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

斯卡巨畫,位於秘魯西南部的伊卡省,被稱為“人類第八大奇蹟”。如果說,南美洲是個用謎鋪成的大陸,那么,納斯卡地畫也許就是其中最難解的謎團之一。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納斯卡和朱馬納大草原在利馬以南約四百公里, 位於秘魯海岸的乾旱草原上,占地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這些線條圖大約刻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就其數量、自然狀態、大小以及連續性來說,它們是考古學中最難解開的謎團之一。有些線條圖描述了活著的動物、植物、幻想的形象,還有數公里長的幾何圖形。這些物品被認為是用於與天文學有關的宗教儀式。

地畫簡介

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

納斯卡線條圖約出現於公元1世紀。在遼闊的荒漠上,有人用網狀線條,蝕刻出巨形飛禽走獸的圖案。
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種巨形的,鏤刻在納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奧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圖形。有直線形、幾何圖形,還有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在地面上,它們似乎像在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從高空往下觀望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各種獸類的巨大圖形。
例如:一隻50米的大蜘蛛;一隻巨大的禿鷹,其翼展竟達120米;一條蜥蜴有180米那么長;而一隻猴子則有100米高。

這些迷宮般的圖案占地500平方公里,它們是靠移開堅硬的表層石塊,讓下層黃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創造出來的。

主要內容

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

從飛機上俯瞰納斯卡高原,可以看到荒原上的線條綿延數公里,跨越了山谷和低矮的丘陵。有些以一定中心向外輻射,有些連在一起,而大部分線條呈筆直而有規則的幾何圖形。目前,人們已在納斯卡高原上辨認出了數百個形狀各異的巨大圖形,有三角形、不規則四邊形、長方形、方格,平行或交叉的線條,以及種種莫名其妙的奇異圖形。其中有的筆直的平行線很像飛機的跑道,有的是交叉線、鋸齒線、迴旋紋等,還有眾多的飛禽走獸、鳥類動物和植物的圖形。
納斯卡高原上的地畫,幾乎每一幅都稱得上既規模宏大又精緻嚴謹,而且全都是使用難度極大的“一筆畫”的方法製作出來:一根連綿不斷的線條,小心翼翼地描繪出一個個精確的輪廓。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那些動物圖形。其中鳥類圖形共有18個。著名的蜂鳥圖長達50米,其形態與出土的古代納斯卡陶器上的蜂鳥圖非常相似,可見蜂鳥是古代納斯卡居民特別喜愛的藝術主題之一。

發現歷史

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納斯卡和胡馬納草原的線條圖

納斯卡位於秘魯海岸的高原,在這片乾涸、荒涼的不毛之地上,分布著一些卵石和碎石塊堆成的長壟。這些石頭壟堆有的是長長的一條直線,有的卻莫名其妙地拐了彎。早在16世紀,西班牙人就知道這些奇怪的石頭壟堆的存在,但他們卻一直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用的,也未給予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紀,現代人學會飛行之後,科學家們才認識到,納斯卡高原上那些壟堆原來是一些用碎石塊砌成的無比巨大的圖畫!後來,人們把納斯卡高原上的這些線條,稱之為“地畫”。
納斯卡地畫是一次為修建水利灌溉工程時,用飛機進行勘測,從空中俯看地面偶然發現的。
那是在1939年,紐約長島大學的包羅·科索克博士駕駛著他的小型運動飛機,沿著古代飲水系統的路線,在飛過乾涸的納斯卡平原時,偶然“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書籍”。
科索克博士這個驚人的發現,很快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反響。人們驀然發現,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只能從三百米以上的高空中才能觀賞的平面藝術作品,原來千百年來就存在於這片荒涼而貧瘠的高原台地之上。

