純陽正氣,外修純陽童體,二者互為表里。所謂純陽正氣,就是道家所講的“人先天之真元”。得到它,就精足、氣充、神溢,能夠度過百歲之年。所以說,習練者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通過不懈地練習與揣摩,不斷地領會與思考,使自己的行為達到了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境地,就會在人的體表上顯現出洋溢的神采,表現出神形相依的美好景象;而我們的身體上得到充裕的正氣,就會表現出氣形相合的絕佳效果;如果我們的身體功能通過多方式的吸收與轉化,體內得到充足的精物的補充,達到精與身體的融乳交合,那么,習練者的體表效應就是我們所稱的“純陽童體”。純陽之軀,靜則毛孔開閉,內運轉,兼及祛之神效;動則圓活一氣,節節貫穿,各節相應;行則百順暢,身輕步靈;變則隨心所欲,難測端倪,並濟剛柔之奧妙。

功效

純陽門純陽門
養氣療傷功:純陽武術屬武當山龍門一脈,傳為純陽真人呂洞賓所創,是道家養生、健體、禦敵的內家拳法。其拳理上應陰陽五行之理,下行方圓八卦之象,取自然之態成天人合一之形。武當純陽拳以三十二字拳歌全面的敘述了它的風格特點及其運用所在,拳法的基本理論“三圓六部九字歸一法”,是純陽拳法在運用中的風格特點,從而達到修心養性防身自衛的目的。拳歌有云:“風吹荷花,左右搖擺。飛雲流水,穿連不斷。踩步懸足,運氣養性。慢勁快打,環套八法。”既是行拳指要,又是養生指南。20世紀六十年代末,汪兆輝大師師從劉理航專習純陽拳法,多年的研練,從中體驗武當純陽拳,上應天文之象,合乎自然進化之道,以無極而生太極,以八卦自然之象而出五行陰陽變化之數;中洞悉人體經脈、氣運行之法,五臟六腑陰陽互根之理;下窮地利四時之氣,五穀而生,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用其自然之道,運其自然之?,動其自然之勢,還其自然之童體,是謂純陽。它集中國傳統文化之開山巨著《易經》 ,以及《內經》 、《靈》《素》五行應象學說之精典,融會貫通成道家的上乘遺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