地方簡介

納斯卡和朱馬納大草原在利馬以南約四百公里, 位於秘魯海岸的乾旱的草原上, 占地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 這些線條圖大約刻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 就其數量、自然狀態、大小以及連續性來說, 它們是考古學中最難解開的迷團之一。 有些線條圖描述了活著的動物植物,想像的形象,還有數公里長的幾何圖形。 這些物品被認為是用於與天文學有關的宗教儀式。

圖案意圖

自1926年人們發現了這些圖案後,眾說紛紜,然而對這些圖案想表示的意圖,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艾爾弗雷德·克魯伯和米吉亞·艾克斯比,這兩個最早注意到這些圖案的人以為,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後來,艾克斯比認為這些小徑與印加帝國的 “神聖之路”相似,那些圓椎形石堆是“聚焦”(即這些線條的聚合相交點),也可能是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

保爾·考蘇克在1941年到達該地時,在夏至那一天,他碰巧觀察到太陽恰好就是從這些紅條中某一條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這一奇妙的現象他認為,這裡是世界最大的天文書。

德國學者瑪麗亞·萊因切在經過30餘年潛心研究之後,提出相同的理論。她解釋道,這些直線與螺線代表星球的運動,而那些動物圖形則代表星座。

在所有的理論中,最出名卻又最牽強附會的要數埃里克·馮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戰車》一書中所作的解釋:這些是為外星人來參觀而留下的入口處標記。另一種同樣異想天開的妙說是,古代時,這裡的人乘坐在熱氣球上留下這樣的殘跡。這一猜度的依據是,這些圖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還稱圖案中有許多看上去很可能是當時為使氣球飛離地面時那些燃燒物留下的痕跡。不過,喬奇艾·馮布魯寧又聲稱這是賽跑比賽時留下的軌跡。

考古學家喬斯依·蘭其奧則更直接而簡單地把這一切解釋為地圖,標出的是一些進入重要場所的通道,比如地下水渠等等。對於這些圖案形成的時間的爭論則少多了。

考古學家們最新的估計是出現在公元1世紀前後,這估計比原先的推算更早些。然而,不管是行家還是非專業的分析家都無可置疑地對其魅力感到難以抗據。 為了讓它們能一直保存下去,當今已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例如,參觀者不準步行或驅車前往。在納斯卡北部20公里處,建了一座瞭望塔,專為不宜乘飛機的遊客們,提供斜向觀望其中三個圖案的機會。倘若站在平地上去觀看,那么這些奇妙的圖案將即刻失去期所有的魅力,因為它們規模之大,式樣之繁多,是難以被覺察的。

考古研究

納斯卡山谷這塊遼闊的考古沃土,還孕育了一座座卡瓦奇錐形塔。那裡眾多的土磚建築和昆切(用木條,藤,竹等捆綁在一起,外面塗蓋泥土的建築)雖然平淡無奇,但是有幾幢建築物運河不一般,它們也許是公眾聚會進行祭奠活動的場所。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大寺廟。

這是一座有石階的塔狀寺廟,建造在一個斜坡上,隨坡度逐漸增高到20米。廟前及最高處,都有長方形土磚砌成的牆。寺廟底基周圍有用土夸砌的房間,還有一些廣場,其中最大的有45×75米。在納斯卡文化早期(從公元100—800年間),教士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那裡的宗教活動卻鮮為人知。不過,後人能從那裡的陶器以及紡織品上的動物圖案推斷出幾種當時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如:貓科動物。另外,那裡還埋著不同時期的一些墓穴,從有些寞穴中,人們還挖掘出一些當時的納斯上學人所使用過的陶器和吃過的食物。

在秘魯許多博物館里存放著許多展現納斯卡各個時期的文化的陶製品,其中最出名的是存放在利馬的一件精品。早期的陶壺以其現實主義手法之描繪為特點,壺上用多種色彩畫出各種飛禽走獸(禿鷹、美洲駝、蜂鳥等動物)以及莊稼(玉米、辣椒、利馬豆等)。後期的圖案就更抽象了,而陶壺本身則更笨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